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基础研究:系统科学视角

2011-02-21阳作林梁成艾朱德全

职教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子系统城乡要素

□阳作林 梁成艾 朱德全

职教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基础研究:系统科学视角

□阳作林 梁成艾 朱德全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子系统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成,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共同体,其整体性原理是统筹系统的方向,其有序性原理要求各子系统通过有序组合来体现其功能,其持存性原理要求该系统内外和谐共处。政府在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中应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与学校、企业及社区之间的联动,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整体性;有序性;持存性

系统古已有之,古代许多的仁人志士已经能很好地把握和运用系统思维。但是把系统思维从一种经验性的思维变成自觉性的科学思维,却是20世纪中叶的事,其中最杰出的贡献者是冯·贝塔朗菲。自系统科学诞生以来,系统科学就逐渐改变了世界科学发展的格局和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导致人类逐步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系统科学作为一门横贯自然、社会学科的横断学科,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本文欲在这种全新思维方式的指引下来理性建构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之整体性原理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部分(要素、过程)所构成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一个整体,它由一定的结构组成,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小到一个个原子大到一个个星系,都具有某种系统结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是一个系统,它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一)系统之整体性原理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基础的多元性、系统主导的相关性和系统目标的一体性等有机组合而成的复合体。[1]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整体性原理要求对有机体的研究要从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共时与历时等辩证关系来考察。

系统论的整体性,要求在处理整体与要素间的关系时,首先强调系统整体和要素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结的关系。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因为任何要素的缺损都会使整体功能受到影响。其次,在处理要素与要素的关系时,要强调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性。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关系,而是一种有序的耦合关系,任何一要素的偶动,都将对其他要素及其整体产生影响。其三,系统论的整体性还要求处理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中心与外围的关系,系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不停地与周边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进而使系统从低级有序状态运行到高级有序状态。其四,在处理系统之整体性的共时与历时的关系时,不仅要注意分析系统在空间上的纵横交错联系,还要重视研究系统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规律。

(二)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整体性原理之体现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根据不同的划分维度,其子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从地域维度,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统筹发展子系统,从职能维度,可分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四大子系统,无论系统如何划分,各子系统都围绕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之主系统而有序变化着,不断实现其整体优化的功能。

首先,在处理整体与要素的关系时,应对处于离散状态的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合体,并显现出其整体功能。故在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应诉求在整体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发挥政府这一主导要素的作用,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有效联动,使各要素均处于有序运行状态,进而构建一种动态的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的关系,以达成城乡统筹发展之目标。

其次,在处理要素与要素的关系时,要协调好政府与学校、政府与企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院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已饱尝了“贫富悬殊、信息鸿沟、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灾变、人性分裂、社会异化”等失衡发展的苦果。[2]为此,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政策法律、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众多要素中只要有一项没有跟上整体发展的步伐,就必然会影响到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当政府与学校、政府与企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等诸要素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时,才能有利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其三,在处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时,要处理好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中外在环境的信息通畅,如在开发中职学校的课程时,要与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其培养的学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即不能只重视技能培养,也不能向普通教育一样,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培养“适用、实用、可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四,在处理共时与历时的关系时,首先要理解共时与历时的内涵,其次强调的是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也是点与面结合的要求所在。历时需要把握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从纵向掌握其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律,要从以往出现的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共时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考察与借鉴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即把握发展规律与时代脉搏共前进,使职业教育从点与面上真正做到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与时俱进。

