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道德情感提高思品课堂效率
2011-02-20张阿平
张阿平
利用道德情感提高思品课堂效率
张阿平
1 道德情感的地位作用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个完整的心理特征,即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构成。道德认识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道德认识就难以获得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能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从而成为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在精神力量,更是保证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一致的内在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体现。由此看来,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意志是保障,道德行为是目标,而道德情感则是桥梁,是关键。
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
2)积极引导,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应投入热情,在注意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讲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导课时要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又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向新课的学习中来。课中教师要运用富于美感的语言诱导学生明白事理,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结束语中,也可以运用情感教学,在总结全文时对知识情感的升华,亦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语调轻重缓急要运用得当,或高昂热烈,或低沉凝重,或短促急迫,或悠长婉转,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的语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配上内在的气质、外表风度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都会树立使学生心悦诚服又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亦会教育和影响学生。
2 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
2.1 以景生情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和外部表现形式,产生于有所需要的主体与具有意义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因此,情感的产生具有情境性。也就是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情感。据此,道德情感教育就应积极创设情境,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此类情境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他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
情感可以渲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
2.2 以情促情
情感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但情感的调动并不是通过空泛的说理就能达到的,而需要以情促情。
2.3 以行育情
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道德实践中产生道德需要,一旦这种道德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愉悦的道德情感体验。因此,在道德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各种实践活动,以行育情。同时,通过调节和引导,使学生不断地在道德实践中加深情感的体验,巩固道德认识,完善道德行为。在课外,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则容易帮助学生完成知行转化。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在为他们处理纠纷时,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在他们消费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笔者发现自己话学生非常信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3 小结
总之,在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只有把教育和情感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换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才能真正落实思品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62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