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与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

2011-02-20

职教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石湖范成大导游词

于 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区域文化与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

于 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区域文化资源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就旅游类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可从导游词撰写、诗文阅读、考辨三个角度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使区域文化融进语文课堂教学。

区域文化;校本课程;中职语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位于石湖风景区,该地区素有“苏州的西湖”之称,其中有极其丰富的吴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走近“拜郊台”“吴城”“越城”聆听吴越春秋的历史回音,走近范成大、姜夔,吟咏《四时田园杂兴》,品赏《暗香》《疏影》,走进石湖去领略湖光山影的美景。就语文教学而言,可以利用石湖风景区这一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区域资源优势,将语文教学与区域文化、实地景观联系起来,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导游词撰写

石湖本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历代诗文都为导游词的创作提供了具体内容。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带领学生置身真实的山水之间进行导游词的创作和现场讲解,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导游员能否受到游客的欢迎,与导游词的关系相当密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其作用有二:一是引导游客观光游览,二是宣传旅游景点。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造性的导游词。试比较下列两例:

例一,“这叫日晷,是我国很早就发明、秦汉时代就已广泛应用的一种计时器,它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的阴影的位置以表示时间。在这晷盘中心的铁针上端是指北极,下端是指南极,晷盘上下两边刻的是时辰,上面时辰由早到晚向左转,下面时辰则向右转。每年春分后看上面的针影,秋分后看下面的针影。这个日晷是明代和清代所置,虽然早已废弃不用,但仍闪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

例二,“这个由石头做的东西叫日晷,发音和‘日轨’一样,是古人用来看时间的‘石头钟’,它在秦汉时就已广泛应用,虽然没有现代的电子钟、石英钟轻便、准确,但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是借太阳光照在铁指针上的阴影位置来表示时间的。指针两端刻的这些字叫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几点钟,但没有精确到分和秒。不过,在两千多年前,世界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能造出这种计时器是不简单的,它说明古人的科学头脑是比较发达的。”

导游词的写作要求是:强调知识性;讲究口语化;突出趣味性;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重视品位。例一和例二讲解的都是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同一件文物,但相比而言例一虽然讲解得比较细致,但因为例二运用了创造性的表达手法,它是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生动活泼,通俗浅白,而不是复述书面资料介绍,所以例二比较生动,其中“石头钟”这个词语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听起来比较形象贴切。

导游词是导游讲解的基础。导游员只有在多方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并正确运用导游词撰写技巧,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撰写导游词的水平,通过优质的讲解提高带团能力。石湖景区的导游词设计要注意广泛收集有关石湖景区的资料。有些资料因为年代久远,会有很多古代常用但现在已经很少用的生僻字,这些生僻字要通过工具书来查询其读音及含义,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僻字,才能在导游词创作的时候把它转化为易懂的口语词汇。涉及到民风民情时应该力争讲得风趣幽默些,如果能适当地运用当今流行的词汇会使得讲解效果更好。

作为本色的田园诗人,范成大对农村生活以及农事非常熟悉。当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时如结合他的田园诗效果会更好。如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第三首:“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纵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其中“寮”这个字比较生僻,它应该读“liáo”,原指僧人住的小屋,此处指农家的茅草屋。如在导游词中介绍到这首诗歌时可以这样讲:为了度过寒冬,屋顶上又添加了一些茅草,墙壁上又抹了些泥巴,整个小屋又破又小,好像一个穷和尚的住处。

二、诗文阅读

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大多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重理工而轻人文,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呼声又越来越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被忽视。我国向来有“诗教”的传统,中国的古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因而在中职学生中开展以古诗文为切入口的素质教育,切实可行。

两宋与明清时期,名人雅士常在石湖风景区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众多诗文,其中以宋代诗人范成大为代表人物。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文字优美流畅,内容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诗人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对农村劳动以及农民淳朴品质的歌颂,同揭露封建剥削结合起来,使这组诗歌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他融合了《诗经·七月》农事诗、陶渊明田园诗和中唐以来关于农家生活的讽谕诗三种农村题材诗歌的传统,在田园诗中同时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描述四季农事和乡村习俗;歌咏农村的自然风景和淳朴民风;反映农民疾苦,抨击封建苛政。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说,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潜相提并论,甚至比他还后来居上。”学习范成大的这些诗歌,仿佛能看到村庄的田园风光,嗅到浓郁的区域气息,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诗人那清新自然的文风,还可以从中感悟到诗人跳跃着的那颗近民、亲民、爱民之心。

三、考辨

学习的大忌是浅尝辄止,食而不化。浅的结果是捉襟见肘,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对错。科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综合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说明某一事物的真相;只有深入其中,找出事物的真相,才能从中得到收获,得到乐趣,得到提高。对于我们常去的景点,我们不能“于熟悉处无风景”,每次都能以婴儿般的眼睛去重新打量它。在打量时勤思考,经常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可能会发现问题,从而尝试着去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水平。

石湖景区与“语文”有关的值得考辨的内容很多。石湖景区内石刻的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与当今流传的版本之间也有不吻合之处。由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范公祠诗碑是范成大的原作原书本,准确性毋容置疑。可是对照现有流传的版本,则可看到有不少与原作不符之处,如从三晋出版社2008.10《范成大集》书中采样。

例一,《晚春十二绝》第一首首句“紫青莼菜卷荷香”诗碑上为“紫青莼叶卷荷香”城里买的莼菜其实是莼菜的叶,而不是全株,它的外形是卷起来的。说明诗人在生活中观察仔细。莼菜的全株是不可能“卷”的。

例二,《夏日十二绝》第二首第三句“稻根科斗行如块”诗碑上为“稻根科斗行如鬼”。第四首末句“绵茧无多丝茧多”诗碑上为“绵茧无多茧多”。

例三,《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碑上却分明写着“卖瓜”而不是“种瓜”。“本来写的就是夏日,江南水乡‘,耘苗’为酷暑之活,桑树成阴也是盛夏之景。此时‘童孙’所见,只能是卖瓜人而非种瓜者,这些‘未解供耕织’的稚子,对三四个月前的种瓜情景印象早已淡薄,而在桑阴下现学现玩的游戏,当然应是‘卖瓜’了。”

于娟,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04-0018-02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石湖范成大导游词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水鲜宴,舌尖上的石湖之美
浅谈杨树育苗技术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文徵明诗咏石湖
恣肆雄强,独白古今——简析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旁征博引做导游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