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化与多样化研究
2011-02-21冯美英
□冯美英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化与多样化研究
□冯美英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强化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指导体系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并没有实现系统化,在形式上也缺乏多样化,从而严重制约了职业指导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利用相关理论,对如何实现职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化与多样化进行研究,以期对提高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能力有所裨益。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系统化;多样化
一、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在职业指导中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导我们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更为注重内容与效果的把握,而不仅仅是形式。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及学生本身都暂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人职匹配、职业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性,其职业指导工作宗旨与导向还是倾向于毕业生的就业。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但正是在经济危机期,给予一种稳定的可行的职业指导,才能不导致在经济复苏期,已参加工作的人员频繁换工作或度过长期的职业摸索期。职业院校成熟的职业指导模式,有利于学生真正竞争力的形成,而不致使学生临阵磨枪。毕竟高等院校也在着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职业院校仅停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水准,即使是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也必然导致职业院校的萎缩。
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研究,对促进职业院校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改善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状况,完善其就业指导机制,合理有效地制定职业院校相关政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不重视等,目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缺乏系统性首先表现在不少学校都没有设立职业指导教研室,因此也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上课也主要集中在学生毕业前这段时期,并没有塑造一个系统的职业指导模式来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等。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应包括:(l)终生发展:可供参照的职业发展道路或发展路径;(2)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主要指市场上人才的需求类型、单位用人要求、社会需求状况等;(3)职业结构、分析:主要是了解市场职业行情、本职业结构特征、本职业的职业要素分析等;(4)人事、劳动政策法规;(5)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及自身能胜任职务;(6)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价值定位等;(7)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技术等;(8)职业发展:如何分辨公司对自己的发展潜力的影响、公司情况分析、从事的工作及前景、发展空间、职业前景、各职业的动态及发展空间等;(9)职业定向: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帮助职业定向等;(10)能力扩展:实践活动、实习、生活能力培养等;(11)求职技巧:应聘技巧、面试技巧等;(12)自主创业:提供创业知识及政策等;(13)形势分析:就业形势、具体的社会形势分析、了解市场职业行情等;(14)实践、经验提供:提供就聘机会、能力实践、从已毕业人员那获取更多的职业经验、参观一些工厂等;(15)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心理素质、职业心态等;(16)准备教育:职业培训、岗前培训、就业前培训、如何与人共事等;(17)信息提供:招聘信息;就业情况信息;以往几届就业方向与具体工作岗位等。然而目前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主要还是以发布职业需求信息、组织校内招聘和其他招聘活动以及就业协议签署为主,生涯教育、就业心理辅导、职业能力和兴趣的相关测试受到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真正系统地开展职业指导的学校还不多,有的学校偶尔会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实际提供的职业指导内容不够,存在内容单一,形式不灵活的现象。学生需求的职业指导内容要求是广泛、全面的,带有终身发展性的,而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就带有短暂性、目的性、片面性和间断性,这种巨大的差距存在,必然会导致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其次,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实践内容。目前,学生对于职业指导的要求具有时代发展性,希望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但部分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观念相对滞后,学校不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需求,职业指导沿用既有的体制,而这种体制早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1]与招生工作全校动员、培养工作始终处于中心的情况相比,职业指导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大多数学校还认为,只要学生能找到工作、能保障就业率就没有问题了,至于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则无人问津。部分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仅仅着眼于学校的就业率,很少关注实际问题。同时,职业指导团队也亟待调整。目前,职业指导中心多数由任课老师进行职业指导,而校园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学校尤其是任课教师不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而且未建立起全程辅导的一种职业指导模式,职业指导就会缺乏针对性,与实际需求脱节,甚至大多数职业指导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另外,绝大多数院校的职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堆中,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对人的基本特征都缺乏系统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
二、职业指导体系系统化的建议对策
(一)应完善职业指导过程,保障职业指导过程的系统性
职业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其内容更加注重系统性、连续性,因此可以围绕现今比较适宜的生涯规划步骤展开,包括了解职业和自我剖析、综合评估、自我定位和目标确定、策略制定、实施行动。
l.了解职业和自我剖析。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介绍、学生参观、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特性、发展趋势、内外环境等,并且进行相关分析,分辨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了解该职业所能提供的机会。[2]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想与需求,社会实践经验,各方面能力,身体素质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各类测评,并建议他们参考家长、朋友、教师的意见,以准确做出自我评估。
2.综合评估。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职业和自我剖析后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家长积极地配合,一方面要多给予学生参考意见、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做出抉择,为下一阶段目标确定打下基础。
3.自我定位和目标确定。这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基于上阶段的评估,确立未来的生涯目标。教师要协助学生分析拟达到该目标的途径所需能力、训练和教育、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可能得到的助力。
4.策略制定。在综合评估和目标确定以后,学生需要设计生涯路线,制定生涯发展策略与行动计划职业生涯路线是指一个人确立发展目标后,决定从什么方向,沿着什么道路前行,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目标。主要包括制定排除阻力的计划和措施、争取助力的计划和措施。
5.实施行动。该阶段主要包括两个任务,一是根据拟定的策略采取实际行动;二是根据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不断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目标、策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效实行,自觉总结经验教训,评估和修正不恰当的自我认知、职业目标、职业路线与策略等,及时纠正行动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指导下的职业活动都能够卓有成效。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指导机构,促进机构的系统性
