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资源的分析
2011-02-21钱胡风
□钱胡风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资源的分析
□钱胡风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迅速跃升至大众化阶段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规模扩展的同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比较棘手的就是教育经费问题。就如何开辟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多元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务实的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教育成本;教育经费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政策的主导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但是从2010年年初从沿海到内地出现的用工荒折射出技术工人不足的现状却引人深思。从目前社会的情况看,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通过职业教育来供应。职业教育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配备更多更新的实训设备,加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对校园面积、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图书与信息资源、办公与生活设施等办学条件要求更高,这些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我国目前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却普遍低于普通高等教育。2005年普通本科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936.05亿元,占89.46%,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2006年高职高专学校经费总投入489.09亿元,其中:高职高专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144.79亿元[1]。经费投入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职业院校主要以省、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拨款为主,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拨款数目差异悬殊,从全额拨款到差额补助甚至基本无补助。社会办学政府没有资助,经费完全靠自筹,实行自负盈亏。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不足的原因
我国高职院校和发达国家一样普遍采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来满足所需的经费。一般来说经费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二是学生学费;三是院校为企业、政府部门、基金会承担项目或提供服务的收入;四是校办产业的收入;五是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或校友的捐赠。在一项高等职业教育调查中,高达85.2%的学校主要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分别为:34.7%的学校主要依赖于学生学费,30.7%的学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16.8%的学校主要依靠学校自筹,2%的学校主要经费来源于中央政府,1%的学校主要依靠企业拨款,33%的学校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经费投入难以保证或不能到位[2]。
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政府财政经费严重投入不足,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与个人成本过高;二,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对应的政策、制度尚未健全。
(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首先,我国的税收能力有限,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开始实行政府买单了,还有公共医疗、公共基础设施、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等都需要政府的经费开支。其次,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政府部门甚至是教育行政部门存在着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倾向,直接导致了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支持的削弱,资金投入不足。再次就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收取学费、利用教师的时间和专业知识提供有偿服务、出租大学资产以获得收入等手段来运转,这样就让政府觉得投入少点影响不大。
(二)高职院校筹措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分担教育成本比例不足
在面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筹集资金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向银行借贷。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贷款风险给出了相应的指标,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这个模型来确定本校的贷款规模和风险指数。高职院校的贷款必须考虑其收入状况、财务状况,可以动用的财力状况,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偿付及承受能力。国家发改委2007年公布的《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指出:高校债务风险逐步显现,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因此,为了减少偿债风险,高职院校的负债必须适度,因为高额利息有可能成为学校新的财务负担。
(三)企业分担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的比例不高
行业、企业办职业学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分担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的比例有待提高,2005年企业办高职高专所投入经费达130.53亿元,2006年企业办高职高专所投入经费达152.4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75%[3]。高等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必须走“产学结合、校企联办”之路,这是现在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的却较少。究其原因,即有学校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因素。加上我国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有限,因此它们对教育的支持一般局限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自愿为教育服务或对教育进行资金支持的很少。有些企业由于是与学校走联合办学或是学校某个专业的实训基地或是学校的老朋友关系,才参与学校的有关事务或给予捐资或在学校设立奖学金。
(四)学生及家庭分担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的能力有限
教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对受教育者实行成本补偿无可非议。可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及家庭分担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的比例过大。
1996年,原国家教委、计委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暂行管理办法》明确“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在2005年介绍大学学费的制定时,依据的也是这一标准:“我们对高校生年均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充分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现行的学费标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我国高职院校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已超过了本科院校平均学费的20%到50%,收费的提高给相当一部分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念完3年专科的费用约是2万元,这对于农村和城市来说都是不低的费用开支。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问题及解决对策
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寻找出符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金的情况下,结合高职办学的特点,多元化筹集办学经费,确保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不影响高技能人才质量的培养.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尽快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财政用于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比例,严格督促高职教育举办者依法增加经费投入,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降低学费标准,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从世界其他国家如美、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轨迹来看,它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储备。从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以来,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我国要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
(二)企业可以以多种形式参入到教育中来,承担部分教育成本
知识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落脚到企业单位,因此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企业的参与,就不会有职业教育的真正发展。美国工商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成本分担,主要是通过“购买费”实现。在全美每年440亿美元的“购买费”中,用于送员工到职业院校培训的部分多达400亿美元[4]。在德国,高校总法以及各州的高等教育法中都对高等职业教育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国家只承担“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的费用,主要包括教师的费用及学校的设备和管理费,而企业为职业教育支出的费用是国家的4倍[5]。而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把对员工的再教育看成是企业成功的法宝。据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1542个企业中,实施教育培训的占88.1%;在424个雇用1000名职工以上的大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99.8%[6]。那么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可以以实习或培训方式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或“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7]。学校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调整,这样培养的人才具备了技术、工艺、技能性特点,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安心岗位工作。有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他们可以积极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
(三)改革和完善税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办学
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高职教育的良好氛围。为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办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国政府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公益捐赠给予税收优惠。西方国家的社会捐赠资金是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得益于完善和规范的社会捐赠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捐赠,所占比例极其微小。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企业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为9393.32元,社会力量和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为8798.16元[8]。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立法工作,以此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捐赠行为,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高职高专主要办学经费源于省教育厅直接下拨。由于省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的主要依据是在校学生数.高职高专紧张的生源状况使其获得政府拨款的能力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在争取政府教育投资增加、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举办各种培训等方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作好学杂费收取工作,对有些学生拖欠学费的,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学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引用激励约束机制等对策来尽可能地减少欠费。对于贫困生还可以积极引导他们申请助学贷款,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第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获得收入,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利用学校闲置的资产设备出租出借,或通过科研和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多种手段获取经费。第三,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鼓励各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的成人学历教育与培训.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扩大学校收入,为学校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引入“银校合作”或“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在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适度贷款或借用企业资金(以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的形式租用企业设备),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全面提升学校的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的高职院校自筹的教育经费主要是通过有偿服务和开展海外培训活动获得的。澳大利亚TAFE学院是很典型的范例,该校除了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外,以有偿服务的方式为公司、企业和社团等用人单位培训人员,也培训海外的学员,极大地扩展了经费来源[9]。
(五)政府加大督促检查
中国现行国情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高校的专业教学成本就有差异,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因地制宜的规定各地区和各专业高职院校生人均教育经费的最低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国家应检查高职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严格督促各地政府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以保证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的稳定性。
[1][3][8]赵伟,张颖,张婷.2004—2006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情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2][4]王保华,从春侠,黄永军,张虹.调查问卷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2-15.
[5]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
[6]张赓.国际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7]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9]陈尚,唐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钱胡风(1977-),女,安徽枞阳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职业教育、保险。
G710
A
1001-7518(2011)14-0006-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