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默会知识视角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2011-02-21王月玲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显性高职专业

王月玲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从默会知识视角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王月玲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内涵的重点问题,而默会知识理论则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师徒制、教育叙事反思制、营造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可实现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默会知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初创时期实践先于理论。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人们开始关注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如专业结构设计不合理、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素质和力量不足、培养方式落后等。为此,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在诸多问题中,一个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是如何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默会知识理论则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默会知识内涵及特性

默会知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iy)。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显然,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是显性知识而不是默会知识,但默会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与显性知识一起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如果借助冰山理论,将人类知识看作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显性知识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默会知识才是隐藏在水下的冰山主体,托起整座冰山。

默会知识是一种我们知道并且能够体现在行动中但却难以言传的知识,不能在社会中以正规的表达形式传递,需要通过个体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特定的实践领域中积极地感知、领悟、反思才会形成。具体而言,默会知识具有以下特性:(1)内在默会性。波兰尼的经典比喻是:“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默会知识这种内在的难以言传性,无规则形式是其本质特征。(2)情景依赖性。默会知识一般与特殊的情景或环境相联系,是对特殊任务情景或环境的一种综合直觉反映或把握。当特定的任务情景或环境出现时,个体的默会知识就会被激活、被唤醒,再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当任务情景或环境消失时,人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3)个人性。默会知识存在于人的认识实践活动中,是基于个体在某一方面长期的实践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由于环境、悟性、经验、信念等各种差异的存在,个体所拥有的默会知识也因人而异。(4)行为或行动导向性。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默会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默会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这意味着默会知识与行为或行动之间更具亲和性,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和“向导”,支配着整个认识活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虽然默会知识的存在经常被人们忽视,但其价值却不容忽视。默会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人的认识活动中,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某种主体的功能性隐性意识系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一切讯息的沟通都得依靠唤醒我们无法明言的知识,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关于心理过程的知识——比如关于感觉或者有意识的知性活动的知识——也是以某种我们无法明言的知识为基础的”(石中英)。这说明默会知识 “实际上是一切知识的主要源泉。抛弃它,就等于自动抛弃了任何知识。”(波兰尼)

默会知识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美国霍姆斯小组报告认为,教师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训练有素的、达到专业化标准的教师,以教师专业化来实现教学的专业化。斯腾伯格等学者分析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后,认为教师不仅应该拥有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形式出现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知识,以及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环境一般不予支持其传递的默会知识。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内涵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重点除明确的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外,还应使教师拥有更为坚实的实践性的理智知识基础。

首先,对于高职教学工作而言,默会知识与专业性知识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虽然默会知识从显性知识的角度看是不完善的、不清晰的,但它广泛存在于高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仅影响高职教师对显性知识的学习、运用和传授,而且往往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处理教学事件的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技能的发挥。其次,由于默会知识的个人性特征,缺乏显性知识的公共性,是一种连知识拥有者和使用者都难以表达清楚的知识,其传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只有深入挖掘,高度提炼并规范自身默会知识的过程,才可促进外显化的默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传递,有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由于默会知识与行为或行动之间更具亲和性,更应关注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自身已有默会知识对其专业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高职师资培养,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努力发挥默会知识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默会知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构建高职教师默会知识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形式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人们发现,这种形式的高职教师培养效果不理想,难以使教师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似乎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障碍,这也正是高职教师相关默会知识的缺失。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仅有的外显知识不可能将真实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完全展示出来,需要个人默会知识的支撑。在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和工学结合背景下,学校和个人更应关注构建高职教师默会知识的途径。

(一)重新重视和提倡“师徒制”培养制度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师徒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高职院校内的导师制,实行以老带新的“帮培协议制”。这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学院为新教师在校内配备专家教师,通过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使专家教师行为背后的内隐默会知识外显并被新教师观摩、反思、改进,使专家教师难以言传的教学技能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二是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制”。我们重新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对默会知识特点及其传播规律深入认识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为适应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在波兰尼看来,“一种无法详细言传的技艺不能通过规定流传下去,因为这样的规定并不存在。它只能通过师傅教徒弟的示范方式流传下去。”目前,高职院校要求专业“双师”素质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艺只有通过师徒方式才能更好地传递。因此,高职院校经常性地选派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让教师在企业一线现场亲身感受技术与岗位的最新变化,深入体悟、反思、挖掘专业技能中内隐的默会知识,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的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二)以教育叙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

教育叙事,一般是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解释,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挖掘、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和生活行为背后的思想意义或理念。教育叙事呈现的是教师记录教育过程中有意义、有情节的、可能是某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及突发奇想而引起的集体讨论,或者是教师使用的某一种教学手段等。教师在叙述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体验、看法和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教育故事的叙述阶段就失去了实用价值,我们需要对教育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也就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进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而发掘出教育个体行为背后的默会知识,从而获得发展。

反思教育实践行为也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大量的默会知识是无法陈述和传授的,如教师的转化和解决教育矛盾的机智、敏锐性、准确判断能力、把握教育时机等。这些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必须依托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反思。

(三)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人才的,培养的人才需要接受企业的检验。在理想的情况下是学生“零距离”就业,也就是学生所习得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敬业精神、行为规范等(其中诸多要素更多地体现为默会知识)必须尽可能与企业需求以及企业的真实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这就有赖于体现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体现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都类似于默会知识。校园文化的精神功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作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功能。

总之,默会知识对于高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职业技能行为都有着深刻影响,教师只有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充分认识、利用并改造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才能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

[1]M Polaniy.The Tacit Dismension [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6.

[2]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6-45.

[4]易红郡.默会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4):11-15.

[5]崔文顿,于东红.浅析教育叙事研究[J].西南教育论丛,2006,(2):9-11.

[6]王帅.默会知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智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87-90.

[7]董仁忠.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分类与传播 [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6,(27):12-15.

G715

A

1672-5727(2011)01-0072-03

王月玲(1970—),女,陕西咸阳人,教育硕士,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显性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