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护理
2011-02-21蔡连菊
蔡连菊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护理
蔡连菊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SAP)50例,运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系统整体护理。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及腹腔持续灌洗治疗后总治愈率为86%,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提高治愈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会大大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监护,提高护理质量,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会大大降低。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护理;监护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SAP)又称为“重症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1]。本病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相关数据统计在50%以上,主要死于ARDs及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笔者根据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50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50例。其中,男45例,女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4岁,平均46.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2 h,最长85 h,平均25.1 h;术后所见病理类型:散在局灶型24例,广泛融合型25例,其中1例全胰广泛泥样坏死。
1.2 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镇痛、解痉、抑制胰酶分泌和合成、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准确掌握手术时机,病程早期主要为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后期主要为处理胰腺和胰外感染及并发症。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行单纯胰周及腹腔引流。根据病情是否缓解、轻重,决定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术后持续置管腹腔灌洗,24 h内灌洗平衡盐溶液12~24 L。
2 结果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是外科的急症,死亡率在5%以上,主要死于ARDS及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我院50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愈43例,治愈率为86%,与汪训实证实结果相符[1],本组死亡7例,死亡原因为ARDS。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抢救药物输注。立即给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组织的供需氧量。行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量、性状、颜色。及时采取化验标本、验血型、交叉配血、抗生素皮试。备皮、做好术前各项准备、通知手术室送患者急诊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 ①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可判定有无出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悸、头昏、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②保证静脉通路、备新鲜血、及时补充血容量[2]。③禁食,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止血药物及镇静剂。④给予制酸药物抑制胃酸分泌,防止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2.2 多管道的护理 患者术后共带管道12根,要保持管道的通畅、固定及无菌、否则失去管道的作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发生,①口腔护理:患者下胃管而刺激咽部,体温升高,唾液分泌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口腔炎,用盐水棉球每天4次清洁口腔涂油于口唇,防止干裂,3 d后让患者自行漱口,湿润口腔,保持其清洁。②确保各管道通畅,术后带12根管,除腹腔引流外,其他管道的胶布都要在每天晨更换,防止胶布脱落及不清洁,对胃肠减压管每天都要用盐水冲洗2次,确保畅通,对腹腔引流管应经常挤压,防止受压扭曲[3-4]。③持续腹腔冲洗时药物应现用现配,多采取生理盐水+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④观察并准确记录各管道的引流量及冲洗量,性质及色泽的变化。⑤腹腔引流管应防止折管及脱落,确保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接头部。
3.2.3 观察肺部症状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主要死于ARDS及应激性溃疡大出血[3]。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咳嗽、痰多,要通知医生,及时调整抗生素控制感染。用叩背、雾化等措施防止肺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5-6]。
3.2.4 生活护理 患者术后带管多,活动受限,阴囊部受尿液粪便的刺激,容易发生溃烂,护士及家属应在患者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会阴部,清洁后涂爽身粉保持干燥,同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无压疮及肺部并发症。
4 小结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明显提高了SAP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因此,严整的护理计划,周密的护理措施,扎实的护理技能以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细心、耐心与勤劳在提高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例的救治成功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汪训实,高友兵.胰腺猝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27(1):12.
[2]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73.
[3]吴伟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4):410-411.
[4]陈晓理,黄兴兰.急性胰腺炎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和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23-225.
[5]叶任高,张正.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
[6]区金锐,侯宝华.胰腺外科最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概要)[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1):1-2.
R576.1
C
1673-7210(2011)02(c)-089-02
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