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头颈部SCTA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2011-02-21李天平

重庆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头颈部脑血管螺旋

李天平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661600)

颅内血管性病变及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 tack,TIA)是神经系统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arphy angiography,SCTA)可清晰显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大脑Willis环,可以快速诊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静脉瘤以及相应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现将本院于2009年3~12月对35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头颈部SCTA检查,就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与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12月35例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所有阳性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及临床证实。35例患者按单纯头部SCTA扫描、头颈部联合SCTA扫描分为两个组。第1组(头部SCTA扫描):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5~68岁,平均47岁。SCTA扫描前均行CT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内血肿5例(其中脑内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两例),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1例,平扫无异常4例。第2组(头颈部联合SCTA扫描):本组共10例,其中8例为临床怀疑TIA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83岁,平均62岁。另外2例为男性,年龄21~45岁,查体见颈部可活动肿块并可触及搏动,超声提示可能为颈动脉体瘤。

1.2 影像学方法 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扫描机及重建工作站EBW,先行常规横断面CT平扫,FOV 22cm。扫描条件:130kV,140mAs,矩阵512×512,层厚0.75mm,床速24mm/s,螺距1.15∶1。第1组采用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17~23s开始扫描;第2组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进行扫描,选取主动脉弓平面作为测试区,域值设为100Hu,当对比剂浓度达到100Hu,CT自动开始扫描。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注射液(350mg/mL),用量70~100mL。第1组扫描范围从C1至颅顶,第2组从主动脉弓至颅顶,动脉期扫描结束后均立即回扫获得静脉期图像。应用SCT 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 IP)显示脑血管。用剪切技术去除颅骨,行表面遮盖法(SSD)显示血管,必要时行仿真内镜(FLY THOUGH)显示观察。

2 结果

第1组阳性病例21例。其中诊断颅内动脉瘤16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诊断动静脉畸形5例;无异常病例4例。其中有12例动脉瘤经DSA检查证实,其余阳性病例经MRA证实,结果见图1。第2组阳性病例8例。其中诊断动脉硬化狭窄4例(图2),诊断动脉闭塞2例,诊断颈动脉体瘤2例;无异常病例2例。其中2例阳性病例经TCD证实,2例经DSA证实,4例经MRA证实。

图1 SSD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侧裂段起始部动脉瘤

图2 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

3 讨论

由于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高,若能在脑血管急性意外时,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3.1 SCTA血管成像的原理 SCTA血管成像是无创性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2]。主要原理是在周围静脉高速团注对比剂,经时间延迟靶血管内充盈达到高峰期,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容积数据采集,然后在工作站后处理完成二维及三维图像的重建[3]。

3.2 SCTA在颅内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是出血的主要病因。动脉瘤形成后自然发展有4种可能:(1)自行血栓形成面闭塞;(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大小形态稳定不变;(3)逐渐扩大,发展形成巨大动脉瘤;(4)破裂出血。其中破裂出血概率最大,约占80%~90%,所谓“破裂”是指动脉瘤壁不断破损产生渗漏,第1次出血病死率为10%~15%,第2次出血病死率为41%~46%[4],因而不管出血或没有出血的动脉瘤都有干预治疗的意义。SCTA对动脉瘤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国外报道其与DSA的相符率达80%~100%,甚至可发现DSA未能显示的动脉瘤,通常直径大于2.2mm的动脉瘤即可被发现[5]。本组21例做SCTA发现16个动脉瘤,SCTA检查具有快速、简单及无创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破裂的动脉瘤以及危重、不配合或无法耐受DSA检查者,可最大限度地缩短动脉瘤的确诊时间,为急诊手术争取时间。

3.3 SCTA在脑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组检出5例AVM。SCTA检查大部分病例都能独立完成诊断,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本组中有2例AVM伴有出血,做SCTA检查不受血肿影响独立完成诊断。因此对高度怀疑AVM出血的颅内血肿者,可在急诊手术前行SCTA,以检查有无AVM或者了解AVM的血管构造。SCTA的三维立体影像有助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AVM时畸形血管团的定位,避免损伤正常脑组织[6]。

3.4 SCTA在头颈部缺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Sanossian等[7]报道20%~30%的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进行性加重所致。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其斑块脱落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8]。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及时行血管成形术或内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学者等研究了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95%。表面阴影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能更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9],SCTA能清楚显示血管的狭窄和闭塞,能显示较粗血管内的附壁血栓。

3.5 评价脑血管的方法 方法有 TCD、MRA、SCTA及DSA。TCD具有快速、简便、无创、费用低的优点,但准确性低,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也不能直观了解血管影像,常作为一种初筛检查方法[9];DSA作为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9],准确性可达95%以上,但DSA由于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检查不如SCTA简便易行。MRA虽然无创、无辐射,但因检查较费时,且对骨性结构不显影,对血管钙化显示不敏感,禁忌证多,对于动脉瘤显示及瘤体周边结构不如SCTA清晰,它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急性期血肿和SAH等急性脑血管意外显像较SCTA缺乏敏感性等,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头颈部SCTA是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一种快速、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能够显示脑内多种血管性病变,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血管畸形、变异均能清楚显示,为临床提供直观清楚的影像资料[6]。笔者认为在临床需要了解头颈部血管情况时,SCTA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SCTA可辅助DSA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1]包颜明,张龙江,沈进,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3,18(2):137-141.

[2]陈家荣,俞同福,李梅.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1928-1929.

[3]赖鹏,汪远美.参数设置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误差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27(5):317-320.

[4]欧阳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57.

[5]王土兴,毛志豪,华晓,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2):175-177.

[6]李相基,于传宝,李刚,等.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2):58-60.

[7]Sanossian N,Saver JL,Navab M,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an emerging target for stroke treatment[J].Stroke,2007,38(3):1104-1109.

[8]梁萍,胡长林,冉海涛,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16(8):2027-2029.

[9]许明芳,曾令琼,彭亚莉,等.脑血管造影100例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18(9):2038-2039.

猜你喜欢

头颈部脑血管螺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