二、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之有序性原理

(一)系统之有序性原理

有序性是客观事物本身有机联系或有序性的现实反映。当系统不与外界进行交换信息与能量时,必会热寂而死,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从外界引入负熵流,抵消自身的增熵,使系统的总熵逐渐减少,才有可能从无序走向有序。系统处于不同状态中,涨落起着不同的作用。系统之间要存在差异,才会有序。[3]因此,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并各自有相应的功能,因为一个总系统通常包括若干子系统,而其自身又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这种多级串、并联的组织形式称为系统的层次结构。有序性原理要求人们通过认识系统的结构性、层次性来揭示系统的整体特性和功能,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稳定的联系中找出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各子系统的功能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总系统中包括众多结构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结构不同,则发挥的功能不同,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如何控制总系统,一种是集中控制,另一种是层次控制(逐级反馈控制),理论和实践证明后者更具优越性。[4]层次控制可以避免集中控制中的调节不及时、效率低、功能差等缺点。层次控制的特点就是使总系统具有强韧性与弹性,因为较高层次对下属层次中的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层度较高的控制,指令一层层地传输,它们就逐次变得具体且容易操作。每一层次分担一个总体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又相对独立地反馈信息。因此,能及时地对各种随机性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有助于系统的稳定与增强应变与适应能力。系统功能问题需要从内部环境角度去考察,相对于子系统来说,系统整体是它的环境,不同子系统互为环境,此即系统的内环境。引进内环境,就是引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在系统内部结构关系中,不同子系统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彼此之间按照明确的功能关系整合为一体,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功能互动,我们就把这种关系的总和称为功能结构。功能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心——边缘结构,中心部分是系统能力、能量、精华的凝聚之处,主导着资源的分配和流动,规范着要素之间互动的规则,甚至具有控制系统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中,政府子系统是主导地位,对学校、企业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而社会在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1.政府子系统为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系统中的主导。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基础。只有确立政府在此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从制度上确保此系统各项目标的达成。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依据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方面,从国家的全局和民族的未来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齐心协力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主要责任在地方,关键在市、县。因此,地方政府有权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必要的统筹和决策。”[5]政府在缩小城乡差距、弥补市场失灵、统一规划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首先是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的需要。城乡职业教育的差距,根本原因是早期“二元结构”制度导致的,二元结构理论重城市、轻乡村,重工业、轻农业。[6]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首先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因为农业效益低且周期长,技术更新慢甚至没有,很多地方仍是农业时代的最初级的工具:水牛、锄头等。因此,政府要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改变不合理的制度,重建适应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制度。

其次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教育本就是准公共产品,其外部性较强,而职业教育尤其是针对“三农”需求的职业培训偏重于公共产品,具有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等外部效应。提供公共服务本就是政府的职能所在。从另一角度看,市场存在盲目与无计划的弊端,当前,培训市场的散乱性与乱象丛生,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为了避免市场失灵,规范市场,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第三是制定战略规划与协调其他子系统的需要。政府应深入调查社会的需要,及时反馈给学校,统筹学校的专业设置,规范招生制度,杜绝买卖生源,让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并增强对学校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提高职校生的社会地位,就须改革户籍制度以及用工制度。政府还要协调企业与学校的关系,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其实训基地的缺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不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缺乏就业适应性,就业能力弱,因此社会信誉度差。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层层相扣,层层反馈。因此,政府应作主导,制定长远规划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走专业化协作发展之路,形成一个上下连通、左右连通的网状体系,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与社会互为连通的教育与就业体系。

2.学校子系统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的主体。职业教育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政府主导情况下,实施发展的仍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应是发展的主体。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校级之间均衡发展。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地址选择上要遵循“适合管理、适应农村”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不能一味追求建设在城市,而根据乡镇居民的人数以及地理位置,设置在人口聚集且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乡镇,方便当地农民接受职业教育。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农学专业,在农民需要技术指导时,方便科技下乡的宣传与推广。

其次,高等职业学院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均衡发展。根据系统之有序性原理,高等职业学院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由于处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不同阶段,本身就有其适应的范围,二者是区别存在的,但二者不是差距越大越好,当差距很大时,就可能存在一方兼并另一方,则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将不复存在。所以二者应形成互补互帮机制,形成强强联合与强弱互帮模式。二者在硬件设施上相互借鉴与利用,在软件配套改革上相互学习与借鉴,但并不一定就只是中等职业学校向高等职业学院学习,应各取所长,各取所需,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服务。

