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浅探
2011-02-21吴立志汝南幼儿师范学校河南汝南463300
吴立志(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 汝南 463300)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浅探
吴立志
(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 汝南 463300)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实用主义教育”到“职业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直到“民主主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他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轨迹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起源于“实用主义教育”,而后从“职业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发展到“民主主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笔者拟就其发展轨迹加以探讨。
从“实用主义教育”出发,倡导职业教育
辛亥革命敲响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教育的丧钟,此后有许多爱国有识之士挺身而出,积极提倡“取法西洋,改革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由于当时的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模仿西洋,设置了为数不少的学校,但由于所学仍是中国腐旧的经史文学,或死读几本外国书籍,这样的教育依然无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1914年,黄炎培作为上海《申报》的旅行记者,对我国十多个省区进行了教育调查。大量的事实使他认识到“全盘取法西洋”的所谓“新教育”,由于脱离我国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以知识论,惯作论说文字,而于通常之存问书函,意或弗能达也;能举拿破仑、华盛顿之名,而亲友之互相称谓弗能笔诸书也;习算术及诸等矣,权度在前弗能用也;习理科略知植物科名矣,而庭除上草不辨其为何草也,家具之材不辨其何才也”。“自实际应用上观之,其所学固一无所得也”。此种教育“循是不变,学校普而百业废,社会生计绝矣”。①所以,他提出了“求学必求当世必需之学,教学必教为当世不可少之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②1915年,黄炎培赴美国考察,遍历美国各地。生机勃勃的美国职业教育催发了他早就孕育在头脑中的职业教育思想萌芽。“观其职业教育之成绩,益觉我国教育亟益改革”。③于是,他在1917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张,同年5月6日发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并于翌年7月在上海建立“中华职业学校”。
黄炎培初始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什么呢?他认为一切教育都包含有职业的性质,而职业教育则是“专以职业上之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使出校后便能谋生”。④他所谓的职业教育,即“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⑤他曾说:“世界一切问题的中心是人类,人类一切问题的中心是生活,要是这个中心,在若干年内,一时没法改变,那么生活,必有需要、有供给,那么人类必定有各个的特性、各个的特长。而人与人之间,亦必有彼此相感的精神和相结的方式,在人群递嬗间,更必定有老辈根据的经验,来供给后辈的仿效,从仿效中获得改进的门径。吾们敢说,职业教育这套理论,虽措辞容有不同,而这理论的主干,是不易磨灭的”。⑥这便是他的职业教育的思想基础。他认为研究职业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和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都要从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出发。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在教育上实为最新最良之制度”,是改革社会的唯一手段。他在“职教社”成立的《宣言书》中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唯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唯教育”;“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能为计”。若能真正做到职业与教育的沟通,那么十年之后“学校无不用之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肆无窳器,市无游氓,因之而社会、国家秩序予以大宁,基础予以确立”。⑦如何沟通教育与职业呢?黄炎培认为:首先要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次要从职业教育出发改革普通教育,使之适应职业的需要。他在“职教社”成立的《宣言书》中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推广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地位。当时的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受人鄙视,“社会积习重士而轻农、工、商。贵劳心而贱劳力”,大多青年“不屑事家人生产。其下焉者,仅以博得一纸文凭为荣;其上焉者,亦唯升学是求,虚名是务”。⑧他认为要推广职业教育 “惟有一方从贫民教育入手”,“另一方极意提倡职业神圣之学说,发挥职业平等之精神”。⑨他为了争取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四处演说,广泛宣传,大声疾呼:“苟从根本上解决所谓最大幸福问题,尚有过于提倡职业教育者乎?”⑩在他和一些教育家的极力倡导下,我国在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在中学教育阶段确定了职业教育一贯的、正统的地位,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第二,改良职业教育。他提出:“职业学校与含有职业性质之学校,尤必于平时一切实施,使学校与社会沟通,可望教育与职业接近”。⑪要改革旧职业学校“设置拘统系而忽供求”;“功课重理论而轻实习”;“学生贫于能力而富有欲望”⑫的状况。
第三,改良普通教育,为适应职业之准备。改良职业教育必同时改良普通教育。“职教社”根据这一观点提出建立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这样一个职业教育系统。黄炎培认为,在小学就应该进行职业陶冶,“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众服务之兴趣与习惯”。⑬在初中应以职业指导为主,“使他们明确各种职业的意义价值和从业的准备等等,使每个青年不要走向和他天性或天才不相近的道路”。⑭高中应设专门的职业学校或分设职业科。就业后,要接受职业补习再教育。要打破过去那种以升学为主、就业为次的传统观念;应根除以普通教育为正统,以职业教育为偏系的陈旧思想。由此看来,黄炎培的思想宗旨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灵魂贯穿于各级教育之中,以此改造“所学非其所用,所供非其所求”的陈旧教育。
这一时期,黄炎培通过大量的考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他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原则、方式等。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⑮他的这种思想来源于《尚书》中的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他说:“为个人谋生,厚生之说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利用之说也;有群而后有道德,服务社会……非正德而何?”⑯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⑰即通过职业教育,给人以适合其个性的一技之长,使之能获得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以谋生。进一步再使其能胜任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能够有所发明前进,对社会做出贡献。他提出办职业教育必须遵守三条原则:“须绝对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宜向职业社会里边去设施”;“宜从平民社会入手”。⑱办职业教育的方式应为“分区立系”,即按地区特点设职业学校;“指定一业”,即根据社会需要,可以规定学校设某种职业教育;“划定一区”,即可根据地方需要,划定职业学区,不受职业种类限制。他还提出了手脑并用、注重实际、尊重劳动、服务社会等办学思想。
