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1-02-21于桂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于桂荣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于桂荣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谈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1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以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2 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 启迪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切实认识到:学生思维敏捷与否,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指点与引导。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吸取“营养”,自觉养成精思巧想的聪敏品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丽到菜场买芹菜,3千克芹菜0.50元,照这样计算,买15千克芹菜需要多少钱?”根据一般的解法,要先求出单价。可是对没有学过分数的学生来说,求单价的准确值是不可能的。这时笔者从“两个重量(15千克和3千克)之间什么关系”加以点拨,学生思路茅塞顿开,很快发现15是3的5倍,同时悟出总钱数也是5倍,从而列出算式0.50×(15÷3)。这样有效而灵活地把归一问题转化成倍比问题。

又如:“一辆货车从甲城到乙城需8小时,一辆客车从乙城到甲城需6小时。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可以相遇?”这道题从表象看是相遇问题,但用一般的相遇问题来求解,条件很不全面。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摆脱常规,启发他们从另一角度进行攻克,把它转化成工程问题,相遇时间迎刃而解,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1/8+1/6)。

以上两例说明,当学生的思维钻进死胡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启迪学生大胆突破模式,抓住关键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观察、分析,寻找解题的新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智力不断开发,能力逐渐飞跃,思维的灵活性显著提高。

在学解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大部分都能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应用题。例如:“王庄原计划20天修一条长500米的水渠,结果头5天完成了5/16,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如果用一般解法,必须先求出还剩多少米和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再求出实际需要多少天,然后求提前几天完成。这样繁琐,学生一不小心便会出错。如果把实际完成计划修的水渠的长度所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那么5天所对应的分率是5/16,用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路,先求出实际用多少天,再求提前几天,列式为20-5÷5/16=4(天)。

4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有一次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在生活中对看钟已经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将复杂的认钟方向生活化,使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很容易完成教学。

5 创设的情境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6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以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7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利用合理的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下平山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