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翼
2011-02-21
职教论坛 2011年19期
黄柏江在 《江苏高教》2011年第2期中撰文,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内涵,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缺失的原因,概括了“高等性”缺失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强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建议。
首先,作者指出,近30年来,高职教育姓“高”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应有内涵,作者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大学文化载体的理想和精神;二是作为组织竞争力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三是作为组织影响力的社会引领。
其次,作者指出,我国高职教育“高等性”的缺失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大学气象缺乏;二是社会认同度不高;三是社会引领作用不强。作者将造成高职教育“高等性”缺失的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成长、发展的自主意识,内生力量不足;二是目前高职教育体系纵向上仅限于专科层次,横向又缺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实现;三是高职院校的管理队伍大多随学校升格、转型而来,缺乏高校的工作经历,在管理理念、方式以及行为上都与高校管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最后,作者认为,“高等性”的缺失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不可替代性无以确立;二是组织成员的忠诚度无以确立;三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无以保证。鉴于此,作者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高职教育的 “高等性”:一是正确处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命题(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高等教育的应有属性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之间的关系;二是赋予高职院校自由发展空间,完善高职教育发展体系;三是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升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强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五是改造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