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舞出你的精彩
2011-02-20福建李淑卿
福建 李淑卿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而习作更是工具中的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习作教学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针对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我认为习作教学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活体验——习作的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酝酿出佳作是绝不可能的。高玉宝从“长工房”走来,《半夜鸡叫》一鸣惊人;王老九硬着老脸“犁”出了弥漫乡土气息的快板长诗,这便是见证。因此我们应把充足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到森林里去雀跃,到草地上去打滚,到菜园里捉毛毛虫……不能因为怕惹麻烦而一味地将他们束缚——洗碗怕摔坏了,爬山怕弄出一身泥来,拖地那还不是帮倒忙……
一看到作文,许多学生的思维往往似乎停止,一切生活似乎随风而逝,觉得无话可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这样的“火眼金睛”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会有。因为心中有爱,才会禁不住沉醉于农家的“风来花自舞,春入鸟争鸣”的美景中,才会为失去家园的小鸟暗自伤神……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是朝气蓬勃的,他所写的作文字里行间一定会止不住地泻下一缕缕阳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摆在了首位,可见为人师者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知晓生活之道,做人之法。而“爱”便是生活的灵魂,我们必须让学生去热爱生活,把文章带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充实文章。 一起来吧,我们的生活多美丽!
二、日常积累——习作的基础
只有千千万万朵浪花才可以汇聚惊涛骇浪,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大量有生命的词语,积累众多有感情的句子,积累构建有个性的篇章的技巧。
作文教学综合地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信息,而其他学科又影响了作文教学。因此,习作中的积累应该渗透到小学的每一学科中,如音乐中美丽的歌词,作品中催人上进的故事,自然中的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知识越丰富,写起作文来便越能得心应手。但课堂上的学习还远远不足,我们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人人都有书可看。“不动笔墨不读书”,日记本不但是学生对读后感畅所欲言的宝地,对生活中有感触之事尽情泼墨之所,更是他们“小试牛刀”的平台。我特别鼓励他们现学现卖,学到的好词佳句趁热打铁在写日记的练习中用一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枯燥的词汇,粗糙的写作技巧如何谱写诗章,只有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勤学苦练方可收获“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景。
三、求真写实——习作的灵魂
以前的作文教学曾一度步入误区,让学生年复一年地写好事、写大事,写有意义的事,结尾还喜欢来笔“画龙点睛”空喊个口号。如此一来便束缚了学生对生活的感觉,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懒于再思考,写起“我的老师”便是带病上课,为学生补课,写起“我敬佩的一个人”又是捡了钱包拾金不昧,雨天让伞舍己为人……老掉牙的事写了又写,这样的习作教学暮气太重。
儿童的感情是最纯真的,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最美好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尽管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爱好、脾气各异。习作里所表达的情感有时会是你一时并不理解的,有的甚至是词不达意,杂乱无章,是你一时无法容忍的。但是他们的初衷和努力往往是我们意料不到的,我们应该俯下身子洞察学生眼里的世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灵的窗户写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自己的悲喜、得失,写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观察、看法等,只要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就行。在表达形式上,篇幅上,命题上也大胆放手,不拘一格。珍爱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创新的潜能人人皆有,关键在于老师如何调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潜在创造性品质。
四、情感激励——习作的动力
细心的老师一定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有的考试成绩不错,课堂上却总是畏首畏尾。有的成绩欠佳,也有“自知之明”,一到讲评作文更是如临大敌。他们就如淹没在茫茫碧草中的“牛羊”“孤芳自赏”,他们缺少的是信心与机会。这时就需要老师们化作一阵春风助他们一臂之力,到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一定会令人惊羡。
首先可在评语上下工夫。“爽口良药更利病,忠言顺耳尤利行”。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水平,让他们都能摘着“桃子”,树立起写作信心,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应注意为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若教师能及时肯定都有可能让学生由此欣喜若狂,信心顿增。讲评课上别忘了也让他们的闪光之处亮亮相,后进生不就不会被冷落了吗?一次习作讲评课时我特意念了一篇被我改得“面目全非”的习作在班上当范文念,然后让学生评议,学生如数家珍地评议后我才公布习作的主人——一名班上的后进生。全班不禁惊讶,之后便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虽然,这多半功劳在我了,可我分明看见他羞涩里掩饰不住的惊喜。从此,他再也不会胡乱地在作文本上涂鸦了。
总之,我们的习作教学只有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