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节奏的实验研究及训练创新
2011-03-06秦学林
秦学林
1 前言
节奏是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运动的节奏是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体育运动中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在时空方面的要求,节奏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节奏既寓于体育运动之中,同时也是体育运动的要素之一。运动节奏的分析让我们对运动项目的研究从单一技术平面转向在多维的立体空间进行探讨,这是运动发展的需要,更是研究方法和观念上的替代和更新。击剑技术复杂,战术多变,不同的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均不相同,现有对击剑节奏的研究通常是理论上的概述,这就使得击剑节奏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本研究根据第11届全运会录像和2010年全国比赛的现场测试,量化分析击剑比赛的节奏,即击剑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以期加深对击剑项目规律的认识,并应用于实践以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第11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比赛录像,记录总用时、单个交锋的时间(教练员宣布开始,到彩灯亮,裁判器自动停止计时或裁判人为停止裁判器计时)和总交锋时间。
在2010年击剑全国冠军赛和锦标赛中现场测试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前脚的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移动速度。
录像使用sony XR350E,前脚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移动速度采用polar RS800CX S3速度传感器。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
3 研究结果
3.1 击剑比赛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从表1可见,第11届全运会各剑种每场淘汰赛的总时间,依次为男重、男佩、女重、男花、女花、女佩;男子佩剑时间延长是因为比赛中运动员较多的申请录像裁判,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实际交锋的时间则为重剑用时最长,花剑其次,佩剑最短,这完全符合我们对击剑的直观认识。
从表2可见,比赛中运动员在剑道上移动的距离,无论是小组赛还是淘汰赛,都表现为花剑移动距离最多,重剑其次,佩剑最短;花剑和重剑的移动距离接近,佩剑移动距离最少。
表1 第11届全运会击剑决赛阶段每场淘汰赛的时间一览表 (min)
表2 击剑全国锦标赛的距离特征一览表(m)
3.2 击剑的节奏
击剑节奏在击剑比赛中有重要的作用[1],节奏的把握,是保证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2]。击剑节奏分单个动作的节奏,组合动作的节奏[3]。
3.2.1 单个动作的节奏
击剑比赛中单个动作通常存在于交锋的最终阶段,如上步弓步进攻,防守还击等,合理的节奏应该是由慢到快,开始是加速阶段,达到最大速度的同时击中对手,对手很难做出有效的防守或反攻,成功率高。常见的错误动作是,开始阶段即全身发力,随后力量逐渐减弱,剑的速度也由快到慢,这种节奏对对手的威慑力就小得多,对手很容易通过距离或格挡成功防守或反击。单个动作的节奏是运动员基本功的表现,应勤于练习,通过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达到自动化。
3.2.2 组合动作的节奏
击剑比赛最常见的是组合动作,即运动员通过下肢连续的速度与方向的变化,配合剑的刺、劈(见于佩剑)或格挡,最终完成攻击或防守。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时序、速度、节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独特的动作节奏,这是击剑技术动作的内涵。同时,击剑技术动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完成的,这个时空范围不可能无限扩大也不会无限缩小的,它是一个有迹可循的限定范围,通过对这个限定范围的研究,我们可以把握击剑技术动作的外延。
表3可见,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佩剑交锋时间最短,花剑次之,重剑最长,其中女佩交锋时间大于男佩(F=5.651,P<0.05);男、女重剑交锋时间接近,女重略大于男重(F=1.655,P>0.05);男、女花剑交锋时间差异显著(F=12.51,P<0.01),交锋时间是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到裁判叫停之间的时间,交锋时间受项目的影响较大,佩剑项目在比赛中主动权的转换相对较少,先获得主动权的一方优势大,交手双方均会积极发动进攻,故交锋时间短;重剑全身有效,运动员在比赛中较为谨慎,没有好的机会一般不会轻易出手,故交锋时间长;花剑介于两者之间。
表3 第11届全运会各剑种单个交锋时间一览表
