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011-02-21张小伟
张小伟
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张小伟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所听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语义教学中的优越性。
1 运用电脑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包括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但是课文中的某些字词、语法、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常常为学生所难以理解,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如《麻雀》一课,主要通过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镇住了猎狗,避免了一场灾难的故事,来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对这一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就是本课的难点。因为“母爱”本身是个抽象名词.小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这句话,但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含意。他们虽然无时无刻不在母亲的关爱和呵护中生活着,可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谈不上什么无私和伟大。因此在教《麻雀》一课时,教师总是煞费苦心地去尝试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但往往收效甚微。
运用电脑课件作为媒体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由于课件幻灯片画面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能将老麻雀在关键时刻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飞下来,像石头似的落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幼儿的壮观情景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动荡,从而真正体会到母爱无与伦比的力量,理解母爱的真含义。在此幻灯片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加以点拨,课文的难点就得以突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 运用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形成知识体系,还要通过“感知——领悟——积累——运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实践的能力。语文课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环境,把学生个体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及时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如教《海底世界》一课,学生对海底世界的美丽、物产丰富不大熟悉,无法理清海底的美丽与物产丰富之间的联系。课本上虽有对这地方美丽的描述,但缺乏具体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表象,学生也不可能充分感知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学习的兴趣不高,且课堂气氛不活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的先导,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掌握。通过浏览“动物世界”网站,屏幕上出现生动的图像,音响里发出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方法,领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再对动物的特性进行“链接”,让学生对比,通过对比,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心理。然后,回归课文进行相关学段的研读.学生在极度兴奋状态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探究有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主动性。教师再运用学法迁移,举一反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围绕海参、梭子鱼等动物的活动特点展开讨论。学生在练习时教师适时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学生研究相关内容。最后进行交流评价,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向大家汇报是怎样读懂的,达到优势互补。
学生被海底世界不同的美丽和丰富物产所吸引,他们对海底世界产生深厚的感情,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使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3 运用电脑课件开拓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补白,联想创新,利用网上查询和学习,生活积累,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有趣现象,进行课外延伸,进行超文本阅读,以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时空,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学生得到发展,得益于网络,得益于课外。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发展事物的新联系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教师不能停留在文章的分析上,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学校,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拓宽阅读面,发展思维。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教育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教学目标,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强了教学趣味,提高了教学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玄辛庄小学)
作者:张小伟,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曾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