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011-02-21陈淑敏郭献崇于艳君
陈淑敏, 郭献崇,于艳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毕业即失业也显得极为平常,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来加速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进程,是摆在各高等院校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背景
最近几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逐年在扩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择业变得快捷、高效、形式多样,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将与信息处理技术、人才信息储备、信息使用效率息息相关。就业服务市场正在摆脱传统的、有形的、粗放型的方式,逐步提高信息化服务程度,从而提升各高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和标准。
高校如何合理配置就业服务信息化资源,来提升就业服务效率,是目前面临的严峻课题。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寻常百姓家,在社会各领域被广泛应用,各高等院校,由于处在时代的前沿并为世人所瞩目,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受到社会的关注。
国家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将“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程度”纳入各高校教学评估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高等院校就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需要各高校之间、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进行有序的联合和不懈的努力。
二、张家口市各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共性情况
(一)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定位不准
目前,全市各高校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定位模糊,大多数学校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而轻视就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即忽视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软环境”开发建设。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美丽壮观的校园,并不代表就是个有实力的院校。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纯粹就是为了所谓的“形象工程”,走过场,搞形式,目的是为了与兄弟院校攀比,而不是切合自身实际与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盲目扩大,阻碍了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市各高校要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必须要保证信息使用的标准化、管理方式和技术上的信息化。各院校要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工具,使操作流程简单便捷,最大程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节约人财物的各项投入,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我市各高等院校本身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严峻挑战。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就业服务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员培训及其软、硬件的建设上面,每个学校更没有能力研发出一套完整的远程面试系统,这些都制约了就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三)就业服务信息不对称,传播渠道不够畅通
目前我市各高校各自为政,没有相互畅通的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服务通道,就业服务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彼此产生共赢。也不具备一套完善的、规范的建设标准,各学校各部门的软件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数据不能与就业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此外,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师生不能及时获取就业服务信息;加之很多设备闲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学生不能利用这个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向用人单位展现自我,成功就业。造成就业服务工作效率低下。
(四)毕业生信息核准机制欠完善
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学生和招聘单位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毕业生成功登陆学校的就业服务平台后,要正确、真实地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个人简历,所学专业、课程,自己的专业技能情况和各科成绩情况及其自己的特长,等等。如果毕业生填写一些虚假信息,例如虚构自己的各项奖励、成绩情况、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等等,就会使用人单位产生错误判断。另外,也要严格对用人单位的信息审核。有些不正规的招聘单位为了吸引毕业生的眼球,刊登一些不真实的招聘信息,比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等,夸大自己的企业规模,甚至诱骗毕业生签订一些严重侵害学生利益的协议或者合同,使毕业生上当受骗。所以建立一套严格的毕业生信息核准机制势在必行。
三、我市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
为了推进我市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各学校要建设优质的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站,构建集国家、省和高校为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以扩大服务空间并提升高校就业服务的整体水平。具体思路如下:
(一)合理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系统的研发
就业服务信息化需要足够的硬件设备和一套完善的软件系统。目前,我市各高校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硬件设备,急需的是能满足各主体需求的合适的软件系统。系统的构建与软件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比硬件建设工程有难度得多,各高等院校应该统一标准。学校与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努力加强沟通,市区各高校要彼此合作,联合研发出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并实现各院校资源共享。
(二)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标准化
目前国家倡导大学生采用信息化手段就业,包括几个环节: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咨询指导,等等。鉴于我市各高校就业服务平台数据格式及其服务标准不规范,相互链接不畅通,不能在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用人单位、部门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这增大了毕业生和招聘单位的工作成本,降低了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
(三)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建设
全市各高校领导一定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优质的就业是提升学院形象的重要环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狠抓严管。一定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完善现有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服务队伍,把热心就业服务工作,勇于奉献、熟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师充实到就业服务部门中,明确职责,合理配置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各院校的就业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专门化的工作,它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职业技能指导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同时要求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能够综合利用其相关各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具有发展意义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服务指导人员必须要熟悉和深刻理解国家、地区、各部委制定的有关法规及各院校实施的就业工作方案,从大学生的心理上、思想上、个性上、专业上给予充分的分析,帮助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二)明确就业服务信息化中网站建设目标
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可以及时准确地查看到校园招聘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个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因此,我市各院校就业信息网站应该定位在具有权威的就业信息平台及专业的就业指导媒介这一就业服务目标上。各高校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应转变各自职能,由以往的“就业管理”过渡到“就业服务”上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可靠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就业服务网站,可以建立毕业生自己的个人主页,实现网上自荐求职;充分详细了解最新就业动态,及时捕捉当今就业行情,及时准确查询到自己青睐的、感兴趣的招聘单位的相关资料,了解熟悉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中意的行业和单位进行电子简历的投递;招聘单位也可以及时浏览毕业生所在院校的网站,了解各院校的概况及相关专业背景、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情况和综合素质情况,并通过学校就业服务网站核对学生的电子简历内容以及诚信度,双方有意向的还可以通过网上面试的方式进一步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建立一套规范的网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要实现就业服务指导的信息化,我市各高校要做到:
1.加速我市各院校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平台。
2.要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理论和方法,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MIS),能够使多台终端计算机一起维护。提高就业服务指导的水平和效率,为各院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3.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毕业生数据库在网络上能够提交,提高就业服务效率。
总之,加强我市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市就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迫在眉睫,各高校领导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落实。结合目前我市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加快实现各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进程,是深入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刘明生.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柴欣.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钱锟.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7):96-100.
[5]罗劲松,叶彬强,周群.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15.
[6]吴红波.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