摒弃“职业教育救国”思想,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满怀信心倡办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唯一的救国之路。但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国内连年军阀混战,政治纷扰。国际贸易失败而实业骤落,民族经济又陷入了困境。使他八九年来所希望的“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冷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组织完备,经济制度稳固,尤之人身元气浑然,脉络贯通,百体从令,什么事业会好”。⑲可是在腐败的政权下,国事混乱,社会经济困难,一般教育不发达,职业教育亦难办成。此时,他清醒地认识到:“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只从工、农、商职业界做工夫”是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的,⑳必须把职业教育融会到整个社会活动中去,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总之,“在我们这样一个政治上、经济上受着种种枷锁的国家,所谓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统一于国家、民族的解放……吾们的教育工作如其不配合于一个合理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中,是不能有什么成效的”。㉑基于这种思想,1925年12月,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
所谓大职业教育主义,最初他认为是:职业教育必须与一切教育界、职业界沟通,并参加全社会的活动。“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㉒1926年,在专门讨论如何实施“大职业教育”的苏州会议上,他说:“本社以后应加入政治活动,以增实力;并与职业社会作实际之联络,以期合作”。㉓同年,“职教社”在总结十年来的中国职业教育时,他指出:“努力与劳动界联络授与相当知识,以谋改善其生活,努力改进农村事业,使成教育化,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幸福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大职业教育主义”。后来,黄炎培又提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即“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须下决心脚踏实地的,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须下决心精切研究人情、物理,并须努力与民众合作”。㉔由此看来,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没有确切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行不通,必须投身于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办职业教育只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出发,而不顾及劳动人民利益的需要和可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根据“大职业教育”思想,“职教社”提出了“政建教合一”的主张,即使政府建设部门与职业教育沟通起来。为了实现这一主张,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提出要与平民教育合作,实施平民职业教育。在“大职业教育”未提出之前,“所办教育,总限于中等以上人家子女。实则此等青年,其数不及中等以下之多,其需要职业教育,亦不及中等以下之切。乃悉及精力、财力用之于此等青年。而中等以下乃不及焉,良心殊感不安”。㉕如果说他那时已顾及到平民教育问题,那么在提出“大职业教育”思想以后,方向更为明确。1936年,他在《告四川青年同学书》中说:“你们的工作对象是谁”?“你们的后援是谁”?“你们的生命线在哪里?要知不是上级,是老百姓”。㉖其次,黄炎培还提出进行农村教育实验,建立农村改进实验区,将工作重心从主要办理职业教育学校转向职业补习教育,他把职业补习教育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他还特别提倡和介绍办资本小、学习时间短、需求大、能独立经营、有教育价值的职业学校,以适应下层劳动人民的需要。
根据“大职业教育”思想,“职教社”办了很多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以及中学、小学和乡村改进实验区,作为实验改良和推广职业教育的基地。同时,黄炎培还提出较前更为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如在办学方针上,他主张:首先,一方面推广职业学校,一方面于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其次,推行“专科一贯主义”,即从小学就分专业,到中学、大学一直按这个专业学习;再次,强调办职业学校要着重调查,因地制宜,切合需要。在办学思想方面,他提出了敬业乐群、劳动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等观念,并注重生产实习和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职业补习教育方面,他提出三条原则:设施应有弹性,切忌一律规定;以生计教育为中心,但不应忽略文字教育和公民社会的品格陶冶;教材必须审慎选择,去糟粕而存精华,轻理论而重实际。
“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成为“职教社”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和民主运动的思想基础,促使黄炎培和“职教社”同仁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看到“内忧外患,重重叠叠,河山已破碎到不堪了。人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吾中华民族的命运,真所谓不绝如线”。㉗他大声疾呼:“民生痛苦到这般地步,国难逼迫到这般地步,吾们还读死书么?还不觉悟么?”㉘这时候,他已经完全把职业教育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存亡、人民的甘苦结合起来,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以“抗战救国为目前唯一的任务”。在此期间,黄炎培不仅组织民众宣传抗日,并发起成立上海市地方维持会,为抗日救亡做了很多工作,后又在重庆、桂林等地开设许多职业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有志青年参加革命,并且出版了《生活周刊》、《国讯》等刊物。周恩来同志曾在“职教社”主办的“星期日讲座”中做过演讲,并为该社主办的《国讯》杂志撰写文章。在全国解放前夕,黄炎培先生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提倡为政治服务的民主主义教育,完全走上了民主主义道路。
评价与借鉴
黄炎培先生推行职业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努力使职业教育配合社会为中心;二是以努力使职业教育配合国家民族解放为中心。他在我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够切中时弊地提出一些改革教育的主张,倡导职业教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首先,他打破了各种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与洋教育。其次,他从生活实际出发兴办职业学校,为不少无力求学的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反映了他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黄炎培企图通过职业教育使民众由无知变为有知,由无业变为有业,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由一片散沙变为铜墙铁壁,使祖国由贫弱落后变为富强先进。这种想法是积极的,他主张职业教育必须为发展社会生产服务,而且认为职业教育是发展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强大动力,这无疑也是正确的;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旧教育的改革和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家,黄炎培首先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在前期奉行的还是“职业教育救国论”。他认为只要能沟通教育与职业间的联系,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能解决当时“饿殍载途”、“匪盗充斥”的社会危机,然而,这是不现实的。限于他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他还认识不到广大人民无学可求、无业可就的根源在于腐败的社会政治制度。因此,他企图依靠职业教育改造中国社会,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可贵的是,黄炎培在推行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于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时,便极力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务必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是黄炎培职业教育观转变的分水岭,他从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救国转变到积极倡导“大职业教育主义”,他本人也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家逐渐转变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教育家。
黄炎培先生和他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了
