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2011-02-21李树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时政概念化学

李树娟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李树娟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而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能力。这是化学启蒙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1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1 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精编而成,而部分学生轻视教材,重视课外书,搞题海战术,舍本求末,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并加重课外负担,不利于能力培养,不符合当前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1.2 要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有利于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产生阅读兴趣,保持和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1.3 要指导学生学习制定阅读提纲

提纲的形式有纲要式、问答式、列表式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指导学生阅读“金刚石和石墨”,可指导制定问答式提纲。1)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么?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有何用途?3)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是什么?4)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5)什么叫同素异形现象?什么叫同素异形体?通过列提纲,阅读时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4 指导学生概念定律逐字读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逐字读,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概念定律中每一个字词,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出这一事物和那一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只有把这些字词弄清楚,才不至于概念混乱,才有利于对定律规律的深刻理解。如在溶解度定义中,对如下字句,指导学生逐句细读推敲:1)一定温度;2)100克溶剂;3)溶解达到饱和状态;4)溶解的克数。必须同时满足以上4点,才能构成溶解度的完整的概念。

1.5 指导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对比读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明确其异同及联系。如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进行列表对照,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元素是宏观概念,通常在讲宏观组成时应用它;原子是微观概念,通常在讲微观结构时应用它。元素只表示种类,没有数量含义;而原子除了分种类外,还有数量的含义。它们二者也有紧密的相联,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6 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手、动笔相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结合有关内容,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对有关实验动手加以验证,可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有时还要查找有关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把书“读厚”;读完材料后,动手做标记,用笔勾划,阅点,写眉批,乃至写读书笔记或者总结概括,把书“读薄”。这样有助于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

2 精心选择,习题少而精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忘记了“贪多勿得”的道理,总以为做题越多越好,还说这是使学生开阔眼界,所以竭尽全力去搜索各种版本的复习资料、升学指导,名目繁多的自测题、模拟题、统考题、竞赛题等,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做,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要知道学生升学不能只靠化学这门课,即使他们做了,是对是错也不知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可谓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资料、试题多收集一些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去做时,就要加以精心选择,一要典型,二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选择的习题还应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教师在讲评时对有些典型题目要力求分析透彻,做到一题多变:变形式,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变角度,以扩展学生解题思路;变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变解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只有精讲精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要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和记忆

学化学一定要思考再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无论是预习、听课或复习时,都应多提出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并且一定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身属性,决不可毫无根据去盲目做结论,最终就能使学生的思考能力、推理与判断能力有显著提高。

同时学习化学必须重视记忆,化学学科的知识点细、多、杂,离开记忆就无法掌握,如概念、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性质、仪器、实验现象等。而且化学的应用性极强,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巩固,学过就忘,那就根本谈不上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发展能力。但又不能把学习知识归结为单纯的记忆,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要与实验、生活、生产相结合,要勤于实践应用。

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按3种情况交代给学生:1)必须记住的知识;2)着重理解后只记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这正体现出政治课的时政性特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把时政内容和政治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之互相渗透、互相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用书面形式或口头表述形式,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时政内容,说给大家,再指导学生针对重大的时政内容,运用教材中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每周评出最佳学生并予以表扬、奖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摄取知识、重组信息的能力,又能使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使命。高中政治教师只有主动应对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以创新的精神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

猜你喜欢

时政概念化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