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五分钟要效益

2011-02-21杨翠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每节课文章作文

杨翠莲

向五分钟要效益

杨翠莲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笔者感觉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言,45分钟的时间稍长,教学中存在一些拖沓的现象。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笔者进行一项新的尝试,在每节课刚开始或将结束时,提出几分钟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利用这段时间专门进行其他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

1 周作文

周作文,即每周写一篇文章,预先布置好,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对其中一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从表面来看,周作文与平常作文的写、评、改的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其实不然。

1)作文时间安排灵活。以往都是每周一次(两节)作文课,作文时间间隔太长,训练过于集中。学生一般都是作文课上写、评、改完成以后,其他时间一概不理,不利于其作文水平的提高。而周作文则把作文训练渗透到每节课中去,每节课都要进行作文的评、改,能够进行反复的训练,从而促进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2)增强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因为评改谁的作文不预先通知,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怕自己的文章“出丑”,都想一鸣惊人,会反复修改,几经润色,把“砖”磨练成“玉”,让“丑媳妇”打扮成“俊媳妇”时才来见“公婆”。这无疑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

3)能够增强作文评改的互动性。被选中的学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要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其他学生要对所评的作文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评价或提出修改建议,或进行质疑,要求作者解答。这样,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讨论中提高作文水平。

4)能够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时自己不动脑,而专门抄袭他人作品蒙混过关。而实行周作文制度后,由于作文要和全班同学见面,因此,其中若有抄袭之作便会被认出。鉴于舆论的压力,想抄袭者只有打消念头。

5)拓宽写作思路。由于每个学生可以用不同体裁、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写同一要求的文章,在一周的作文评改中,学生会见到同一要求下不同体裁、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作文。一次,笔者布置以“青春”为话题进行周作文训练,在题材上学生选用散文、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几种体裁;在视角选择上,有的以儿童的口吻写对青春的渴望,有的以少年的口气写对青春的理解,有的以老年的身份写对青春的回顾与留恋。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多样性,从而使写作时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无疑会提高其写作能力。

2 周话题

所谓周话题,就是每周选择一个话题,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由一名或几名学生围绕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部分教师因考试中“说话”题很少或者没有,因而重“写”轻“说”,造成一部分学生好“写”不好“说”,会“写”不会“说”。在课堂中回答问题、讨论时气氛沉闷;在公共场所,既使仅有三言两语,说时也是扭扭捏捏,或是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这样的学生无法适应人际交往日益重要的社会。所以,教师应当着眼未来,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周话题训练正是据此而设计的。

通过讲课前的5分钟,使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观点的讲演台。为了避免自己因“挂在台上”而“下不了台”的尴尬局面出现,每个学生在课下都会对所讨论的话题作认真准备,并反复练习。有的为了增强表现力,还配上适当的动作、道具。虽然部分学生初上讲台还有些“丑小鸭”的形态,但毕竟也已经长出些“白天鹅”的羽毛,再通过长期的训练,就能够准确、熟练、大方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

同时,由于一周之内只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对问题的认识会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有一次讨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生就由最初的“不要过于悲伤和欢喜”的简单认识,过渡到“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佛教的“四大皆空”本质上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养生之道。再有,对于同一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5分钟之内,就会有“百家争鸣”的现象出现。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比较分析,更有利于透析事物的本质。

此外,采用周话题时效性较强,可以随时针对现实社会中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事件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关注现实生活。

3 进行材料积累

写作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之一,最主要的问题是写作时无内容可写、无材料可用。不可能拿出整块的时间进行材料积累,即使有效果也不十分明显。因此,笔者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讲课前5分钟进行专门的训练。每周选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去搜集材料;每节课选一位或几位学生在这5分钟之内展示自己的材料。

1)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可以节省精力。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不同,就会收集到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展示,这些材料就成了共享的资源。而一个人要想收集到同样多的材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由于条件所限,可能也收集不到这么多的材料。

2)提高材料质量,具备一定的欣赏性。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从而引起同学的关注,所以,对收集到的材料反复筛选,沙中淘金,所选择的材料一般有较高的质量,具备一定的欣赏性。

3)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为了找材料,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收集,图书、报纸、杂志,甚至是上网查询,这就大大增加其阅读量,对提高其阅读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4 进行阅读欣赏

学生应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阅读范围相当狭窄,有的甚至仅仅限于所学的课本,或是一些少得可怜、质量低下的作文书。对于一些名著名篇,他们大多闻所未闻,或是仅从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然而这种方式所表现的名著不仅所包含的文学价值已经比原著打了折扣,有的还歪曲了原著,更重要的是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使学生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恰恰是学生写作所必需的。

所以,笔者通常布置学生要搜集整理美文,然后利用课前5分钟共赏之。这样就迫使学生要去阅读、搜集、整理。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笔者还要求学生必须说出向全班同学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这样学生阅读时就要认真思考、分析,避免学生选择文章时敷衍了事。同时,听众也要对所推荐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感受“美文”之“美”,并为己所用。由于审美角度的不同,学生会欣赏到不同美的文章和文章的不同之美,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前5分钟的训练与后40分钟的讲课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并且是以后40分钟为主体的。也就是说,前5分钟的训练不能影响后40分钟的讲课,最好是这5分钟的训练是和后面的讲课内容是相关的,要讲究整体的协调性。例如:如果所讲课文的内容是感情基调较低的,那么前5分钟就不应该进行内容过于活泼的训练,否则学生就不能顺利进入后面的学习,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5分钟的时间虽短,但其所带来的效益却远远大于普通课堂教学的5分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是通过一个个5分钟的积累,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大五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每节课文章作文
我会跳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