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挖扩大基础的施工
2011-03-02王天生
王天生,付 羽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扩大基础的施工一般是采用明挖的方法进行的。如果地基土质较为坚实,开挖后能保持坑壁稳定,可不必设置支撑,采取放坡开挖。但实际上由于土质条件、开挖深度、放坡受到用地或施工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需要进行各种坑壁支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渗水时,则需要在基坑四周挖边沟和集水井以便排除积水。在水中开挖基坑时,通常要在基坑周围,预先修筑临时性的挡水结构物(称为围堰),然后将堰内水排干,再开挖基坑。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地进行坑底土质鉴定、清理及整平工作,然后砌筑基础结构物。
1 基础的定位放样
为建筑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坑井称为基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工作,以便正确地将设计图上的基础位置,准确地设置到桥址上来。放样工作系根据桥梁中心线与墩台的纵横轴线,推出基础边线的定位点,再放线划出基坑的开挖范围。
2 基坑开挖
基坑的开挖应根据土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期限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
无水基坑的施工方法。对于一般小桥涵的基础,工程量不大的基坑、可以人力施工;大、中桥基础工程,基坑深,基坑平面尺寸较大,挖方量多,可用机械或半机械施工方法。
3 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
(1)集水坑排水法:除严重流沙外,一般情况下均可适用。集水坑(沟)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排水沟底宽不小于0.3m、纵坡为1‰~5‰,如排水时间较长或土质较差时,沟壁可用木板或荆笆支撑防护。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坑深应大于进水笼头高度,并用荆笆、竹篾、编筐或木笼围护,以防止泥沙阻塞吸水笼头。
(2)井点排水法:当土质较差有严重流沙现象,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用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时,可采用井点排水法。井点排水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5~150m/d的土壤中,尤其在2~50m/d的土壤中效果最好。降水深度一般可达4~6m,二级井点可达6~9m,超过9m应选用喷射井点或深井点法。具体可视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等,选择适宜的井点排水法和所需设备。各种井点法的适用范围参见表1。井点法排水示意图见图1。
用井点法降低土层中地下水位时,应尽可能将滤水管埋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并应在水位降低的范围内,设置水位观测孔;对整个井点系统应加强维修和检查,以保证不间断地进行抽水;还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构筑物受其影响而可能产生的沉降。为此要做好沉降观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井点排水法因需要设备较多,施工布置较复杂,费用较大,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在桥涵基础中多用于城市内挖基。
(3)其他排水法:对于土质渗透较大、挖掘较深的基坑可采用板桩法或沉井法。此外,视现场条件、工程特点及工期等,还可采用帷幕法,即将基坑周围土中用硅化法、水泥灌浆法、沥青灌浆法以及冻结法等处理成封闭的不透水的帷幕。这种方法除自然冻结法外,其余均因设备多、费用大,在桥涵基础施工时较少采用。
图1 井点法布置示意图
表1 各种井点法的适用范围
4 基底处理
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是直接靠基底土壤来承担荷载的,故基底土壤状态的好坏,对基础及墩台、上部结构的影响极大,不能仅检查土壤名称与容许承载力大小,还应为土壤更有效地承担荷载创造条件,即要进行基底处理工作。基底处理方法视基底土质而异.
5 地基加固
当桥涵所在位置的土层为压缩性大、强度低的软弱土层时,除可采用桩基、沉井等深基础外,也可视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然后在其上修筑扩大基础,以求获得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经济效果。对于一般软弱地基土层加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
(1)换填土法:将基础下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除,换填力学物理性质较好的土;
(2)挤密土法:用重锤夯实或砂桩、石灰桩、砂井等方法,使软弱土层挤压密实或排水固结;
(3)胶结土法:用化学浆液灌入或粉体喷射搅拌等方法,使土壤颗粒胶结硬化。
实际工程中可根据软土层的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要求的承载能力大小、施工期限、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因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予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