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的实践
2011-02-21于长湖
□于长湖
关于“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的实践
□于长湖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顶岗实习、准就业管理以及促进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的建立,论述了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对我院实施的“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进行了有效探讨。
顶岗实习;准就业;高质量就业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1]。几年来,我院在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更新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理念上,从过去单一的、狭隘的追求就业率的提升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学院的就业工作服务质量,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就业形势、人才结构以及学院发展的变化,以深化教学改革为载体,积极探索与实践“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就业模式。
一、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行“准就业—就业”的模式
2003年我院依据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双项选择、择优推荐”的办法开展就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用人单位看重实践经验,一般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而是选择有一定经验的应聘者,希望录用人员“来之能战,战之则胜”;二是学生难以找到实习单位,甚至找到的实习单位与自身专业不对口,专业对接率较低。因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根据当时的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就业指导中心尝试着创新性的就业推荐服务,实施了毕业生的“准就业”管理制度。“准就业”是指进入毕业学期的学生在修完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由学院集体推荐提前上岗实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完成本专业其他课程学习和毕业实践环节,毕业环节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经过至少半年的实习后,企业和学生可以再进行二次选择,可以实现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在探索和实践“准就业”的初期,正值我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形势,毕业生就业处于茫然,不知道如何择业,企业也同样面临如何招聘到合适、优秀的员工,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我院在毕业生就业时间的选择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推行了“准就业”制度,并制定了《准就业管理规定》和《准就业期间学业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学院与提前进校招聘的企业签订“准就业用工协议”,在保障学生利益的前提下,选拔、推荐学生提前到企业边学习、边工作。
但是,在“准就业”实施的初期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的一是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的问题。“准就业”用工单位选拔的一般都是在专业学习中比较优秀的学生,或是学生干部,虽然找到了实习岗位或就业岗位,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大学生活不完整,有些专业课学习得也不扎实,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学生的违约流失问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企业通过“准就业”的方式招聘到一些学生,但是企业生产环境、企业文化或用工方式等不能促使实习的学生在此直接就业,到了二次就业选择时,有些学生就形成了自然流失;三是学校的教学秩序问题,因为 “准就业”的学生并不是100%,给后续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和办学成本带来新的困难;四是“准就业”是建立在以就业为目标的基础上,企业也是以招工为目的或者是以提前找到更好的员工为目的,抢占人才资源,渐渐出现了“准就业”时间提前等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我院积极研究和思考如何解决“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关系,不断地纠正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思考和研究如何与企业建立“准就业”学生期间的质量保障,如何在“准就业”中,实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学院的就业率不降、企业或用工单位选材互助共赢的良好格局。因此,在解决“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努力探究从“准就业”的上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准就业”上延到“顶岗实习”,形成“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
二、积极探索与实践“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努力提升毕业就业质量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的高职教学基本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2]。
(一)构建顶岗实习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顶岗实习的规范与管理
我院在实施“准就业”的基础上,根据我院部分专业特点,从2008年开始在一些专业实施“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探索与实践,在推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就业指导中心积极与教学管理部门、各系部进行有效合作,系部主管领导把开拓顶岗实习岗位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从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的高度进行规划和研究,一是根据顶岗实习工作的需要,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单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指导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二是与实习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并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分散顶岗实习时,由学校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并尽可能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杜绝指导教师缺失甚至放任自流现象,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三是教学系部专业教师要主动服务社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力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合作形式,努力调动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吸引行业企业积极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帮助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岗位。
同时,我院在推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系部与实习单位、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了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这其中校方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我院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组织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系领导和企业进行互动交流,选派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外,还要选派辅导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与服务,一方面不仅通过顶岗实习加强了专业教师的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辅导员老师在企业尝试了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技能;同时,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制度,构建顶岗实习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为保障顶岗实习效果和目的,学院、教学系部与顶岗实习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培训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团队,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的组织纪律管理、教学管理与就业管理、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的交流与联系等机制,形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实习企业三方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并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学院、教学系部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将顶岗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的原则,直接录取为企业员工,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就业管理档案,实行了企业、学院共同考核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种考核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促使学生在选择顶岗实习时就充分考虑到自己是否适合岗位需求,是否要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业;在顶岗实习期间认真完成所有的实习科目,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提高了顶岗实习质量。
(三)依托行业优势、打造特色专业链
我院在探索和实践 “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发挥就业为导向作用,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依据建材、建筑企业人才需要,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等方面加强密切合作,利用 “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稳定了就业基地,紧紧抓住全国建材建筑行业大规模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建材、建筑为龙头,着力打造了材料工程、新型建材、建筑工程等重点专业,带动与之相关的18个专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专业优势明显、毕业生需求稳定的特色专业链。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让学生和教师参与研发,并努力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行工作和知识培训与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对职业认同感,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对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岗位稳定率大幅度提升,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社会效应。目前我院已与南玻集团、信义集团、金隅集团、河北建工集团、河北天山集团等全国各大型建材、建筑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都以“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就业模式,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目前我院已有13个专业(类)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据统计,2008年,我院毕业生与大型建材、建筑企业签约人数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2009年金融危机过程中,我院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5%是通过在就业基地顶岗实习而落实了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降返升;2010届毕业生中,有1300余人通过顶岗实习与合作企业签约,实现了顺利就业,而不少毕业生经过“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岗位锻炼,目前已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拔尖人才。
学生在“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获取了“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并在“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等三方面获取了回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实现“三合一”,即学生作为准企业职工,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合一;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职业氛围,实现“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以及实现“教、学、做”合一;最终实现了高职教育的最终办学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院探索的“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高层次就业,多年来始终保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态势,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我院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将大批量的用工计划派给我院,并安排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把原来简单的校企合作关系,上升到学院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最终使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我院的“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但我们还深知在探索与实践“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过程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在“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推广中,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估方式;对于就业需求量小的专业,如何实现“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的就业模式等等,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1]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于长湖(1962-),男,内蒙古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G715
B
1001-7518(2011)29-0084-03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