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学校共成长
——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成长得到的启示

2011-02-21贺文瑾

职教论坛 2011年15期
关键词:愿景职业专业

□贺文瑾

与学校共成长
——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成长得到的启示

□贺文瑾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离不开学校发展的土壤。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在学校发展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促进学校发展,才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学校与教师才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

教师是构成学校的核心要素。人们常说,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然而,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绝不仅仅体现为学校被动地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造就,教师与学校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一所好的学校,更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成为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基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几年的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办学水平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功地实现了学校的品牌建设。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把培养教师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有目的、有组织地引领着教师成长,探索了一条学校与教师共同成长的发展之路。

一、描绘共同愿景,追求卓越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

愿景是对未来发展目标、发展状态的展望。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对未来组织会成为什么样的意象或景象。愿景不是行政命令或自上而下的发展规划,而是组织中的全体成员通过沟通、协商、对话、自觉自愿、自发形成的、具有价值判断的共同感受与认识,体现了个人的内心意愿,一旦达成了共同愿景,它就能激发出强劲的凝聚力、内驱力和创造力。正如提出这一概念的圣吉(Peter M.Senge)的说法,“愿景不是一个想法,而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1]建立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无论是对学校整体发展,还是对每个教师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它能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广大教师凝聚起来,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条件和场所,并在实现共同愿景中追求个人愿望,让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动力,“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2]

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具体落实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准确,发展目标是否科学可行,无论对学校发展还是教师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如有的高职院校不满足于办专科层次的高职,整天想着如何让学校早日升为本科;不认真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律,盲目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和校园;不踏踏实实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终日纠缠应付于学校硬件建设。这种状况不仅严重阻碍着学校的健康发展,更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与不安,让广大教师无所适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明确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意味着学校能立足于现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握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制定出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目标,让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资源条件都围绕这个目标合理规划,科学配置,有效进行。特别是能让教师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长远规划个人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区域服务、社会服务理念,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扎扎实实沉到社会、地方、企业基层,以社会、企业、学生需求为导向,无论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都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办出了学校特色,也办出了学校品牌,赢得了当地政府、企业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这种办学方向,也激发了教师主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行业结构、企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激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与激情,让教师真心实意地自觉开展教学与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在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了能共同描绘愿景,理解愿景,并努力实现愿景,从2000年开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把握职教发展规律。开始就对教师进行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的关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让教师理解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导向,让教师扎扎实实沉下去研究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从而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自身职业的价值,增强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从而主动投入到职教课程、教学改革中。

二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归属感,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好坏。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对学校这个组织的信任感,及对所在教师群体的归属感。职业归属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职业归属感,才能积极、乐观、主动地致力于其专业工作,忠诚于所在的学校组织,不断追求专业工作的创新,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获得专业成长,追求卓越的职业成就。为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志刚亲自为教师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学院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提高对学院的忠诚度,树立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精神,让教师切身体会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享受教师的幸福人生,而“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苏院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老师都很阳光。尽管很累,但我们都心情舒畅;不知道疲倦,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3]

二、实施特色培训,能力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专业素养方面不断重构和提升的过程。“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不是知识单向度的传授,而是多向度文化的融合,在这个知识共生场中,教师不是知识传递的工具,他是知识共生‘场’中的一个生命,他和学生一样也经历着知识的建构。”[4]面临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职业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教师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一样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虽然国家采取了多项政策,大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是根本的选择。校本培训是指由学校发起组织,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专家指导下,开展的旨在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最基本的途径。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坚信,高职院校快速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持续更新,而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能力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和训练方法。正如院长苏志刚所言,“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高超本领。”这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执行力。为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开展了一项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院办学水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核心项目就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其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了以教学设计实践为载体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该项目以每位教师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包括总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为载体,引导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树立起职业教育新观念,掌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教学能力。

二是创立了“做、学、教”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方法。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提供案例引导、演示讲解、专题研讨和骨干培训、分层推进、单兵演练等形式和方法,“边做边教”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边做边学”地学会课程设计,实现“做、学、教”相结合,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会“做中学、做中教”,在课程教学实际中实践“做中学、做中教”,保证学生在“边做边学”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是构建了以提升教师能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在测评阶段,不是简单地用标准评价教师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劣,而是把评价过程作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根据标准,通过预测或咨询等方法,与专家、评委深入研讨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测评不仅要求提交设计文本,还要求每位教师在20分钟内,用说(讲)课的方法,介绍“课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并用“课程单元设计”完成一次课的讲解,使教学设计真正从文本走向实施,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再次提高的过程。

