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6例
2011-03-06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7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病,以周期性反复发作、长期迁延不愈为特点,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笔者使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2~75岁,平均46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19~78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最长达28年;溃疡每月至少发作1次;近3个月内均未用中药及免疫药物治疗。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
实火性溃疡:即心脾积热型,多为毒热积聚、火热上攻所致,症见口腔溃疡数目多且大,灼热疼痛明显,口渴,口臭,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治疗组共10例。虚火性溃疡:又分为肾阴虚型和脾胃虚寒型,多为气血不足、阴虚津亏所致,症见溃疡点小且数目少,隐痛或不痛,周围黏膜微红或苍白,舌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有时溃疡持久不愈,治宜补气养血、滋阴清热、收敛生肌。治疗组肾阴虚型19例,脾胃虚寒型7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由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茯苓9 g,泽泻9 g,丹皮9 g组方),心脾积热型酌加大黄3 g、栀子12 g、淡竹叶15 g、黄芪9 g,肾阴虚型酌加知母12 g、黄柏9 g,脾胃虚寒型加黄芪25 g,干姜3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2-4]。.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片0.2 g/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溃疡期均外用0.2%复方洗必泰含。
1.4 观察方法
用药3个月后停药,每月记录1次患者溃疡复发情况,包括间歇时间是否延长、溃疡总数是否减少,观察时间为1年。
1.5 疗效评定标准[5]
痊愈:口腔溃疡1年未复发;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总溃疡数目减少;有效:总间歇时间延长,总溃疡数目无改变或总溃疡数目减少,总间歇时间无改变;无效: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目均无改变。以前3者之和为总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例(%)]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常因疼痛影响饮食及言语就诊。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可归纳为两种:一是操心劳神过度,情志之火内发,心火妄动,或平时过食辛辣厚味或习饮醇酒以致心肝脾胃积热,火热循经上炎口腔而发,此谓实火溃疡;二是素体阴虚,加以久病病后或劳伤过度,亏耗真阴,或思虑太过,阴液暗耗,阴液不足,虚火偏旺,上炎口舌而生病,或久病损阳,贪凉饮冷,以致阳气虚衰,寒湿困于口腔而成病,此为虚火溃疡,又分为肾阴虚型和脾胃虚型。本观察中,治疗组肾阴虚型患者占大多数。六味地黄汤为补肾经典名方,酌加知母、黄柏则可收滋阴清热之功。而脾胃虚寒型多为饮食不节、过食寒凉,脾胃中气受损,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虚火上炎形成口疮。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酌加甘草、黄芪、干姜,则可起温补脾胃、滋阴清热之效。心脾积热型者多喜食辛辣厚味,导致心脾积热,大便干燥,气冲上焦而引发口舌生疮。以六味地黄汤酌加大黄、栀子、淡竹叶、黄芪,则可清湿热、解内毒。本观察显示,六味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肾阴虚型溃疡者,值得临床推广。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55.
[2]梁嵌五,周桂芳.中医配伍应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63-166.
[3]崔言森,高佃真,吴玉堂,等.复方中药药膜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70.
[4]许桂红.草珊瑚口腔膏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的疗效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12):49.
[5]孙 传.临床疾病诊断依据[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