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兴趣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1-02-21曾文英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导向技能职业

曾文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基于兴趣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曾文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以高职类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兴趣导向教学模式的多种实施方法,包括内容模块化、项目导向、案例化教学、作品展示、成绩激励、角色扮演、新知识与新技术引入等。实践表明,兴趣导向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兴趣导向;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分析;激励;迁移

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已深入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而言,其职业兴趣是其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兴趣是指一个人希望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和心理活动。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广泛性、稳定性及深度,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激发好奇心、想象力等能力的协同发展。

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操、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如竞赛、项目开发、展示展览评比等,使兴趣与知识技能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综合培养职业素质和技能的目的。可采用兴趣调查、技能调查、职业意向调查、网络论坛、网上投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各类竞赛研发等活动,使学生的兴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其各项素质。

多年来,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实操实训的方式进行,少部分学生参加了各项校内外竞赛及企业项目,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兴趣与目标不明确。为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兴趣的“填鸭式”教学弊端,需要大力拓展教学活动的范围、内涵、形式与场景,加大激励因素,增加竞赛、项目参与度与覆盖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高等教育日益深入发展与规模化,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采用开放式、多元化、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网络与社会资源,构建学生的成长空间与发展空间。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易于实施情境教学、远程化教学及快乐学习。同时,可以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反馈,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的目的是提供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在教学中将职业兴趣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得以增强。在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笔者积极采用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激发、鼓励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显著收效。

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制定的兴趣测验表中,包括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自省、求助、支配、助人、变化、持久等多项需求测验,说明兴趣是个人发展与外界、未来联系的有效媒介。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鼓励、激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任务分解为兴趣导向的模块化子任务,通过定期的交换、展示、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实施方式,是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学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的增强可继续引发相关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群体兴趣和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

在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可结合内因激发和外因引导,利用良好的校风、学风、行风,以兴趣为起点,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目的,密切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培养技能,锻炼素质。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主体的目标、心理、意志、认知、技能、行为及其结果的变化而变化的,需要通过激发好奇心、增强信心、提高能力、积极鼓励等多种方式,引起、保持、增强、转化为学生的真正持久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良好的信念和学习动力,使教学过程、内容和效果达到最优。

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将教学目标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加以具体化、实例化,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学习体验。兴趣导向的教学有一个从引发兴趣、深化兴趣、强化兴趣到兴趣转化和迁移的过程,从而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领域,培养各项技能。

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

兴趣是学习者对目标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兴趣,将知识、技能与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外在的学习动力,强化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态度。以下拟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加以探讨。

教学内容模块化与教学项目案例映射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化教学向来是行之有效的,可以起到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在InDesign排版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将版式设计、软件应用、企业任务相结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循序渐进的相关模块,并在每次实操课程中分别完成相应技能点的经典案例教学,并设计了模块化项目,具体包括卡通设计、名片设计、海报设计、宣传册设计、台历设计、报纸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与内页设计、光盘封面封套设计、房地产楼书设计等等,分别训练排版技术设计中的图形、文本、字体、色彩、版式等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历设计出具有商业化风格的作品。

基于学习竞赛的兴趣激发 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训练外,还必须开展能强化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项目竞赛就是较好的形式之一。笔者在Flash动画设计、漫画等课程的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动漫大赛,包括省、市、校等各级各类比赛。由于校级以上的参赛覆盖面受到限制,为了更大规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设计与项目竞赛相结合,我院开展了多次“学院奖”动画设计大赛,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技巧的设计作品,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思索、感悟、梦想与期待,拓展了动画设计技能,提升了学习效果。从学生提交的“学院奖”参赛作品看,学生的兴趣涵盖了大学生活、游戏动漫、职业理想、生活向往、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轨迹及人生态度、行为、情感。