三、搭建专业团队,名师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教师职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是与同事合作,要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员,教师必须想办法克服课堂上和学校中存在的隔离状态”[5]。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一个超越于年级组、专业办公室、学科组、教研室等传统的教师组织的概念,由怀有共同的专业志趣、专业理想、专业目标的教师自发组织,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共同发展为目的,通过彼此切磋学习、支持协作、相互分享的活动来促进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正如托马斯(Thomas)等人所指出的:“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一种‘个人化的努力’转向一种‘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6]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还在于它能把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愿景更有效地传递、表达、理解和实践,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校支持环境,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职业教育的特性尤其决定着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具有开放与合作的特点。首先,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教师只有走出校园,才能深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依赖于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项目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第三,随着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不断发生改变,职业学校的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的教育变革与挑战,教师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学习已难以应对,他们越来越需要并渴望同伴或他人的互助与支持。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建设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在这种文化中,不仅开放自我的心灵,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在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对话、合作、共同学习中,共享到更多的经验资源,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在与他人的相互学习与互助中,还能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欲望,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主动、积极、富有成效。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教师的开放合作文化:一是学校内部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二是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的合作;三是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合作。正是这种多层次、多形式、各类人才之间的紧密合作,造就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支持,实现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当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规,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又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支持教师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开展“成功大学”活动。鼓励教师获得成功,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由基层报项目、由专家来论证立项。项目不设限制,涵盖教书育人的一切方面。这一活动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鼓励教师各展所长,激励教师发挥潜能,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更高境界。

二是搭建平台培养名师。学校充分利用组织的资源,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与空间。如学校经常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包括海外进修,让教师开阔眼界,及时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学校常年聘请名校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并对下企业实践并做出成绩的给予补贴与奖励;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为教师创造了参与技术服务的条件,给教师提供融入企业、深入生产现场的机会,使教师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难题和技术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提升了教学水平;学校为不同特长的教师制定了不同的管理与考核政策,允许教师选择所擅长的领域发展,如出台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工专业化发展和激励方案》,设立了教书育人贡献奖、教学改革贡献奖、管理(服务)贡献奖、科技服务贡献奖、产学合作贡献奖等,奖励在教学、科研、产学研合作、学生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职工,让每一个岗位的职工都有发展目标、发展愿望与发展空间。正是在这种自由宽松而又严谨有序的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水到渠成。目前,学校有国家名师1名,省级名师3名,培养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11名,骨干教师34名,85%以上的教师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四、优化组织环境,内外和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可靠保障

优化学校组织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学校舆论环境。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舆论折射出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可以说,人的大部分行为遵从着主流舆论的引导,接受着舆论的监督。积极的、肯定的、健康的舆论能起到引导、激励人们正确行动的作用。职业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的组织,生源素质差异较大,教师来源渠道较广,舆论形成的环境相对复杂。因此,必须重视良好舆论氛围的创造,特别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舆论氛围,以教师为本,大力彰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关心教师的成长,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关心教师的成长,才能激发教师为学校发展而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成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是优化学校制度环境。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它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制度建设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其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是学校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制度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设立正确的制度目标。建立制度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引导大家做好工作,这是制订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其次,要实施科学的制订过程。制度制订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活动,制度要得到自觉遵守与服从,必须充分反映被涉及者合理的利益诉求,它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协商的过程,期间会有观念的分歧、利益的冲突、权利的角逐、职权的矛盾,但矛盾展示得越彻底,问题讨论得越充分,管理部门与教师才能在更透明的平台上交流,制订出一个相对合理、取得大多数人认可的、规范的制度,让制度的后期执行更加顺畅。再者,要确定完善的制度内容。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允许教师的差异化发展,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内容,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

三是优化学校生态环境。学校生态环境的优化要从三个方面重点考虑: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加快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实施,都来自于政府有关部委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职业院校建设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没有企业的有效参与,职业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深度校企合作,即在职业院校办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校企间的合作与互动,这无论是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还是职教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平台。再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争取家长的认同、支持与合作,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家长的配合,将会更加顺畅有效,学校的发展有了家长的支持,将会更广泛地得到社会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都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必然受社会其他各子系统的影响。健康和谐的组织生态环境是指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能够获得其他子系统的支持,并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循环。对职业学校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是社会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与调配者;二是能否获得企业的支持,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三模式”,即办学、育人、就业的三位合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正是该校办学生态环境的最好总结。政府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学校建设从土地、资金等物力与人力的支持,更体现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内涵建设给予了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如北仑区政府把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科技创新开发与服务中心等政府机构设到了校园,不仅解决了学校学生的就业、科研开发等工作问题,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一些系部领导同时担任这些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一些教师也在其中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企业的支持,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也为教师开展专业活动提供了场所,促进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

总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关系的视野,即伴随着学校的每一次发展与跨越,都有教师的发展。可以说,两者不仅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更是一种息息相关、共生共存的关系。学校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与孵化器,而教师专业成长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与助推器。

[1][6]转引自:潘瑶珍.以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10(8).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J].青年教师,2010(4).

[2]转引自:李海艳.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对教师合作的启示 [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解小玉,陈建华.独领风骚——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J].职教论坛,2007(4上).

[4]严伯春.学校品牌建设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J].教学与管理,2004(11).

[5][美]Lynda Fr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24.

贺文瑾(1970-),女,江苏丹阳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G715

A

1001-7518(2011)15-0029-04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愿景职业专业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