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桃壶系列的艺术创意
2011-03-06陈成
陈成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江苏宜兴214221)
0引言
有着“东方紫玉”美誉的宜兴紫砂壶,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艺术品。一代又一代紫砂技艺人员沿着传统文化的脉络,扎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提升风雅紫砂的品位,营造了陶都宜兴的金色名片。
许多传统的紫砂壶设计思路已被人们熟悉和接受,如果按照常规的构想,作品就缺乏创造性。因此,寻找新的视角切入,显得尤为重要。我设计制作的以“桃”为题材的紫砂壶系列,由“桃桩茶壶”(见图1)、“金猴尝鲜”(见图2)、“祝愿套具”(见图3)组成,将“桃”的形象高度概括,既赋予丰厚的内蕴,又表现得惟妙惟肖,带给人们欣赏的情趣和写实的真切,在全国性的展评中荣获奖项,受到爱壶者的喜欢。
何为紫砂桃壶系列的艺术创意?实际上创意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深度情感和理性思考在紫砂艺术实践中的思维碰撞和智慧对接。下面从三个方面解读。
1 紫砂桃壶系列的创意中流露“自然大美”的意象
图1 桃桩茶壶Fig.1 Peach tree stum p-shaped teapot
生活是紫砂壶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升华与反映。从古至今,美学思想非常强调以自然为师,“自然大美”丰富而生动,是紫砂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以桃树为例,春花夏果,极受推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等等古代名句勾画了桃花深红映浅红的动人之处。
宜兴的西南山区的山农们善于种植桃树,那里是桃花盛开的地方,为紫砂壶的创作设计提供了野外采风、入微观察的极好机会,可以增加对桃树的认识和了解,捕捉其物象精神,在紫砂土的捏制中,塑造艺术的魂魄。在紫砂桃壶系列之“桃桩茶壶”的造型设计时,舍弃了对桃花的描述,而是突出它的累累硕果,把壶身构成一段桃树的老干,通过壶盖上的树轮,凸现它的遒劲有力。壶把、壶嘴与壶钮呈不同姿态的桃枝形状,树节斑驳却充满生机。几只用段泥塑成的“桃子”依附于枝干旁边,在舒展灵动的桃叶衬托下,分外形象逼真,洋溢着“自然大美”的意象和精神,流露“大地丰收”的喜悦和欢愉。作品的创意是人文理想通过艺术行为的寄寓,与观赏者交流时产生心灵的共鸣,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 紫砂桃壶系列的创意蕴含“神话故事”的吟诵
图2 金猴尝鲜Fig.2 Peach tasting Monkey King
图3 祝愿套具Fig.3 Tea setof good w ishes
紫砂艺术品的创作反映人生的五彩斑斓。早在明代晚期,就有人将桃子的形象用紫砂土来制作,如项圣思的“桃杯”。这件紫砂作品呈朱砂紫的色泽,形似半只桃子,桃枝化为杯的把手,枝叶缠蔓,叶脉毕现,精巧玲珑,工艺独绝。“桃杯”的口沿外壁刻有唐代许碚的《醉吟》诗中两句:“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下署“圣思”二字,并钤“圣思所作”阳文小印。作品将桃子、王母娘娘、蟠桃会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联系在了一起,可以唤起联想思维和创作灵感。紫砂桃壶系列之“金猴尝鲜”的创作也由此激发灵感。
“金猴尝鲜”这件紫砂壶作品融入了桃子与猴的神话故事。一只活灵活现的“金猴”端坐在桃树上,手捧桃子,满脸欣喜地要尝鲜吃够。仿佛就是那个捣乱王母娘娘蟠桃宴会的孙大圣在“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的蟠桃园里,享用仙果的瞬间定格。作品诠释了这段神话故事的惊天之举,并将它嫁接到紫砂壶的创意之中,表达了生物的灵性、气质和神韵,又将自己的情感、理念契入仿真的壶体造型,充满文化色彩。
“金猴尝鲜”在形、气、神的和谐统一中,用花货的艺术形式,蜕化出金猴、蟠桃的活泼生命,以鲜明的个性,把人带入余音绕梁的意境。
3 紫砂壶桃壶系列的创意中寄托“福寿延绵”的祈盼
在中国的民俗民风中,有不少东西可以纳入紫砂壶的创作题材,许多带有祥瑞意义的物品都能捏塑出紫砂壶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灵魂。祝寿用的桃子,一般叫做蟠桃,又称水蜜桃。《神农本草》上就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文字。而《神异经》也说:“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古人认为桃是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就是祝颂的意思。
紫砂桃壶系列之"祝愿套具",由一壶六杯组成。壶与杯的形制圆润饱满,装饰的桃叶和桃子不仅色调一致,紫中透红,而且简约沉稳,温顺如玉,给人以骨肉丰盈之感。迎合了东方的审美韵味和祝福内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祈盼。
4 结语
紫砂桃壶系列的艺术创意,也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哲思,一种智能的拓展。如果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符号巧妙地叠加进紫砂壶的造型设计,那么,就能在紫砂五色土的组合、调配、点缀中创造出自己的壶艺天地,述说着风骨的高雅,艺术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