中值(中位数)是把所有的同类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中间那个数据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对于击剑项目而言,比赛中只要有51%的胜率就能赢得比赛,中值的研究比均值更有意义。男、女间单个交锋时间的中值在佩剑和重剑的差异不大,但男花和女花之间的差异明显,接近一倍,交锋时间越长,运动员在比赛中观察、等待的时间越长,距离“以我为主、积极主动”的项目发展趋势就相去越远,目前中国男花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而女花整体实力明显下降,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
击剑的节奏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距离、速度的变化上。本文详细研究了2010年全国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运动员孙×(个人第3名)淘汰赛中的技术细节。
中下肢的移动有明显的节奏,很短的时间内从静息到最大速度,以最大速度持续运动一定时间,回复静息并持续较短的时间,同样的节奏不断重复。
表4所示移动时间、距离和速度是单个移动的数据,一个交锋时间可能是多个这样的向前或向后的移动所组成的,如上表所示,孙×单个移动的时间为7.55s,单次移动的距离为10.9m,平均移动速度为1.22m/s。4场淘汰赛中共做270次快速启动,平均每分钟做8次快速启动。
4 讨论及训练创新
根据前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对击剑比赛中运动员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以男子花剑为例,在时间上,一场淘汰赛的总耗时约11min,其中总交锋时间为6.5min,每个交锋持续的时间约为6~9s,每个交锋又包含若干次下肢的前后移动,每次移动持续的时间约为5s。在空间上,一场淘汰赛的总移动距离约946m,每个交锋移动的距离约为9m,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7.5m。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移动速度并不快,约1.25m/s(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3m/s),最快速度为4m/s。
表4 孙×2010年全国锦标赛中4场淘汰赛移动时间、距离、速度一览表
4.1 击剑专项训练及创新
4.1.1 个别课
个别课是击剑专项训练中的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4-5],对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个别课包含多种内容,如纯技术形式的个别课,技、战术组合训练的个别课,纠正错误改进动作训练的个别课,针对性训练的个别课等[4]。教练员技、战术水平的不同也决定着个别课内容的不同。除了适用于初学者的纯技术形式的个别课,大多数的个别课训练都是各种形式的技、战术组合训练,即模拟实战中的各种交锋。击剑较为先进的欧美国家,教练员个别课时间通常在20min左右,除去开始的准备和最后的整理,技、战术组合训练时间相当于一次比赛的时间。而国内个别课时间通常在30~45min,有的甚至到60min左右,过长的个别课时间容易造成运动员中枢和外周的疲劳,使得大多数个别课时间流于形式,教练员对个别课效果不满意,运动员也不能通过个别课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即通常所说的,教练员在个别课中演练的内容,运动员不能应用到实战中。因此,以男花为例,理想的个别课的模式是:单次课持续时间11~20min,包含约37个技、战术组合,每次技、战术组合的时间约6~9s,即在6~9s内运动员应有实质性的交锋,每个交锋移动距离约为9~10m,即每次交锋的准备,试探,调引等应移动超过14m剑道的一半,一次个别课中运动员移动的距离不少于946m。
4.1.2 专项步伐
步伐移动是调整距离,捕捉战机的先决条件,最能体现出击剑比赛的节奏感和美感。因此,步伐练习是在发展全面技术和特长技术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强化的训练内容。以男子佩剑为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实际训练中专项步伐练习通常包含三种组合和变化:1)基本步伐,如单一的向前或向后移动接弓步,持续时间约2s;2)组合步伐,如连续的多个向前和(或)向后移动接弓步,持续时间3~4s;3)相持或转换步伐,一次进攻未能击中对手,通过短暂的停顿或相持转换进入第二次进攻,持续时间9~10s。三种步伐练习的时间基本相同。这种步伐训练的时间节奏是教练员在长期的比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涵盖了实战中可能出现的步伐节奏。然而,通过统计发现,实际比赛中各种步伐使用的频率有着很大的区别。
图1 第11届全运会男佩决赛阶段比赛交锋时间百分比示意图
图1所示,在实际比赛中,男子佩剑运动员交锋时间最多的是3~4s,约占全部比赛的65%,用时1~2s的交锋最少,仅占2.4%,9s以上的交锋所占不到10%,其余介于两者之间。相对应的三种步伐训练中,持续3~4s的组合步伐应重点练习,占总训练量的65%,其次,是各种相持或转换练习,基本步伐练习所占比重最少。这样的训练对于体现训练的实效性和提高训练效率大有裨益。
4.1.3 双人练习
