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新课改中80后新教师的自我提升
2011-02-21沈爱平
沈爱平
职校新课改中80后新教师的自我提升
沈爱平
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围绕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特点,以学生为本,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80后教师应汲取课改中有独到见解的课改专家的丰富经验,结合课改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探讨,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实现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三以一化;生本教育;80后教师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更需要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全面性人才。80后的职校教师有朝气,有活力,观念新,开放意识强,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普遍缺乏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缺少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反思,缺少自觉地对个人的行动理论进行重构。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既是对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又是他们快速成长的良好机遇。因此,作为教师中的后起之秀,80后的职校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经验不足的劣势前提下,更快顺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升自我水平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边不断接受各种培训,一边与身边的同事进行自我学习与合作探究,对新课程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1 结合就业导向,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重视专业课程方案设计和就业的联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句话言简意赅地点透了职业教育的实质。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传授从事某一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要站在职业的角度,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来审视课程。也就是说,要明确解决为什么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以及专业课程改革的优势。例如,笔者是化学分析检验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要清楚知道该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实验员、检验员,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化工、食品、石油、医药、轻工、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原材料、化学品、工业半成品及成品的分析与检验工作。因此,以往“授业解惑”的教师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学不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从而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化学检验岗位人员操作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凸显了专业技能的主导地位。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培养的是具有运用化学分析、常用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作技能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的学生。
2 分析中职类学生的学习现状,构建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职生大多是因为进不了高中,才不得已入读中等职业学校,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无法适应流水线上的打工生活而被迫重回学校。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倾向方面往往存在缺陷,他们认为在校期间既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结构复杂,内容难度大,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让他们乐意留在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好好地思考。80后的职校教师可以借鉴教学中的一些老教师的成功经验,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学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想。
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动力源于人生四大需要——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生本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便成为生本课堂。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本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自私、自卑、自尊等心理倾向矛盾地综合在一起,但自己的人格和需要要求得到尊重和满足。生本教育使他们获得自信、自尊、自爱,满足他们情感和心理需要,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3 改变把专业知识技能解构成若干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精神,要改变职业学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必须以“三以一化”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三以一化”?这就需要教师解构现有的学科体系,在明确专业课程标准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群分析,巧妙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把工作过程运用于教学设计,开展项目化的教学过程,做到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和构建。
例如,作为化学分析检验专业的一名专业课教师,在讲授化学分析专业课时,笔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巧妙的情境设置。在讲生活用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教学项目时,通过媒体曝光许多游泳馆水体环境污染的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游泳馆水中含有大量氯气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经过,进而设立教学情境,引入工作任务:学生作为环保局的环境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调查此次事故,对引起人们中毒的氯气做定量分析检测,对照相关行业标准,明确此次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教师作为指导其工作的有经验的同部门的工作人员。
那么该如何测定氯离子含量?带着问题设定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发他们对水中氯离子测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氯离子的测定方法,逐步深入认识测定方法中所用到的沉淀反应、沉淀滴定等基本原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与原理解释测定方法中的关键步骤及实验现象,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完善的评价机制,师生共同讨论评价结果并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和分析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技能创新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外延,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养成。
这种着眼于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德育渗透和职业素质培养。这种通过情境设置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同时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显著效果。
总之,新课程已进入全面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阶段,教师的教改任务任重道远。面对这样的新潮流,80后教师相对来说教学资历较浅,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校企合作的层面了解不深,只有积极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实现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高山.专业课程项目化及项目内容的设置探索[J].职教论坛,2006(8X):42-4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