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注射液引起血糖异常病例报告与分析
2011-02-21林治鑫
林治鑫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辽宁大连 1160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既往无糖尿病病史。2008年1月27日因尿急尿频且伴有低热(T37.4℃)来院就诊,尿常规检查:镜检尿中白细胞数9~10个,白细胞总数1.1。诊断:尿路感染。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短暂神志模糊、多汗、面色苍白;查:血压、心率正常,血糖最低降至3.6mol/L。停药,给予50%葡萄糖60mL静脉推注、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后该患者的不适症状好转。
患者:男,56岁,患有I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平稳,空腹血糖5.3~5.6mmol/L。2008年3月4日因骨折入院,术后抗感染,患者自述对多种抗生素有既往过敏史(包括青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拉霉素),主治医师在每天监测血糖下给予加替沙星0.2g,静脉滴注,1d1次,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2d后查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3.8~14.7mmol/L,且患者有口干、乏力表现,尿检酮体阳性。考虑与加替沙星有关,停药,用胰岛素加量治疗,血糖缓慢下降,改用克林霉素0.6g加入250mL0.9%氯化钠静脉滴注,继续监测血糖。2周后患者出院,期间血糖平稳。
2 讨论
加替沙星为第四代人工合成含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氟喹诺酮相比,加替沙星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可口服、可静注,组织穿透力强,临床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抗菌谱广的优势,自上市以来备受临床青睐。但在使用过程中陆续有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病例,值得注意。
国外曾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报道[1],国内也曾有加替沙星致低血糖报道[2],2006年9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200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加替沙星的说明书,禁用于糖尿病患者。近年来我院加替沙星的使用已经较少,逐渐为帕珠沙星,莫西沙星所代替,但在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少量使用。
以上2例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患者年龄偏大,均超过50岁。可能与老年人的代谢缓慢有关。老年人肾血流量为年轻人的40%~50%,对药物的排泄减少,造成体内药物浓度增高,易出现ADR[3],国外研究者也有类似加替沙星对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更明显的报道[4~6]因此应尽量避免老年人使用加替沙星。对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选用其他类抗菌素,尤其对正在使用可能使血糖异常药物(如:双氢克尿塞、普奈洛尔、硝苯地平、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阿司匹林、卡托普利等)[7]的患者应禁止使用,这就要求临床上接诊患者时问清用药情况以免发生意外。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无法避免使用该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喹诺酮类药物自被合成后,依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前无需试敏、低成本而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用量也在不断攀升。但喹诺酮类药物除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外,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大量的广泛使用可能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人类整体的耐药性,因此,呼吁在临床应控制超适应证的使用。
[1]Happe Mr,Mulhall Bp,Maydonovith CL,et al.Gatifloxacin induced hypergIycemia[J].Ann Intern Med,2004,141:968.
[2]杨沐,黄业华,叶飞.加替沙星静脉滴注致严重高血糖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3):221.
[3]李罄,冷金华.150例喹诺嗣类ADR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4):221~223.
[4]Mohr JF,McKinnon PS,Peymann PJ,et a1.A retrospective,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dysglycemia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gatifloxacin,levofloxacin,ciprofloxacin,or cefiTiaxone[J].Pharmacotherapy,2005,25(10):1303~1309.
[5]Biggs WS.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associated with gatifloxacin use in elderly patients[J].J Am BoardFam Pract,2003,16(5):455~457.
[6]Arce FC,Bhasin RS,Pasmantier R.Severe hyperglycemia during gatifloxac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J].Endocr Pract,2004,10(1):40~44.
[7]彭金兰,杜艳华.药源性血糖异常与防治[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4):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