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找米”——小学生习作教学谈
2011-02-20江苏孙传华
江苏 孙传华
作文是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是一种外显行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字里行间应当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充满各种新奇的想法和见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内容问题对小学生作文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主动“找米”。
一、把握时机 为学生“送米”
学生的作文应当是由情而造文,不要只在教材要求时才来写作文,我们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捕捉写作的时机,给学生“送米”,使学生有物可写,有事可言,有情可表。
1.开展活动。喜欢游戏或活动是小学生的特点,为了给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他们所喜爱的游戏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活动过后,再引导学生作文,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记得有一次体育活动课,我让学生分组玩游戏,要求孩子们在玩的时候,记住游戏的名称、玩法,并注意观察周围同学们的动作、形态等,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体会写出来,学生坐在教室里,边写边回忆刚才的游戏情景,脸上时常流露出开心的笑容。不一会,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就诞生了。由此可见,活动是学生作文的摇篮。类似这样做的,还有手工制作,让学生先做做,再说说,后写写。总之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作文不是愁事、难事,而是和各项活动一样是一桩游戏般的事。
2.续写课文。许多课文学完了以后,学生都是意犹未尽,文中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展开各种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续写课文。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相遇可能发生的故事。学了《狼和小羊》,让学生接着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展开想象,想象当凶恶的狼扑向小羊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由于学生有了课文内容做铺垫,对故事中的主角已爱憎分明,所以编出来的故事都充满了正义的色彩,人生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提高。
3.人生感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触和领悟,“情动于衷,行于言。”此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也自会水到渠成。记得有一天早晨,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到校特别早,教室还没有开门,他们就在走廊上玩手拉手的拔河游戏,结果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手没有拉紧,一个学生一下子摔倒了,而且一头撞到了墙角上,头碰裂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几个孩子吓坏了,赶紧找值班的老师把这个孩子送到了医院。这件事之后,我及时开了个班会,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并让学生针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书面的形式交给我,学生有感而发,自然文思如泉,效果非常好。
二、走进生活 促使学生“找米”
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初步认识了什么是作文内容,并感知了作文内容和生活的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找米”的本领。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生活有多广阔,作文内容的天地就有多开阔。于是我在每次作文前总是把本次作文的题目或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去访问,去搜集。
1.留心观察。观察很有必要,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在作文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探索、参与,学生的描写也就更加到位,细致入微。例如,为了让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我在班里组织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她)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行为举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然后进行习作,最后读给全班同学听,猜一猜他(她)是谁。教师稍加点拨,为什么能猜准?猜错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然便能领悟到,写人物应抓住特点,不能千人一面。另外,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荷花,通过视觉,了解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感受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品尝到它的味道。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作文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
2.听闻生活中的事件。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对与自己听到的各种新鲜事都会拿来讨论。今年春天,全国许多地方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为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我请学生在全班以《如果我遇到坏人》为题讨论这件事情,学生的想法一个比一个机智,办法一个比一个好。于是,我就请学生把自己的好想法用笔“记录”下来,回家说给父母听,说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听。由此可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一段段社会生活的剪影便跃然纸上。
由于学生走进了生活,都提前找了“米”,所以作文时都感到轻松无比,作文内容自然具体、充实,可读性很强。
三、广撷博采 学会“储米”
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的重要性,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小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我们要有意识地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会“储米”。
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广阅博览,持之以恒,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将书中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还要提倡、鼓励和指导学生强记部分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终生受用。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书海中采撷知识的浪花,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积淀了文化素养,增强了写作自信。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到作文时,学生就能及时从自己的“资料库”中取出“米”来,随堂下笔,快速成文,有效解决了学生写作愁没有素材的难题。
四、去粗取精 教学生“淘米下锅”
小学生作文仅仅学会“找米”、“储米”的本领还远远不够,要想做出香甜可口的饭,还要学会淘米的炊事功夫。这就是审题、选材和布局谋篇的本领。
1.审题
小学生作文审题,说穿了,就是写作文要从题目入手。就一般审题方法而言,一是抓住关键词,审出题目中的重点,即文章必须突出的部分;二是审出题目中规定的选择范围,包括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人物范围;三是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与要求,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们在指导学生时要注意因题目的内容和要求而异,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克服单调,整齐划一的审题方式。
2.选材
审清题目后,我们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想出自己想写的三个内容,然后从中选取一个(尽量选取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别人很难想到的),比如《我学会了×××》,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洗碗》之类的内容,如果你写《我学会了关心父母,体贴家人,感恩,奉献》之类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3.布局谋篇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什么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或“布局谋篇”。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整篇文章就会一蹴而就。
我们指导学生学会了审题、选材、布局谋篇,自然就能“淘去沙子,保留精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纵观整个作文教学,我们教师应当开放思路,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方法,抓住各种时机,给学生创造作文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找米”,并学会“储米”,“去粗取精、淘米下锅”,成为一名“巧妇”,在写作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谱写人生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