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学习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02-20曾锡琴
曾锡琴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常州213149)
基于个性化学习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曾锡琴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常州213149)
随着社会对创新发展的重视,国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职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仍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状,在个性化学习基础上,探索一条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路,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
随着社会分工种类和层次越来越优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逐渐受企业重视,而面对众多技能型劳动者,具有创新水平的人才尤为受青睐。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已意识到这点,重视创新,大力倡导对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挑战杯和技能竞赛等项目,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求提升创新技能,打造创新品牌,在这种动力的促进下,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真正能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毕竟在少数,高职生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高职院校培育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创新除了自身的天赋素质外,创新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无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高职教育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毕竟积淀不深,加上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性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实践表明,高等教育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传统的教学课堂,要求同一层次同一专业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步调一致地进行学习,既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发展潜力。
二、树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具有创新水平的人才不只在于他创造性的发明了某个产品,产品只是创新或者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新型人才,这才是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如何提升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以目前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抓手,充分体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提倡以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来开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
(一)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
现在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加大丰富与多重组合,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和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等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大大推进了学习的个性化。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学习者内在需求为核心,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自由、充分以及和谐发展为目标而实施的学习活动,根据学习者的个别所需提供最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个性化学习意味着围绕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教学,以及关注发掘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天资。总的来说,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以及和谐的发展过程。(2)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与追求个性化的过程。
(二)个性化学习的原则
1.灵活的学习途径。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它要求教育者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这并不意味着向学习者提供无穷无尽的学习选择,而是要给每个个体的学习者提供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途径。
2.高的期望值。个性化学习要求对每一个学习者都要有高的期望值。家长、教师及学习者本人对学习者高的期望值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业成就的进步。新西兰教育部实施的高期望值计划的结果表明:那些给予高期望值的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此外,该部的另一个计划“最好的事实综合”(Best Evidence Synthesis)的结果也显示,无论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如何,他们对其子女的高期望值都能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产生正面影响。
3.内容的个性化。内容的个性化就是要求系统尊重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帮助学习者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卓越的教育就是人尽其才,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每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4.高度支持的体制。在政府部门的层面上,个性化学习要求教育部门必须促进与支持学习者、家长和学校,使他们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在个性化学习的时代,政府与中央教育机构的职能应该开始转变,取而代之的则应该是帮助学校而不是管理学校,建构满足学习者需要所必备的能力,这对于推进个性化学习非常关键。
三、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分类及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所传授的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工具知识,三是专业知识。例如,对机械工程类学生来说,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和图形学;工具知识指计算机与外语;专业知识主要是指机械学、电工学、材料工程学、控制理论和制造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具知识是创新过程中所必备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主要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转化上。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加快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分析归类,笔者将专业学习中学生不同的学习个性与教学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一)自信型
在教授某项专业知识前,部分学生已经对该知识有了一知半解,甚至已经能熟练运用,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个体就会在学习中展现出自信的个性,给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目标。对于这类学生,需要尊重他们对知识已有认知度的事实,不能按照零起点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否则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会降到最低点。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布置一个符合他们层次的任务,引导协助他们进行任务分解,然后逐步完成,并可以在其中设置困惑点和探究点,让学生不断深入挖掘,把他们从学习状态慢慢转化为研究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大胆设想,主动探究,从学习意识向创新意识的转化。
(二)积极型
相比较自信型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学前未接触过某项专业知识,但他们意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会积极主动学习,希望能有收获,他们一般会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个性。对于积极型学生的教学可采取任务驱动法教学,以教师设计任务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向自信型学生转化。
(三)被动型
除了自信型和积极型,还有部分学生可归纳在被动学习型类别,他们对学习知识无从下手,忧心忡忡,表现出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很没自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期待老师可以从最基础的点上对他们进行引导。针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讲授法,教学重点、难点、小结和归纳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同等的时间里,学生从讲授中能获得远远大于自己阅读所得到的知识量。并且,它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后,教师再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设计相对简单的任务。通过学生的努力和老师的适当引导,一方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更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与民族,还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路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理论,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出求知内在驱动力,学习目标清晰了,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和被动,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养成,加上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在探求和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释放。
曾锡琴,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车理论及创新教育。
G712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2-0053-02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