目前,职业指导中心设置独立,或与招生办联合一起称为招生就业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相应专业的了解并不是十分清晰,导致了职业指导的空洞。因而如何发挥应有资源作用,使职业指导中心能结合社会、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一种多通道的职业指导中心就更为关键,即职业指导中心最好能调动社会、企业、往届毕业生、专业老师、学生个人等多方参与,从而建立这样一种多方参与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中心应加强与校外的联系,尤其是公司、企业及校外职业指导中心、往届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形成方便快捷的联络网。同时,指挥各系的职业指导部门,帮助各系职业指导部门巩固与校内外相关部门的联络。各系巩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便于又好又快地把握市场动态与真实信息,使职业指导具体有效;各系配置一至二名职业指导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包括职业测评、职业辅导、职业规划、实习培训、创业能力培养及其它职业能力培养,这部分职业指导教师还应注意加强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帮助专业教师的教学更紧贴时代与社会需求。
(三)注重有效评估方式,形成检验的系统化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有效开展的有力举措。对于职业指导的评估应采取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外部评估包括上级部门的评估和用人单位毕业生情况反馈,主要起到监控、指导和反馈作用;内部评估包括专业指导评价和课程评价,起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修正的作用。同时注意内外部评估的衔接性,以督促内部评估的实效性。
上级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指导理念、条件保障、利用率及有效性评估,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经费保障及各种条件的利用情况,学生对于职业指导中心的反馈;组织管理,包括专业机构建设、工作规划等;内容途径,包括课程建设、测评和咨询服务、信息搜集和管理、市场建设、实践活动等;工作实绩,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从业适应率、创业成功率等。用人单位反馈主要是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如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团结协作精神、进取心等方面;知识结构中包括知识面的广度、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水平与工作的适应性等;[3]业务能力中包括工作胜任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工作业绩中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实际贡献等。内部评估可参照外部评估来进行,这种有效评估的建立是保障职业指导有效进行的基石。
三、促进职业指导形式的多样化
职业指导内容不够丰富,其形式较单一。目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形式多以召集大会、教学、网上公布三种形式来进行,均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形式灵活多样,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就必须加强职业指导的多样性,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使职业指导形式吸引在校学生。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对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在明确职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职业心态后,其后的职业指导形式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展开。
(一)讲座、论坛、交流会开展系列讲座成为目前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就业指导和企业宣传这两大块。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如何准确地捕捉到就业信息;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给自己找准定位;介绍求职途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以及就业程序等方面内容。企业宣传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如何应聘及面试,并介绍各类企业的文化、运作等情况,使学生与社会零距离、与企业零距离、与岗位零距离。讲座主要针对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少数学校在新生刚入学时开始开设,就业形势分析讲座使他们能够清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凸现的新特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重拾信心。这些讲座的主讲人大部分是学校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和教师,还有知名企业家或企业部门主管以及校外专家等。类似的形式还有毕业生论坛、企业家论坛,师生交流会等。
(二)建立测评系统
每所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就业网站,基本都包括新闻公告、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指导这些内容。有的学校的就业指导从运作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学校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学校虽然有学生咨询但是咨询人员却没有做出任何反馈。目前,各学校职业指导网站中设测评系统的不多,即使设置了,但宣传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同学在大三时才进入到系统,这样就导致测评时间的落后,失去应有的指导性。为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心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适合自己的岗位特质、工作特质也有了更深地认识,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选择范围,并能根据报告提出的优劣势、适合的职业、适合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应建立,并有相应专业人士指导,这种设置应该在学生的一年级阶段就完成。
(三)职业考察、模拟招聘会和展销会、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园、能力实习、学生社团的形式,应组织红火开展
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从抽象的理解到实际的构建职业结构、职业特征,选择合适的职业,培养相应职业能力有具体化的作用。如:职业考察组织学生去企业了解、参观学习,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参观学习增强了他们对所在专业领域的探求,激发了大家的学习愿望,并使他们更加明白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模拟招聘会、展销会等强调做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寻求合意工作的过程中充满信心,更好地展现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展示个人志向、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前景评估、职业生涯目标在内的职业生涯方案,并需要接受评委和观众的提问,学生认为通过大赛,开始学会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如何客观地分析环境,如何科学地树立目标以及正确地选择职业;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强调其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立业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期望职业指导能给予的具体指导包括: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结构、分析;人事、劳动政策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及自身能胜任职务;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职业定向;能力扩展;求职技巧;自主创业;形势分析;实践、经验提供;终生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及辅导;职业准备教育;信息提供等。在上述每一个小项中都应该有非常具体的内容,如职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知识,那么怎样培养绝大部分同学的基本技能,职业指导中心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之外,还应组织相应的小团体训练,明确训练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活动或者训练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等,职业指导中心应联合院系通过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流程来塑造自己的学生。
[1]朱永国.北欧五国职业指导特点研究[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1):35-37.
[2]冯晶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周介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D].四川师范大学,2008,6.
冯美英(1972-),女,广西鹿寨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广西教育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用经济活动中的实力重构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内容的研究”部分成果(编号:2009C129)。
G710
A
1001-7518(2011)04-0072-03
责任编辑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