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与趋势分析

2011-02-21徐健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职业

徐健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江苏 海安 226600)

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与趋势分析

徐健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江苏 海安 226600)

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存问题的深层原因,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质,论述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应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应有之义。

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

自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化以来,信息化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推广与应用。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工作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努力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物质基础

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首先必须有支撑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计算机的数量指标,主要指生均拥有计算机数、人均上机时间、计算机利用率和师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程度;另一个就是校园网络的建设情况。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在职业学校的普遍开设,职业学校计算机的拥有数不断增加,但生均数偏低。据统计,职业院校中有20%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对于校园网的建设,2000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出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该规范的出台加快了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但早期的信息化建设是由各职业学校自主进行的,校园局域网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学校内部的教学与管理应用上。且只有8.7%的学校建有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20%的学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国家主干网络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发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初期,由于职业学校校园局域网的网外运行受制于网络运行空间、运行速度、运行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校园网依旧是局域网性质,实现的是校园内部的数字化教学与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近年来,国家主导建设了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广电系统等运营商提供的中国INTERNET骨干网,成为目前带宽最宽、覆盖范围最广、接入方式最为灵活、网络性能相对稳定、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的信息网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便捷、高速、优质、低价的服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国家主干网络初步建成。2002年建成了“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门户网站。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等专业网络陆续开通和使用,职业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的架构基本建成,但综合化程度不够。

(三)大力开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资源

当前,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单纯重视硬件设施转向重视软件与资源建设及信息化人才培养,我国也在大力开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拥有数字教学资源,83%的学校拥有自主开发的数字资源,22%的学校建立了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最近,教育部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有关出版单位征集评选优秀多媒体课件,并将征集到的优秀课件公布在国家级相关网站,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学习和使用。此举是加快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充分表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

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肯定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教学与实训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依然很多。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不够,整体推进乏力

顶层设计是对战略目标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展现形态和实现方式的设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表现在战略目标的选择、组织架构的建立和实现方式的设计上。在战略目标选择上,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体现,未能与国家、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相协调,没有在政策制度上凸显职业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联系的紧密程度,没有凸显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在实现方式上,未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没有形成国家、地方和院校等三级组织架构,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较弱。在建设规划、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国家和地方性推进工程,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暂时还是以中央、省、市、县电教馆(电教中心)履行部分行政职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由职业院校自主自发、自行展开。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制定与落实不够,整体设计乏优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为了明确战略方向,那么,技术标准则是系统整体优化的关键。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上共享”的目标,就必须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落实。就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制定来说,围绕职业教育相关领域、重点环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范,诸如《中等职业学校卫星宽带多媒体接收系统建设标准》(2000年11月)、《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00年12月)、《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要求》(2003年4月),使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从自由发展向标准化发展迈进。但现有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备,已经出台的标准未能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部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没有跟进技术发展。就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的落实来说,在标准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配套的信息化法规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职业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难以有效施行。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完善,整体运行不畅

运行经费不足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财力的支撑。在教育信息化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有三个不均:一是不同教育类型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来,各级政府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财政经费基本上都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投向职业教育领域的比例相当低,职业教育信息化财力投入总量显然不足。二是各地区教育信息化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比不均衡。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投入,轻信息化资源开发和专门人员培训等软件建设的投入。不少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偏重于机房、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对应该配套建设的管理、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却重视不够,从而出现有了校园网却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有了计算机却没有正版服务器操作系统、有了机房却没有配套的实训软件和虚拟实验设备等信息化“贫血”现象。

信息化人才短缺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三支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是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后的应用队伍。就三支队伍的现状来说,首先是缺少能统筹兼顾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目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大多由行政人员或教师兼任,不具备宏观层次上的统筹协调能力,很难帮助决策层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以及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其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支撑能力不强。当前,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技术队伍基本上由计算机教师兼任 (少数高职院校有专职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不够,网络维护能力相对欠缺。再次,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尽管教育部已经制定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但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其中难以找到相应的学科培训项目。已经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程,多数未能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有效整合,职业教育教学未能构建新型的彰显职业教育信息化特点的教学模式。

