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基本原则的思考
2011-02-20郭欣禹
郭欣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基本原则的思考
郭欣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以地方经济和高职院校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的要求为依据,针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创业教育定位,找准在社会创业结构中的地位和所处的层次,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基本原则
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众多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展。但是个别院校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还不很明确。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应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职院校自身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的要求,针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创业教育定位,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
职业教育是以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类职业化人才,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业活动是对某一项职业活动的开发和创立,要以该项活动的职业素质为基础,离开了职业教育所培育的职业基本素质也就没有创业的基础。可见,创业教育是建立在职业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延伸与发展,是职业教育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创业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职业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就要充分依附和利用高职教育系统的现有途经和方式,在现有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统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把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培养与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素养,进而能够转化为创业实践活动。
二、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以创业素质教育为主
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有订单式、“2+1”式以及“双证书”式等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培养模式。并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的需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构建了岗位能力知识、基础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教育,以此培养专业岗位能力的模块型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专业岗位基础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培育的时间占整个学制三分之二左右。在学制较短,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健全的基础上的创业教育的目标选择,应当切合高职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是建立在职业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以创业素质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的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当把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精选创业的相关知识,把体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精华与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培养深度融合,把创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活动中,把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之中,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创业价值观和创业思维,并通过参与各类有关创业活动,掌握基本的创业流程和知识储备。在顶岗实习或社会实践阶段,将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转化为创业能力,在专业实践中寻找创业的机会。
三、发挥院校的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人才
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及地方经济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以及管理等风格。由于专业学科体系本身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对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培养对象,创业教育具体实施内容应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创业教育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从而形成不同高校与不同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结构体系的特色优势,把创业教育整合到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将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特色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创业内容的不同组合体系,有效地融入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人才。
四、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业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形式,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地方的经济特色决定了该地区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特色和职业特色,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走向,也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和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经济特色开展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地方经济优势,把创业教育整合到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专业结构教学体系中,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来确定高职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创业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方向,既使学生的创业教育更切合实际,在地方经济大环境中有效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创业能力,也使高职教育的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带动地方优势行业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教育是以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理论为基础,以创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需要有相应的教育资源相配套,包括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支持。由于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和创业环境以及学校自身所拥有的创业教学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实践场所及其设备设施等各不相同,决定了各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不同。高职院校在构建创业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可行性原则,依据自身的教育资源,考虑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现状与高职院校实际承受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活动。由于创业实践是学生创业知识转化、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校内校外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社会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建立校内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业实践机会,增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六、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融合,培养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
创业是对某项职业进行开发和创立的商业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创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勇于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意志和实干的开拓精神。但是在在读的大学生中因个体差异,特别是个人价值取向、性格特征以及创业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或是都能创业。即便是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中,因年级、性格特征及生源地经济环境等不同而所面临的创业问题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实施普遍的创业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和开发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为部分有潜能成为创业者的学生为提供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在创业教育的实施内容、方式及方法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有所区别和侧重,培养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
郭欣禹,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2-0068-02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