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综述*

2011-02-20杨美和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远程职业高职

杨美和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3)

国内外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综述*

杨美和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3)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共识。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成功经验,对照国内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现代远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这是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之后的第三代远程教育。这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基础上的教育方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现有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手段,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而特殊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公民素质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旧的学习理念已被淘汰,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分布不均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导致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减少。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有效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课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平台,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的变革,而是要突破技术层面的辅助属性,将两种理念有机融合,将两种模式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成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新类型,从而为社会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

国外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综述

(一)办学形式

发达国家远程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鉴于各国国情不同,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形式也颇具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形式:(1)综合性大学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以美国波士顿大学为代表。(2)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如澳大利亚TAFE 学院 (TechnicalAnd Further Education)、美国社区学院等。 (3)开放大学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如英国开放大学等。(4)专门的远程教育组织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如澳大利亚远程教育非官方代理机构“OLA—Open Learning Australia”(简称 OLA)实际上是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主要载体,40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TAFE学院加入其中。加拿大建有全国范围的“开放学习机构”(Open Learning Agency, 简称 OLA),旨在以远程教育手段为全国各地的人们提供远程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

(二)成功经验

学分互认、学位等值制度对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政策保障作用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各自建立了学分互认、学位等值制度,极大地方便了各类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同学校之间自主选择学习。(1)美国高等教育修正案使远程教育得到了法律保障。美国各大学更是敏锐地看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明确现代远程教育学位证书与普通教育学位证书等值。至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学生既可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就业或转换职业作准备,也可为进入其他大学学习作准备,所得学分可以得到其他大学的承认。(2)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立交桥”比较完备,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比较成熟。特别是该国的远程教育非官方代理机构 “Open Learning Australia”(简称OLA)包含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实体,学生通过TAFE学院提供的课程完成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Canada,简称CMEC)是一个政府间的协作机构,由各省教育部长组成,负责制定并实施跨地区的教育项目。2002年10月,该机构发布了一份关于完善学分转换体系的声明,即在加拿大境内,学生在任何一所大学所获学分在其他大学也予以承认。

教育公平性理念对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澳大利亚政府始终致力于为所有公民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将保障公民学习权利、实现公平发展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00年制定并出台的《知识社会的学习——面向信息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和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性的理念。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与大学校园在读学生地位同等、权利同等:一样的学费,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师,一样的考核标准,一样的学位文凭。既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又使社会不会产生任何歧视,促进了远程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德国,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高于普通高校。C类人才(craftsman)即技术工人、T 类人才(technician)即技术员、E 类人才(engineer)即工程师较好满足了德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人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因此,在德国企业中有高职高专学历学位者的比例高达64%。

合理选择技术支持,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使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规模效益 国外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取代传统教育手段,而是有机融合。它不排斥其他技术手段,而是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前期的高投入是成功的保障。在选择和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以最低、最普遍的技术标准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以美国为例,政府和专业电子产业公司负责开发、提供世界级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教育机构负责当地标准的开发,实施区域内服务。前者在融资、合作和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后者在课程设计制作、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两者联合既避免了投资重复,降低了成本,又能发挥各自优势,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这种政府、企业、学校大合作的观念,实现了以最低的成本服务最多的学生,并获得最大化的规模效益,使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良性发展。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充分体现其本质特色 (1)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远程教育与面授、实验、实习等传统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德国兰道职业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和校内授课同时并用,并为学生配备专业设施设备完成实习实训。美国的社区学院,根据专业内容,要求学生深入相关机构、企业、社区,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得到锻炼。(2)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美国社区学院大量聘用当地其他高校的教师、企业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加拿大荷兰学院的牙科护理专业聘用了不少当地著名的牙科医生作为兼职教师,因而该专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旧金山的西北理工大学,其教师的80%是直接来自硅谷的工程技术人员,每年都对教材进行修订,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美国的社区学院大多设有人力资源调查办公室、工业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旨在帮助学院根据社区及其所辖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商学院与世界知名企业,如微软、摩托罗拉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有些教材是企业提供的。波士顿大学合作教育中心被微软公司授予 “世界优秀技术教育中心”,以表彰该中心为微软等计算机公司开设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切合市场脉搏,全部通过了IT制造商的审定。美国国际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学校通过现代远程手段传播教学信息,企业负责接收并组织学生学习和考试,测评中87%的学生反映所学课程能够立刻在工作中使用。