有效信息开发不够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国家主干网络建成之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突出问题就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使用的信息资源不丰富。管理信息多、教学应用资源少,公共课程资源多、专业课程资源少,助教资源多、助学资源少,专题网站多、综合网站少。二是可共享的资源不多。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导致职业教育开发者的利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知识产权与经济利益),资源开发积极性不高,阻碍了优质资源的生成及共享。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主要停留在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上,实现的是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督查、信息查询、档案借阅等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围绕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实施两个部分。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整体发展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国家信息化大环境的优化。目前,教育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信息化发展思路,也在形成有关的区域规划。但由于运作机制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协调组织,未能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的顶层设计。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面向全社会、面向全民的教育性质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远景 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连接我国所有的家庭、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大众媒体传播体系,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习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各种需求,实现职业教育面向全社会、面向全民的教育功能。

目标 职业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多种类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制度环境与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智能、开放和高效的职业教育资源与管理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1)建成以数字互联网、卫星广播等为基本载体,有效覆盖城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全国性信息网络。(2)整合教育行政与教育科研、教育部门与职业院校多网融合的全国性信息网络。(3)构建以数字互联网为载体、以移动通信设备为信息终端、有效服务学习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需求的全国性信息网络。

系统架构 整合各类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立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共同打造,以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第一门户网站)为平台,地方各级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职业教育教研部门参与,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农村成人教育机构相链接的“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网”。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实施:强化统筹兼顾,确保有效运作

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架构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和评估督导。

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标准参考已经颁行的信息化相关标准,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加快制定和推广设施配备和资源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标准,实施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规范、用户规范以及信息化管理规程,促进网络互联互通、系统相互兼容和信息资源共享。

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制定和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确定各级政府在经费投入中的主体责任和投入比例,适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软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运行保障。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效整合、强效运行、高效应用、优效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从专题向集成——促进职业教育管理、教学与服务有机融合 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重组、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从网络的构建发展形式来看,应以“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为主体,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构建立体式的网络系统。从网络整合的内容看,应以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将教育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后勤服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搭建综合的网络系统,对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实施有序化、智能化获取、存储、管理和检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个性化、立体化和“一站式”服务。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强效运行:从内部向外部——拓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时空呈现方式 针对信息网络的管理性、扩展性、共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做好网络的拓展配置与管理,建立和完善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职业教育信息网络体系。按照从内部向外部的拓展顺序,加快职业教育信息网建设,确保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强效运行。加强教育部内部局域网建设,采用教育部统一的Edoasoft电子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内部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的基础上组建分布式资源库,形成信息共享体系。省、市、县级职业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一般不建网站,可在专网网站上设置自己的网页。由于数据采集量较大,可以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对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信息实行分级管理。此外,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面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公众的外网建设,以有效的信息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升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高效应用:从被动向主动——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阶段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网和职业院校网多数是基于管理需要建立的各种管理平台。教育部除了有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外,还建立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平台。各职业院校内部也开设了诸如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教务综合管理平台、学生综合管理平台等。这些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了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但开放性不够。针对网络需求功能的拓展,要为公众用户提供接入和工作流引擎、通用电子政务构件、个性化管理以及服务集成等基本的功能,如网上登记申报及审批业务办理、网上人才招聘管理、采购招标管理、虚拟社区服务、信访投诉功能等。在职业院校层面,职业教育信息化要始终围绕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这个中心,打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和以书本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状况,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诸如电子注册、课程选择、在线学习、模拟实习、自我评价等,以满足职业院校师生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需要。显然,多类型的业务融合,多层次的终端接入,既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确保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高效应用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优化建设:从硬件向软件——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能力和服务水平 继续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多方面筹措经费,确保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需的相关配套基础设备设施的硬件投入。此外,要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时升级或更新,确保设备及其配套软件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要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媒体素材、微教学单元、网络课程、仿真实训室以及数字图书馆、公共文献资源和专业文献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当前,要针对职业教育实践性强和消费性实习教学耗材使用量大的特点,以数字化实训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仿真性专业教学实训平台开发,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同时,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探索建立移动学习平台,使职业教育迈向全新的信息时代,并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使职业教育面向全社会、面向全民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1]刘培俊.关于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思考——新发展、新需求与新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

[2]曾德华.教育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基础设施框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

[3]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3).

[4]徐健.舞动在现代教育技术支点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1)01-0010-03

徐健(1969—),男,供职于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信息化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