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白板激活语文课堂的尝试
2011-02-20姜岩岩
姜岩岩
电子白板激活语文课堂的尝试
姜岩岩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独特而新颖的交互功能和强大丰富的资源库,再加上它将音频、视频、画面有效地融汇为一体,这就给语文的“教”与“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界面,为促使语文学科“教”与“学”从思想到模式、手段的快速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激活了语文课堂;师生在新的课堂结构框架下,角色因师生与教材、媒体的互动,师生、生生的互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由原来的“要学生学”转变成了“学生自己要学”;程式化的课堂 “教”与“学”的模式已彻底被灵活多样的互动、生成性课堂所代替;也正是因这样的强大功能使语文教学走上了一条快车道。
一、利用电子白板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子白板可立体化呈现丰富的知识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介入课堂后,介于呈现形式多样化的优势,可以使教师摆脱传统的“黑板+口授”的单一模式,为教师借助音频、视频、画面有效融汇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为学生旁征博引或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为加大课堂容量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如,当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枯叶蝴蝶》一文时,文中对枯叶蝴蝶为了生存不断变化自己颜色的部分语句,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发自内心地想知道枯叶蝴蝶真正的样子。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百闻不如一见。此时,如果教师借助画面或PPT、视频课件给学生直接呈现出这种蝴蝶在不同环境下变化后的颜色,学生一下子就会形成深刻印象,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口舌;如果能借助画面或选取视频片段再配以声音,制成动态的课件,那学生学起本文来将会十分的轻松,理解效果也会格外的理想。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核舟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将网络图片或视频资料中搜集到的核桃放大后的图像给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来;也可以用一个形似的陶工艺品替代文中所描述的核舟,利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呈现给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换角度),让学生在空间上建立起立体感后,顺着课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对照实物在白板上一一地把课文内容对应在实物上。这样,学生学起来的脉络就变得比较清晰简明了;学生借助这样的立体展示,领会、巩固起文中的字词句等相关知识的重难点,也会变得有章可循了。
三、利用电子白板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学习内容以画面、PPT、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快速领悟情感、把握知识,在互动交流中快速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社戏》一文时,全文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述描写“我”与一帮农村同龄孩子看社戏前后的故事,发自内心地歌颂了村民的热情、仁厚、淳朴、善良,赞美了农民孩子的热情、淳朴、聪明、有才干,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农村生活、对农民的真挚的热爱之情。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写的这几件主要的事情——“因看不成戏的内心焦急万分;作者与一帮同龄朋友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归途中偷豆、烧豆、剥豆、吃豆、事后谈豆”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与作者同样的心情——“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文中写的“因看不成戏的内心焦急万分”设计成图文并茂的人物对话PPT,以这样的PPT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对文中场面、人物心理感受进行讨论分析,从中使学生对文中一帮农村孩子急朋友所急、对人真诚热情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此萌生的“平桥村是乐土”的缘由。
教师将“作者与一帮同龄朋友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归途中偷豆、烧豆、剥豆、吃豆、事后谈豆”这两部分需要用到的素材,如声音、画面、音乐等搜集准备好,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就这一部分设计成简短的课本剧(可编配一定的画外音——旁白),然后各小组在班上进行表演并相互点评。学生通过组内、组间的充分互动交流,就可以较好地把角色的出场、表演跟文中“孩子们”的心情、语言、动作方面的反应尽可能地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作者的“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的说法产生更加深刻而鲜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作者把平桥村说成是“乐土”的内心感受。
姜岩岩,本科,中教二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语文教学借助的文本载体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不同的作品,其背景各不相同;文章或写景状物、或借景抒情、或叙述描摹,通常大多借助具体典型的环境在一定氛围中塑造形象、展开情节、表达主题,此时,利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再现出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导入的设计,可借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奏的音频来做背景音乐,借助图片结合动态视频方式呈现陕北黄土高原自古作为边关要道,起着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纽带作用,穿插介绍秦始皇统治时期蒙恬为防止匈奴入侵,率30万大军镇守陕北;北宋时期范仲淹、沈括等曾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在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迅速地对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产生别样的感受,学生会在进入课文的起步阶段就快速地把安塞腰鼓上升到“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为下一步对它的“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进行更好地理解做好铺垫。
借助电子白板设计的这种导入形式,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较好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出学生探求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