为了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节奏感,发扬“积极主动,快节奏、短距离”的技术风格,尤其在女子花剑,可以通过限定条件的双人练习来实现,如限定比分为甲运动员落后乙运动员1分,时间还有最后12s,则甲运动员必须在12s内至少做一次有效进攻,并尽可能得分,乙运动员则努力在交锋中不失分或扩大比分。通过严格条件限制的双人练习可以强化运动员的进攻意识和比赛的节奏感,增强运动员处理实战中“领先剑”或“落后剑”的信心。
4.2 击剑体能训练及创新
4.2.1 击剑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
郭黎认为,击剑运动员的专项供能能力为ATP-CP供能,如能增加更多的有氧能力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比赛时的恢复[6],刘玉玲认为,击剑是以ATP-CP系统供能,有氧氧化补充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6]。以男子花剑为例,从表3和表4不难看出,击剑每场比赛约37个交锋,每个交锋持续的时间约6s,完全符合ATP-CP系统维持6~8s全力运动的特征。因此,30~60m的全力冲刺,间隙30s,每组10次,共4组的训练模式,完全符合击剑项目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专项能量代谢特点,并能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及心脏的潜在功能,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类似的训练应作为击剑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的主要内容。击剑正式比赛包含约5~6场小组赛,最多约5~6场淘汰赛,每场淘汰赛有3局,局间、场间恢复能力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础有氧耐力的高低,可以通过LSD(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训练来提高,但不作为一周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每周安排1次。
4.2.2 击剑下肢力量训练
有研究认为,击剑的专项力量在于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8]。本研究发现,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移动的速度并不快,运动员前脚移动的平均速度甚至低于正常步行的速度,最高速度仅为4m/s,然而,运动员在一场较为激烈的比赛中,有80~90次的从静止到最大速度的快速启动,这取决于下肢的爆发力量,因此,下肢的专项力量主要包括维持长时间实战姿势的力量耐力和完成多次快速启动的爆发力量。下肢力量耐力的器械训练,以60%的最大负荷,重复20次,完成4~5组;下肢爆发力量的器械训练,以80%的最大负荷,重复6~8次,完成4~5组。
击剑是张扬个性的运动,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以及技、战术风格都不相同,每个运动员的比赛节奏也不相同,随着运动员水平和击剑项目的发展,节奏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分析击剑运动的节奏并不是把所有的运动员都培养成机械的击剑机器,而是希望在把握击剑共性规律的基础上,培养个体独特的节奏。
5 结论
1.击剑各种的比赛在总耗时、交锋时间和移动距离上有明显的节奏和项目特点。
2.以男子花剑为例,个别课的理想模式是:单次课持续时间11~20min,至少包含约37个技、战术组合,每次技、战术组合的时间约6~9s,每个交锋移动距离约为9~10m,一次个别课中运动员移动的距离不少于946m。
3.以男子佩剑为例,专项步伐训练中,持续3~4s的组合步伐应重点练习,占总训练量的65%,其次,是各种相持或转换练习,基本步伐练习所占比重最少。
4.通过严格条件限制的双人练习,可以强化运动员的进攻意识和比赛的节奏感。
5.击剑能量代谢系统以ATP-CP为主,有氧代谢为辅,强调心脏功能。
6.击剑下肢的专项力量主要是力量耐力和爆发力量。
7.在把握击剑共性规律的基础上,培养个体独特的节奏。
[1]杜智山,杨时.优秀女子击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体育科研,2009,30(3):86-88.
[2]郭黎,陆爱发,陈文鹤,等.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有氧及无氧能力测试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43-46.
[3]过鹰.击剑个别课形式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2),92-93.
[4]胡顺兴,梁志强.击剑个别课简论[J].体育师友,2002,(5),22-23.
[5]何志平.击剑比赛节奏的控制[J].体育师友,2002,(6):16.
[6]刘玉玲.浅谈击剑运动能量供应的特点及运动员的营养补充[J].体育世界,2009,(12):71-72.
[7]张培田.关于击剑部分运动环节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3):85-86.
[8]赵传杰,张双喜,尤小好.试论击剑运动中的节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