国内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综述

(一)初步探索

高校涉足远程职业教育 1998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所学校开启远程网络教育;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通过远程网络教育启动了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示范工程,揭开了名牌高校涉足远程职业教育的序幕,开部分专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联合办学”之先河。此外,不少省市出现了一批相邻高校实行松散性联合,以便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国内最具远程教育优势的是广播电视大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省级电大成立了高职学院,或与高职院校合并,形成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并举的双轨模式。例如,上海电大闸北分校和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宁夏电大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大和重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电大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远程教育优势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另外,创建于1980年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创建于1985年的交通部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已建成自己完整的远程职业教育体系,在全国建立函授站,形成覆盖全国的教学网络。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模式 江苏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电大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国家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IT&AT远程培训教育资源,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自行开发本校的远程教育资源,为高职学生开设网上选修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规定学分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该资源库建成后,可为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数百万师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同时,现代远程教育也汇集了全国名校名师共同建设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国内学者在理论层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方面,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充分借鉴经验以获得启示。另一方面,根据国内现状,从教学模式、政策保障、技术手段等层面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目前业界对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上,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平台,而对理念和实践教学等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取得的成果

制定了一系列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主要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 (教学资源相关部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学校部分)》、《现代远程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开发指南》等。目前已建成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简 称DLTS),该标准体系包括6大类26项子标准和4个跟踪研究项目。这些对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十分重要。

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已实现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现代远程中等职业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累计开发130多门网络课程,涵盖18个专业门类的主干课程;开发了100多个多媒体课件和50多个优秀职业教育教学软件;建成10个国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开通了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和20个省级职业教育网站。一个覆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全国现代远程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库正在形成。这为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性,专业设置体现岗位性,课程建设突出应用性,理论基础注重实用性,实践教学关注实战性。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优势,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更加多元化,进而为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为实现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还缺乏制度保障

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 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法律保障。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1998~2002年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在中观和微观层面 由于高职院校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独立发展,两类教育之间课程不能互选,学分不能互认,学生不能互转,资源不能共享,高等教育“立交桥”还未建成。因此,加快建设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互补、动态开放、高度共享的具有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实现“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的发展战略尚缺乏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期待。

(二)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

客观方面 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总体情况分析,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现有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从人才市场需求的总体情况分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在职人员职业岗位的频繁变迁,使得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提高和充实自己,从这一角度来说,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无法承担。

主观方面 人口众多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发展极其不均衡:一是生均资源占有量低,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二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而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在城市,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较大。因此,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本专科学历教育的补充,还是提供社会所需的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为愿意学习的人们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其功能定位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三)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是办学形式丰富,学习方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这恰好是高职教育的薄弱之处。高职教育的优势是专业规划、课程建设的职业特色鲜明,重视实践教学,师资稳定,而这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不足之处。如何使两者取长补短,形成多模式共存、多样化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有价值。

[1]潘天华,唐祥金,易向阳,陈启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合作”综合研究报告[J].镇江高专学报,2004,(4).

[2]潘天华.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沟通与合作[J].镇江高专学报,2002,(4).

[3]唐祥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沟通与合作的成功范例及启示[J].南京农专学报,2003,(3).

[4]穆肃.我国远程职业教育实施现状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

[5]杨敬杰.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6]吴煜幽.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比较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7]冯凌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8]潘天华.政策与制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沟通与合作的保证[J].镇江高专学报,2003,(4).

[9]林淑贤.现代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10]林若红.高职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结合途径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2,(2).

[11]毛文燕.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互动发展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15).

[12]杜敏,黄安心.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13]崔爱林.澳大利亚远程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探析[J].成人教育,2008,(7).

[14]朱金兰.美国社区学院中的远程职业技术教育[J].职教论坛,2007,(11).

[15]田宝军,安宝生.美国现代远程职业技术教育概况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4).

[16]朱金兰,贾朝东.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远程教育现状[J].成人教育,2008,(4).

[17]杜敏.国外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18]杨文峰.远程职业教育管理实践[J].中国经济信息,2002,(8).

G710

A

1672-5727(2011)01-0009-03

杨美和(1970—),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2009年度立项课题《云南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9y0486)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远程职业高职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远程诈骗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