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兴趣确认 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学以致用,将职业兴趣与学习兴趣结合,可以确认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效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比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课程教学中,我院与多家平面设计企业合作,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座谈、讲座、培训、外包项目等多种形式,大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能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设计的学生人数、规模还有待提高,但仍然能提供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职业认知能力和认同度,积累经验,为毕业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作品展示的兴趣强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也是激发兴趣、强化兴趣的好方法。在教学中经常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和鼓励,可以及时引导更多的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在教学结束时,选拔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展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认同,产生兴趣的趋同强化效应。比如在书法、插画、卡通画等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出,可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使更多的学生通过了解同学的优秀作品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与潜能。

基于学习成绩的兴趣激励 知识与技能是建立在已有基础之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学习阶段的总结,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水平,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心理认同、学习心态和学习动力,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评定既要公平、公正,也要适当地给以鼓励和动态的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克服前进中的迷茫和困难。

基于角色扮演的兴趣转化和协同 在实训设计、项目开发、竞赛等活动中,可组建项目小组,为每个组员分配不同的角色,使其履行相应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素质与责任认知定位,从而进一步增强兴趣,优化兴趣的转化与协同。在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学中,一般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方式,根据项目需求、任务、流程及实施步骤等定义角色及其职责,并安排具体的人员完成与项目相关的任务。如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可设置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技术支持与维护员等角色;在动漫设计中,可根据动漫项目的规模,设置策划、编剧、导演、原画师、动画师、摄影摄像、特效、剪辑、后期合成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分配一定的人数,通过角色合作、团队协作等对项目逐步实施,从而培养职业兴趣、能力与素质。

基于新知识与新技术应用的兴趣迁移 将业界新技术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强烈兴趣,并将已有兴趣与探索新技术的兴趣结合起来,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在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随着网格计算、移动计算、服务计算、云计算等计算模式的推出,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增加新的课程或内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达到与业界技术的同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软件开发类专业课程中,可增加各种主流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课程,增加基于内容管理系统的学习与使用如 Joomla!、Drupal及各商业公司开发的内容管理系统,增加网络游戏开发课程,增加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开发课程等。在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可增加游戏美术设计、像素美术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与时俱进,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提高自信心。

实施兴趣导向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兴趣导向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就业技能与素质训练为目标,基于课程体系保护和培养多维兴趣,提倡快乐学习和兴趣融合,使兴趣升华,养成职业兴趣、技能和素质。

在兴趣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使基础知识与小项目相结合,使技能教学与中小型项目相融合,使综合技能教学与大中型项目相联合,选择业界主流的技术进行实施,从而使知识、技能与兴趣、就业完美结合,获得教学、人文、职业素质的多重收获。除了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展览、比赛等活动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开发项目、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承接外包等方式进行沟通能力、团体兴趣、团队精神等的协同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项目案例化改革实验,并通过学习竞赛、企业真实项目演练、作品展示、成绩激励、角色扮演、新领域知识拓展等多种方式实施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和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通过情境化、案例化、参与竞赛等外在形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各项技能。

总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保障。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变化,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协同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深化专业学习,可以将学生被动的学习任务转化为轻松有趣的工作任务。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正面引导,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寻找、提炼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必将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1]金晖.“互动激活式”与美术课堂教学[J].艺术教育,2007,(11):43,62.

[2]尚俊杰.教育游戏与快乐学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6-8.

[3]栾好利,杨政.基于兴趣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78-81.

未来十年投资十亿四川广元打造川北职业教育高地

从12月22日正在举行的四川全省教育工作会上获悉,广元将在未来十年多渠道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川北职业教育高地。

据悉,广元拟多渠道在未来十年投入资金10亿元,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打造7个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所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市级重点中职学校以上标准。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职普比达到6∶4。

于此同时,广元还将建设专兼结合的职教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将达到45%,兼职教师比例提高到25%以上。

(新民网)

G718

A

1672-5727(2011)01-0043-02

曾文英(1967—),女,江西乐安人,博士研究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媒体应用与教学。

猜你喜欢

导向技能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