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2011-02-21张海生黄继霞
张海生 黄继霞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张海生 黄继霞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既从中获益匪浅,又让人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日益为青少年学生所熟知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浮出水面,直接危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德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在中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创造绿色的网络空间,让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受益者,而不是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
网络道德;中学生;网络技术;绿色上网;道德自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动力,也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这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使部分学生步入网络误区,其表现为:浏览色情、暴力信息,思想受到侵蚀;网上聊天,荒废学业;上网成瘾,影响健康;网上交友,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利用网络,任意妄为,引发网络犯罪。这些问题都给人们敲响警钟。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那些自制力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在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网络里面,就如来到一方神奇的土地,那里没有国界,且不受老师和家长的管束,可以自由浏览网络信息和下载网络资源,甚至可以发表任何越轨言论而很少受到任何的惩罚,可以标新立异、崇尚自我。这就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当然,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要因此而“谈网色变”,更不要视网络系统为洪水猛兽。恰好相反,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面对网络教育这一全新的课题,身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以实现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健康成长的目的。
1 分析中学生上网动机
1.1 网络满足了中学生情感交往的需求
中学生对情感交往的需要是强烈的,而网络交往比现实生活有着更大的交往空间,这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实生活中与父母的冲突、与老师的不协调、与同学交往的不愉快,都很容易促使他们到网络中去寻找朋友,寻找安慰。
1.2 网络满足了中学生获得尊重的需要
中学生在心理上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敬,渴望获得成就、独立和自由。而网络游戏中的不断升级、交往中的人气凝聚、博客中点击率的不断攀升等,都使中学生觉得自己获得了地位、荣誉和威信,满足了被尊重的需要。
1.3 网络交往中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满足了中学生追求个性的需要
中学生向往自由,渴望个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纪律道德约束,要求他们必须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在网络中,他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性别、身份、年龄,还可以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服饰、长相,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角色,个性十足。
1.4 网络中的随意发挥性满足了中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的需要
正值青春期的广大中学生,多愁善感,总觉得烦恼不少。此时网络就成了一个最好的发泄场所。在聊天室,可以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不管别人高兴与否;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场面,完全不用顾及后果,很是刺激。
1.5 网络中制作精良的画面满足了学生的视觉需要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
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网络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它既促进学生的成长,也能使学生陷入误区,决不能等闲视之。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素质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凡此种种,证明了人们不能离开网络,只能积极地接受网络,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也学会利用网络中有用的东西为自己服务。当然这就要求他们能正确控制和操作网络。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习惯的养成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强化。
其次,在学生接触网络前,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如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从而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再次,利用网络课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下载“上网十条安全规则”,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以强化对网络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
3.1 开设网络德育课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相关部门要求计算机安装一款叫“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软件。它具有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过滤掉不良互联网信息、控制上网时间、管理电脑游戏等功能,并可查看此前上网记录,特别便于父母了解子女的上网情况,并使未成年人免于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对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进行技术上的过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开展网络德育课必不可少。可以结合班会课或者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等多种形式展开,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相互监督机制。同时进行一些生理健康、青春期教育,锻炼其对不良网络内容的抵御能力,形成抗体,从个体上实现防疫。
3.2 建立校园电视台,转播优秀视频
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可以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新闻联播》《青少年与法》《人与社会》等节目,使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熏陶和教育。定期播放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激励青少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3.3 与团队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网络道德宣传活动
纯粹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枯燥乏味的,与团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才更有效。比如:开展“做个网上好公民”的主题班会,开展网络道德辩论赛,举办“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征文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4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充分利用适合中学生浏览的网站
网络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网络上取得获胜的优势。加强青少年网站建设,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的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如将教育信息穿插在学生喜爱的板块中供他们阅读,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开设BBS、心理聊天室等板块。
中央电教馆统一发布的远程教育资源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利用其中的“专题教育”“百部影片展播”栏目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学生推荐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红泥巴村、中国少年在线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网络环境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使中学生既学会使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先进武器,发挥网络功能,为人民造福,更要防腐拒变,要求彻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江口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