“松萝云锦茶”研制初报
2011-03-06许裕奎
许裕奎
(安徽省休宁县茶业局,休宁 245400)
休宁县福寺松萝山,位于黄山白岳(齐云山)间,早在唐时就有僧人在此结庵种茶、业茶。至明代隆庆年间,大方和尚云游松萝山,创制了炒青制法的松萝茶,开启了中国炒青绿茶新纪元。松萝问世,声名鹊起,徽州各地纷纷仿制,以至扩展到皖、浙、赣、闽、鄂、粤等省。松萝茶被誉为炒青绿茶“鼻祖”,其历史贡献与地位举世共睹,不可质疑。但是,目前松萝山茶区,仍然沿制炒青绿茶,加工部分毛峰茶,茶农加工经营效益低下,茶产业发展受阻,停滞不前,如何再创松萝茶昔日的辉煌,任重道远。
经过三年的试制,采用连续化、智能化、清洁化新型加工生产线,并不断改进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效益良好。运用创新工艺制作的松萝云锦茶,外形紧结重实、匀壮,显毫,色泽绿润。内质花香持久,汤色绿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1 鲜叶原料
松萝云锦茶,鲜叶原料产自我国历史名茶休宁松萝茶的正宗产地—松萝山,该山海拔881.8m。茶园大多分布在750m左右高的山谷幽地。该地平均气温16.2℃以上,≥10℃的年积温4000~4600℃,极端最高温39℃,极端最低温为-11.6℃,全年无霜期231d,年平均日照时数1930h,日照率44%。森林覆盖率80%以上,林深叶茂,土质疏松肥沃,生态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该茶鲜叶采摘标准为:特一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二级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部分一芽三叶。采摘时做到“三不采、三不带、四分开”。病虫叶不采、雨雾水叶不采、中午大太阳不采;不带梗蒂、不带鱼叶、不带杂质(茶果、杂草等);早中晚叶分开、大小叶分开、干湿叶分开、不同地片分开。
2 加工技术
2.1 摊青 按地块、老嫩、采摘时间不同,分别摊放在干净竹席或竹匾里,厚度为3cm,时间4h~6h,期间要轻翻2~3次。
2.2 杀青 用6CSF150型热风杀青机,该机台时产量100~150kg/h。杀青锅温为170℃~180℃,时间4min~5min。适度标准为叶质变软,叶面失去光泽,手捏有刺手感,挥发青草气味,激发茶香。杀青适度叶,连续经装有4台小风扇的6CLQ型冷却输送机进行散热降温,又经FSP型平输机,将杀青叶边冷却边输送至揉捻机组揉捻。
2.3 揉捻 采用6CRZ型茶叶揉捻机组(由10台6CR-40型单机组成)。时间8 min ~10min,加压过程掌握“轻—重—轻”。揉捻适度叶由6CFSZ型茶叶提升机送至初烘机。
2.4 初烘 用6CHT100型热风动态烘干机。温度110℃~130℃,时间5min~7min,含水率40~50%。初烘胚由6CLQ型冷却输送机送至下道工序。
2.5 做形 用6CCC型成型炒干机。温度80℃~90℃,时间10min~15min。
2.6 炒干 用6CCQ-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温度80℃~100℃,时间10min~20min。
2.7 去杂 用T系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去除茶梗、金属等杂质。
2.8 提香 用6CH-10型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5min左右。
2.9 灭菌 用6CSW60型微波苏缓脱水机。温度90℃~100℃。
2.10 保鲜 变温式冷藏库,温度±4℃。
3 品质特点
3.1 感官品质 松萝云锦茶共分为特一、特二、一级三个级别,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见下表:
表1 松萝云锦茶感官品质特点
3.2 理化指标 该茶于2009年6月11日,经黄山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测,报告显示:水份6.2%,总灰分5.7%,碎末茶0.4%,水浸出物41.8%。粗纤维12.1%。
3.3 卫生质量 2010年6月7日,由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检测,检测报告中示明:铅含量为0.5mg/kg,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含量为0.16 mg/kg,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氯氰菊酯等10种农药残留均为零。产品符合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
4 工艺创新点
(1)应用热风电辅杀青新技术,有利于鲜叶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焦边等不良现象。
(2)应用热风烘干——电热炒干——远红外提香新型干燥工艺,保持该产品的色泽润绿,汤色绿亮,花香持久等优良品质。
(3)采用电磁去杂新技术,有效去除某些金属杂物。
(4)采用微波苏缓灭菌新工艺,有效提高其产品卫生指标和饮用安全性。
5 效益分析
采用同等的松萝山鲜叶,加工毛峰茶,茶农出售的最高档次的销价不超过280元/kg。在该茶区,近几年所产的毛峰茶,年均价格为120元/kg左右。机械制作炒青型松萝茶,最高销价只有120元/kg,年均价36元/kg左右。而制作成“松萝云锦茶”,公司年均销价达近500元/kg,高者可达700元/kg,企业通过精包装后出售,销价更高,其品牌效益,销售利润更显。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把茶农组织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依据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新型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产业化开发,基地茶农鲜叶价格提升,茶园经营效益提高,茶农年户均茶叶收入增加3000元,带动就业人员200多人,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