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十八星期四
2011-03-03
1925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十八星期四
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馆逝世,终年59岁。
孙中山于1924年11月应冯玉祥之邀北上讨论国事。12月4日到达天津,受到群众盛大欢迎。由于一路颠簸和北方严寒,孙中山肝病复发,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18日,得知段政府有“外崇国信、尊重条约”的保证,孙中山大为伤感,遂病情加剧。后来段祺瑞来电相催,孙中山于12月31日抵京,受到群众热烈欢迎。随后入住北京饭店。当晚,即请北京协和医院代院长刘瑞恒诊视病状。是日,又请美、德、俄及协和医院等七位医生会诊。经诊断,认为“先生患有肝部慢性发炎及肝部肿胀之急性病……病势仍严重,但此病亦非绝症”。当时协和医院美国医生建议孙中山用外科手术探查病状,他没有同意,决定用内科治疗,并请德国克礼任主治医生,每日临诊。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2月初,伤口愈合后即开始施行镭锭放射治疗,每天一次约20多分钟,至14日共治疗40多个小时,未见效果。
2月18日,孙中山移至行馆改服中药,结合西医治疗。最初请著名中医陆仲安诊治,服用第二剂中药后,安睡良好,脚肿消失,气色转佳,大家看了均很高兴,但服用第三剂中药后,孙中山22日起即腹泻。陆大夫见状即告束手无策。后又请名中医唐尧钦和周树芬合诊,仍不见效。故从26日起停服中药,仍由克礼医生用西药止泻利尿。2月24日,医护人员告知大家:先生处于极危状态,诸位有什么话要向孙先生请示的,现在恐怕是已经到时候了。大家听了,感到万分悲痛,公推汪精卫、孙科、宋子文和孔祥熙四人请孙中山立下遗嘱。《国事遗嘱》(另据孙科、孙中山秘书黄昌毂以及汪精卫记述,此稿由汪精卫先拟好,在孙中山床前读给他听后定稿的。)和《家事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代笔。《致苏俄遗书》(何香凝忆为当日由孙中山用英文口述,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和孙科笔记。汪精卫忆为由陈友仁后来草拟的)由鲍罗廷和陈友仁起草。这三份遗嘱本准备当场签字,但孙中山听到夫人宋庆龄在室外哀痛的哭声,决定暂缓几天。
3月11日早上8时,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眼睛已开始散光,连忙和汪精卫、宋子文等商议如何劝慰宋庆龄让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宋庆龄了解情况后非常理智,来到孙中山床边帮助他抬起手腕,在《家事遗嘱》、《国事遗嘱》以及《致苏俄遗书》上签字。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从不谋取私利,临终时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只有一幢华侨送给他的上海住宅 (即今上海香山路7号)。他在《家事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
3月12日早晨,孙中山弥留之际,他还反复低声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9点30分,孙中山与世长辞。
当日,成立以汪精卫、孔祥熙、李烈钧为首的“孙中山先生北京治丧处”。3月12日中午12时半,孙中山遗骸送往协和医院进行防腐手术处理。19日,孙中山灵柩移至中山公园社稷大殿。24日正式发表致祭,前往致哀者达数十万。4月2日出殡,灵柩暂放西山碧云寺石塔中,送殡者数十万。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到南京。6月1日,安葬在紫金山。●(本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