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1-02-2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共课学习者教材

高 洁

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师范类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问题研究

高 洁

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主要从笔者对现代教育技术跟踪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出发,采用文献法分析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现状,从教学要素角度总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从目标和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结合4个方面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高等师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教育技术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它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陕西教育学院于2010年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对16个班的大二学生在网络教室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程开设前期,抽取16个班的代表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主题是让学习者探讨课程开设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会后笔者总结了学习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模糊。学习者认为该课程的目标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

2.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学习者认为该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制作课件的相关软件,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等。

3.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习者认为理论部分的内容很多,而所需学习的软件也需要操作时间,学习时间严重不够。

4.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少。学习者认为课件的案例分析过程中,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少,不易理解。

笔者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跟踪,发现存在以上问题。对此,笔者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其他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研究现状,得知其他院校也存在不同的问题,笔者从教学要素的角度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受到了重视。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教师教育机构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与此同时,很多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了改革,进行研究。笔者根据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跟踪对问题进行总结,从李秉德先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入手,如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和教师。

1.1 学生

(1)学习者之间信息技术水平不一,对资源利用的程度也存在差异。

(2)组织形式上普遍存在一个班的学习者过多。

(3)学习者是来自于非教育技术的各个专业,由于专业的差异,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结合难度大,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笔者认为,以专业为依据进行分班,确保每个班成员的数量,对学习者提供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

1.2 教学目的

根据不同的层次,教学目的包括课程目的和课堂教学目的。目的通过目标加以体现。课程目的以《标准》中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但是不同的学校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3种类型:

(1)偏技术类。这一类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技术,将教育技术课当作计算机应用和课件制作课。一些院校将网络基础知识,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甚至Excel,Word等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主要内容。对传统媒体(如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视听媒体)、教学设计以及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部分基本不讲授,将教育技术课演变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课,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2)偏理论类。这一类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习者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试图让学习者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与功能,主要是在传统的课堂中以讲授法为主,学习者很少有实践的机会。

(3)技术与理论并重。这一类主要存在于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进行改革的一些学校。目的是使学习者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的优点。这一类存在的主要问是由于内容过多,课时量不够。

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也决定了教学方向。笔者认为课程开设的目标以《标准》中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对《标准》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目的,细分目标,为每堂课确定目标,进行教学。这样避免学习内容过多的现象。

1.3 教学内容

至今,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不少,但是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教材的体系不完善,内容安排不合理,教材编写的意图不到位等。主要是因为全国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据了解,许多学校都使用自己编制的教材,或者购买教材,再对教材的内容加以选择。笔者认为,在教材没有统一的背景下,首先确定课程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考虑不同的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其次,遵循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原则。由于《标准》涉及面广,授课者结合每个地方的特色,以及学习者的专业,考虑课时数的限制,进行相关内容的取舍。

1.4 教学方法

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相关研究中可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有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混合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许多尝试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也有各自的优势。许多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对后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取舍。

1.5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根据文献的了解可知,现代大部分高等师范类学校已成功添置了大量的设备,也具有上网的条件。课程方面,许多院校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课,第二部分为实践课。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教室,实践课大多为网络教室,学习者人手一台计算机。硬件环境除个别学校外,已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是,软件资源紧缺。据跟踪调查可知,虽然联通了互联网,但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相结合的优秀案例非常少,部分学习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资源在课堂上无所适从。

现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很多学校都是利用自己编制教材进行教学,依靠教师搜集信息资源。而教育技术与不同专业相结合又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为课程的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准备资源的过程中也力不从心。笔者建议,全国高等师范类学校联合,形成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开发,另一方面,使优质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6 教学反馈

教学方式的变革使教学反馈也受到了重视。据文献可知,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改革尝试的学校在教学反馈方面,对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视。根据文献可知,对教育技术重视之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和其他科目一样,采取笔试考试为主,而改革后的学校对学习者的要求笔试,更多的是对学习者作品、对学习者课堂教学训练的指导和评价。

1.7 教师

在对这门课程的探索中,个别高校教师集体备课,且不仅有授课教师还有辅助教师。教师的角色也多重化。另外,教师的授课时间也不仅仅是课堂的指导,部分高校因学习时间的限制,因为课上互动少的原因还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如建立Moodle平台。

2 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是与该课程的特点有关,因为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

2.1 综合性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有效应用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它包括理论基础、硬件设备的原理与操作、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等。运用教育技术既要考虑常规媒体,又要考虑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既要熟悉幻灯投影教材、录音录像教材的设计与制作,又要懂得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操作;既要注重媒体的运用,又要注重教学设计与管理。

2.2 应用性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不仅要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养,而且还担负着培训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设计原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软件等,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学科必须体现实用性,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3 交叉性

教育技术学似乎是技术学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但实际上是综合运用许多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教育技术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物理学、电子学、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它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社会科学属性。不是传统的文科,而是融文理于一体、采撷众学科之长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内容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从而也需要更多的探索。

3 总结

据上文分析可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仍处在探索之中。笔者认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更需注意以下几点:

3.1 教学内容可不定,但教学目标必需明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里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如上文所说,课程内容繁多,是由该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只要学习者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能达到教学目标,都是可行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材的有多少版本,关于教育技术的内容有多少章节,最主要的是使学习者有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参读《标准》中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达到目标的内容,进行选择,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3.2 教学方法可不定,但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需明

教学方法是使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无定法,但是教学需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一手抓理论,一手抓实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具有两面性,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技术的实现。主要是使学习者会使用教育技术帮助教学,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所以首先使学习者明白,该门课程的性质,它既不同于计算机技术课,也不同于理论课,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3.4 注重与其他专业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应用到教学中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同样,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专业结合的教学才会使学习者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4 结束语

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探索仍在进行,各高校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程开展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有待推广。

[1] 张楚廷.教学要素层次论[J].教育研究,2000,6:65~69

[2] 衣学勇.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林刚,刘宗国,秦硕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6:71~74

[4] 霍洪田.基于行动研究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90~93

[5] 郑茸.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

[6] 姚丕荣.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62~163

[7]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The normal institute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Gao Jie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n, 710061, China

From some problem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use literature method to analyze normal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It analyzes the question from teaching the elements perspective.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 up problems from the four aspects: goals and content,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normal institute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public class

2010-11-22

高洁,硕士,助教。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编号:SGH10168)。

猜你喜欢

公共课学习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