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Class平台的教师团队备课的研究

2011-10-24蔡瑞山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4期
关键词:教研组个体教室

蔡瑞山

☆业务培训与队伍建设☆

基于eClass平台的教师团队备课的研究

蔡瑞山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学校努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培训,校本教研、名师带徒等多种举措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师资力量仍很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学校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

1.近5年教师理论学习情况调查,见表1

表1

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请专家培训的数量来看,基本上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需求。

2.学校对48名语文教师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备课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从教学备课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教师还没有把学到的理论及新课改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理论水平的提升与课堂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形成正比的关系。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学校认为,研究备课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现实中,学校传统的备课大都是个体独立完成,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教师群体不能形成一个团队或一个组织,而要真正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需要形成组织,需要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基于此,我们借助eClass平台,开展了网络备课研究活动,旨在通过eClass平台,真正建设一个富有生机的学习型组织(团队)。

二、相关概念的说明

1.eClass备课平台

eClas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软件平台,好比是一个未装修的房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有用的研究教室。我校开发了与备课有关的功能,称之为eClass备课平台,这个备课平台主要由3部分构成,即教研组讨论教室(如五语教研组)、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教师共同备课的教室)、教师个人备课资源储备教室(平台名称为“内容”)。

2.教研组讨论教室

教研组讨论教室包括一语讨论组、二语讨论组、三语讨论组、四语讨论组、五语讨论组、六语讨论组。各讨论组包括“文本分析”“教学反思”“干部评课”3个板块。

它的优点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教师间通过相互浏览,能有效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研究的目的;二是干部通过全过程跟踪,能有效实现时时监控、引领、激励的目的。文本分析、教学反思、干部评课。

3.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教师共同备课教室)

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建立在“教师资源—档案—教师共享地带”菜单下,它包括: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全部内容,其层级结构是,第x册→第x单元、单元检测卷→第x课→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整理、文本分析、流程设计、教学课件、课外延伸。

它的优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内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师之间,中心小学与完小之间资源的共享;②教研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发若干“项目”,使用灵活、方便;③可以有效为中心小学教师搭建共同研究的平台。从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梳理,文本分析等5个方面整体把握一篇课文,呈现出研究过程的的系统性、全面性。

4.教师个体备课资源储备教室(内容)

教师个体备课资源储备教室建立在“教师资源→档案→内容”菜单下。它的各级菜单内容与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内容相同。

它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教师个体备课资源储备教室内容是对教师共同备课内容进行了重组、补充、完善后为己所用,因而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个性化。

② 教师个体备课资源储备教室只有教师本人及相应的教学干部可以浏览,其他任何人没有访问的权限,这样将有利于教师给自己储备一套完整的教学备课资源。

5.eClass平台备课流程

eClass平台备课流程指教师完成一套备课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备课步骤:

第一步:教师个体进入教研组讨论教室依据学校制定的《eClass备课标准》独立做文本分析;

第二步:教师团队进入教室共享地带研究教室围绕知识点、文本分析、流程设计、教学课件、课外延伸5方面系统研究教材;

第三步:教师个体进入个体资源储备教室将共同备课的内容重组、补充、完善,为己所用;

第四步:教师个体再次进入教研组讨论教室撰写课后反思。

在教师个体及团队备课过程中,所有教学干部可以随时进入3个教室查看教师备课情况,同时予以指导、激励等。

三、eClass平台备课的本质性分析

eClass平台备课,要求教师个体及团队要对整个备课过程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分析文本、流程设计、数理知识点、课外延伸、教学课件等5方面整体把握,改进传统的备课形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使备课研究深入、务实,能力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团队和个人的自我超越,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区。

1.eClass平台备课体现了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教师备课的第一步是提前一周备出所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是教师个体行为,主要考察教师个体独立研究文本的能力。因每个教师的个人素养及教学经验不一样,因而教师做文本分析也是千差万别,通过使用Eclass平台进行网上备课,教师则有了一个相互借鉴,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有了一个分享资源的平台,这对教师的发展无疑起了一个潜移默化地影响。

2.eClass平台备课体现了组织(团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备课的第二步是每周一下午进行共同备课,这个共同备课是在教师个体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团队成员首先进行文本分析的交流;其次分别就知识点、流程设计、教学课件、课外延伸的内容进行分解研究;最后将这些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上,作为集体的资源供团队成员共享。分校教师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不能每次参与中心小学团队的备课,但是通过浏览、学习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的内容,保证与中心小学教师同步发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在网上交流,或在分校内部进行教研活动。这样共享地带研究教室就成了组织或团队的研究平台。

这种研究过程,体现了分享、交流、反思的组织学习的本质。同时,组织成员之间的学习是建立在“摸得着”的备课载体上的,是建立在一种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实现了一个以组织学习促进组织不断发展的目的。

3.eClass平台备课体现了个人资源积累及重组的过程

教师备课的第三步是提前3天完成个人资源的积累和重组,也就是教师可以从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提取有价值的资源为自己所用,也可以根据实际对共享地带研究教室的资源重组、补充、完善后为己所用,最终达到个人资源积累。

4.eClass平台备课是一个有效监控、引导、激励的过程

eClass平台中教研组讨论教室,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师的内容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因而它既可达到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监督和激励,又会达到教学干部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引领。学校自己出台的《常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规定了每名教学干部、骨干教师每学期评课不少于30节。全校共有教学干部及骨干教师13人,一学期的评课数量就达到近400多节,这样就能很好地起到监控和引领作用,同时规定每个教学干部每周网上浏览不少于5个小时,保证了教学干部深度参与eClass平台备课研究的过程中去。

另外,基于eClass平台本身的功能,教学干部能够随时监控到教师进入教研组讨论教室、教师共享地带研究教室的情况,保证了对全校语文教师备课情况的全程监控。同时学校又能够对所有教学干部及骨干教师的网上浏览时间及评课情况进行监控,保证教学干部工作的实效性。

eClass平台备课这一突出的特点,一方面使组织管理实现了扁平化,所有教学干部参与到了团队的研究中去,打破了层层管理的模式。教学干部、教师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但同时又是主要参与者。这种组织管理变革也最终极大地促进了组织(团队)的发展。

蔡瑞山,本科,小教高级,副校长。

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

稿件来源:“万讯杯•我与教育装备”征文。

猜你喜欢

教研组个体教室
“313”教室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