破解“民工荒”需要改革职业教育
春节之后,随着各地农民工返城务工,有关“民工荒”的报道开始增多。媒体报道多聚焦在“招工困难”及“工资提高”等关键词,并将这两者视作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加剧的写照。由此,越来越多的民众也相信,促成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人口红利期”,即将或已经结束。未来,主要因为农村劳动力日益供不应求,将带来工资的反复提高和制造业成本的反复上升……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似乎放开计划生育和推动工资倍增是政策必选项。事实上,所谓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造成“民工荒”的说法并不真实。一方面,当前是具备技能和经验的工人数量严重短缺,并不是农民工数量短缺;另一方面,既有大量无技能、无经验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又有相当部分受过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城市青年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这些现象表明,当前的“民工荒”本质其实是“技工荒”。从此角度出发,较切题的政策选项该是尽快升级职业教育模式,加大培训通用、适用的技术工人力度。如果顺应“涨薪”共识,用工企业仅依靠大幅提升工资方式来争夺数量有限的技术工人,只会过快拉动部分岗位工资水平攀升。这种现象近似饮鸩止渴,蔓延开去,容易反噬我国脆弱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
“技工荒”实际是在为近年来的政策弊端埋单。我国政府虽显著加大了对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投入力度,但“校企合作”、“集团办学”与“订单式培养”等流行模式,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弊病。对现代制造业或服务业企业而言,欢迎的是“多面手”,并不是“螺丝钉”。综合国际经验看,现代职业教育意义非凡,其使命至少有三:一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支持通识教育大众化,三是提高民族素质。
这方面,美国、日本和德国均有成功做法,如突出实用主义的公共教育体系、资格证书引导的终身学习体制和现代学徒制等。但尚无一种国际经验,可以解决我国特殊国情。一者,我国各地初等、中等教育质量存在严重差异,劳动者质素千差万别;二者,由于通识教育水平不一,接受同一模式职业教育的效果区别极大;三者,职业教育始终被视为“劳力教育”,在“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维下,经历职业教育序列的劳动者根本无法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现在,实质是“技工荒”的“民工荒”表明,我们正为过去的短视和急功近利埋单。从升级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需求出发,我国政府需要将职业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一是宜将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视同仁,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二是适时改变政策指导思路,强化行业、产业引导作用,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中长期战略产业规划发展全面对接;三是在职业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基础上,针对优秀技工人才,配套鼓励政策,逐步在地方层面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唯有如此,才可能依靠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新生代劳动力,通过改良城乡劳动者结构,系统支持国家产业升级。现实中,什么时候企业有了足够丰富的技工储备,才能不再出现所谓“民工荒”难题。 极为宝贵的遗产,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他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炽热如火的爱国热忱、锐意革新的探索行为、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更值得我们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南方都市报)
注释:
①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学校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6页
②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③黄大能:《忆念吾父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资料选辑》,1981年第二辑,第152页
④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职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⑤黄炎培:《断肠集》,生活书店1936年版第48页
⑥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之结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3页
⑦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3-56页
⑧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3-56页
⑨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50页
⑩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50页
⑪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50页
⑫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3-56页
⑬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小学职业陶冶)》,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⑭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中华职业教育社创设比乐中学意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7页
⑮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年会词)》,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⑯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职业教育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⑰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现的新生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⑱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在山西三星期之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⑲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156页
⑳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156页
㉑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从困勉中得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㉒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156页
㉓黄炎培:《苏州会议记要》,《教育与职业》,1926年第74期
㉔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65-166页
㉕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提倡平民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
㉖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留告四川青年同学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0页
㉗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职业教育怎么办)》,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页
㉘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 (留告四川青年同学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0页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8
A
1672-5727(2011)03-0178-03
吴立志(1956—),男,河南汝南人,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