3.企业子系统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与外界搭建桥梁。在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中,企业为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流搭建平台。企业是吸纳学校人才的主体,也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承担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责任,保障企业吸纳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实习的义务,与学校一起做好人才培育工作。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挥企业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仅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也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且还能为企业与社会培养出适用、实用、有用、可用之才。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合作机制,并能缩小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差距。[7]建立开放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中职与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立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搭建城乡统筹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可以将校企合作的学校比喻成工厂,把学生比喻成产品,把人才培养比喻成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一样,形成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与反馈,形成一个闭合环路。[8]中等职业学校向高等职业学院学习与借鉴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并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开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利用学校、社会、企业等的人、财、物,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培养社会欢迎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使这些人才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能给社会创造价值,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社会子系统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的检验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社会子系统是最终的检验器。当教育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时,社会人才必得不到充分发展,天平失衡,则会出现滑落,社会就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当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时,社会有各种所需要的人才,由多样性组合而成的社会才是动态而有生命力,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因此,首先,政府要改革招生制度,杜绝一些不法份子为了追求利益而买卖生源的问题,让学生与家长自愿地就读职业学校,让其自己选择学校与专业,这样学生由于是自愿的,则会为自己的决定而负责,从最起码的角度端正学习动机,引导自我学习。其次,政府打破户籍制度,并改革就业制度,保障中职学生的就业前景,尤其要规范私营企业与个体企业的就业制度,确保中职学生的最低工资与福利保障。最后,在提高中职生的就业工资与待遇情况下,自然就会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提高社会认可度。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认识到选择读中职,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当社会信誉度高——学校办学效能高——社会信誉度高,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三、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之持存性原理

(一)系统之持存性原理

持存性是指当系统的时间、地点、条件有所改变的情形下,它还能保持自己的基本特征不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特点和能力。影响持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取决于组分、结构和环境的持存性。组分持存性强,系统的持存性也强,就像机器的元件寿命长,机器的寿命也长。二是系统跟环境的关系对系统的持存性也同样有重大的影响,系统要随时跟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如果外界环境的质量低下,或者系统跟环境的关系不合理、不顺畅,则系统就不可能健康和持久地生存。因此,内部要素之间和谐,外部环境和谐,这样的系统持存性最强。

(二)确保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

根据持存性原理,首先是要各子系统内部结构的健康,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各子系统,自身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解决好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不能管得太死,要给予学校与企业一定的权力。学校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打造特色学校。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其次从系统的内外和谐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二者是正相关。系统是动态的,但并不一定就是发展的。“发展,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的一种历史过程,是始终不断地延续着的,它构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双重系统的行为变动轨迹,并将导致这一复杂系统朝着更加均衡、和谐、互补的方向进化。”[9]协调发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10]在任何一个发展体系中,发展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承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允许和容忍差异的存在。因此,从另一角度划分的子系统看,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系统是在尊重差异的情况下,城市与农村均衡发展,但不是平均平行的发展,更不是单纯追求“缩小差距”的发展,而是在各自“可塑性”发展水平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弃高抬低”,而是在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教育条件的外部投入、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建设的动力保障、政策措施的制度支撑上,要尽可能“公平”地统筹,是“追峰填谷”的统筹。既要体现城乡低端的“雪中送炭”,也要体现城乡高端的“锦上添花”,要体现以优质教育引领、带动薄弱教育以及薄弱教育追赶、跟近优质教育的统筹理念。

[1]周硕愚.系统科学导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8.

[2]李向宇.论可持续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3][4]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5]董仁忠.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09(11).

[6]黄龙威,邹立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目标、责任与监测[J].教育研究,2009(2).

[7]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8]翁孝川.校企合作须构建新网络[N].中国教育报,2010—2—8(7).

[9]许耀桐.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10]倪花.协调发展初论[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1).

责任编辑 刘扬军

G710

A

1001-7518(2011)04-0046-04

阳作林(1976-),女,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梁成艾(1970-),男,贵州铜仁人,贵州铜仁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朱德全(1966-),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为重庆市重大软科学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0-ZD-006)的部分成果,课题主持人:朱德全教授。

猜你喜欢

子系统城乡要素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