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以《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教材建设为例
2011-12-01陶权
陶权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以《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教材建设为例
陶权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高职教材建设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将物化到教材建设上。以《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教材建设为例,可以了解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之间的联系,进而对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实践加以探讨。
高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PLC课程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职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编写和出版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充分发挥高职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保障作用;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定会物化到教材建设上,没有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就难以有效实施。反之,高职教材建设又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纵观高职课程的发展,课程改革总是推动着教材建设,而教材建设又不断促进和保障课程改革,为课程改革服务。因此,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与教材建设同步发展,应将教材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的保障作用,高职教材建设应该在宏观课程改革的框架下进行。
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
高职高专教材特色不明显 高职高专教材特色指的是为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对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的特有模式,是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并不意味着简单降低理论要求,增加实践学时。但现有的大部分高职高专的PLC课程教材体系是按知识结构编写的,从PLC的组成、原理入手,通过了解硬件进而学习指令系统,然后进行应用设计的学习,并且理论与实践分离,应用性、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方面存在偏差,难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材建设不适应课程改革 近年来,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大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力度很大,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得很好,但是一到实施的时候,往往感到困难重重,效果不是很好。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教材建设滞后于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方案变化了,而教材还是沿用陈旧的体系和内容。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课程体系主要是由教材体系体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在教材上,就会导致中途搁浅,事倍功半。因此,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 “双证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其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即要求学生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新技术。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制定的技能鉴定标准和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不能满足有关行业的岗位需求,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双证书”的特色,导致学生既要学教材内容,又要重新学习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内容,降低了教育效果。
PLC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我院的PLC课程教材建设结合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将教材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西门子S7-200 PLC为样机,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序化,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与编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材的名称和内容体现了应用性、实践性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高职教材的编写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从教材的名称上体现应用性,我院编写的教材名称为《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西门子S7-200 PLC为例,以实际应用工程任务为主线,突出工学结合特点,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编写,以模块化方式组织内容编写,具体内容包括5个模块。模块1:电动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模块2:灯光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模块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模块4: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模块5:PLC的通信及网络设计、安装与调试。
教材体现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思路 《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将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技能项目化和任务化,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分解到5个模块、17个工作任务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以“PLC技术应用”为核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学结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训练PLC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 教材的编写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入手,参照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的要求,精选内容,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与高级维修电工(PLC部分)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便于学生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本教材对照PLC应用技术人员的典型工作环境设计课程的每一个项目,学生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项目的学习,可以获得高级维修电工(PLC部分)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职业资格。
及时吸收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现代工业控制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场总线、计算机通信及网络、人机界面等新技术在PLC中用得越来越多,我院在编写的教材中增加了S7-200与S7-300通信,PLC与变频器通信,PLC、触摸屏和变频器控制的综合应用等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步伐。
表1 教学模块示意表
编写人员的多元化 教材的编写汇集了6所高职院校的副教授、讲师等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了使教材内容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教材编写团队的教师到广西柳州烟厂、广西柳州钢铁厂、广西德保华铝业公司、广西柳州化工厂等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和归纳出这些企业的工作岗位在PLC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融入教材中,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
一体化教材建设可以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总是推动着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又不断促进和保障课程改革,为课程改革服务,我院的PLC课程已通过审批立项成为教学改革课程,一体化教材《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于2009年9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教材内容不再按知识讲解的方式进行设计,而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强调一切知识和能力要为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即工作任务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工作任务以外的知识则通过知识扩展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经过一学期的使用,教师感到教材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了讲、做、练一体化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学结合,上课不是为了学习指令而讲指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讲、做、练相结合为主,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织项目小组、布置工作任务、解答学生疑问、监控任务实施、验收等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分组讨论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任务书,确定方案,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等。在大部分工作任务完成后,又设置了一个技能训练项目,只给出控制要求,工作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中或课后自己设计。
教材的每个工作任务后都附有考核标准,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技能训练效果进行记录,量化考核,能够使学生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成绩评定,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每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每个项目完成后马上评分,由于有现场动手和现场打分的压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比较认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在2007、2008级电气、机电专业等班级使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简练,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强,95%以上的学生感觉采用该教材进行的课程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以此教材为载体的PLC课程教改锻炼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到了PLC基本知识,掌握了PLC应用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PLC技术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刘继修,王秀梅.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材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7).
[3]姚敏.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8).
[4]陶权.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陶权(1963—),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化。
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3-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