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题训练
2011-02-20蒋玉军
蒋玉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富士康”背后的心理调查
自深圳“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后,打工者的心理引起社会的关注。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最近完成的一次“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试图从这个窗口了解新生代工人的心理特征。
据了解,此次调查覆盖深圳全市,渗透到各个区域和行业,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形式。问卷发放有直接到企业和随机两种,对15个街道办事处、167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人数达到26020多人。
调查发现,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比例已达73.8%,他们除了具有与老一代农民工相同的吃苦耐劳、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外,他们在就业、生活、素质和观念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也有着一些差异,基本上代表了当下新生代民工的面貌。
调查显示,老一代农民工中男性员工占62.1%,女性员工占37.9%,男性比例明显较高,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这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男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大于女性,现在无论男女都成为打工的主要人群,也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已不是很多。
劳动力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来源于四川和湖北等地,而新生代来源于广东、广西的比例大幅上升,说明新一代农民工长距离跨省流动减少,而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他们大部分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受过高中教育的要多于受过初中教育的,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
调查也显示,新一代农民工并没有摆脱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这个群体依然吃苦耐劳,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着加班现象,有89.2%人需要加班。
无论新老两代农民工都面临着背井离乡、不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现状。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6.8%的人居住在公司集体宿舍,在城市中更倾向于依托乡缘、血缘关系结成较为封闭的社群,形成了一个同质性较强的老乡圈和亲戚圈,社会交往圈子比较狭小。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希望找到一份有发展前景工作的有60.7%,希望找到一份收入更高工作的有48.3%,希望创业当老板的有32%。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比较相信自我奋斗,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更渴望在城市长期生活,更渴望融入城市。
关于就业稳定性差,可以从新老两代农民工对比的两个数据进行反映:第一,最长工作年限对比。老一代农民工在一个单位最长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7年,新生代在一个单位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3年;第二,更换工作的频率对比。新生代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老一代平均每年更换工作0.26次,可见新生代更换工作更加频繁。
在打工原因上,老一代农民工打工目的第一是提高收入,第二是出来闯一番事业,打工仍属经济型。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目的第一是出来闯一番事业,第二是提高收入,打工目的兼有经济型和发展型。
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收入的要求和预期并不高,也可以说是比较理性。在目前的收入状况下,他们认为自己的合理月收入应该在2000元以下的竟然高达46.3%,他们的理想收入也不过是4200元,与深圳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基本相符。
工厂的“孤岛状态”也使当今外来工存在很多与以往一样的心理问题:缺乏归属感,失落自卑,收入无保障,被剥夺感,以及焦虑忧郁。在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上,新老两代农民工都对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政府将城乡居民同等对待。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时,新生代更信任媒体,法制意识强,很多人通过换工作的方式来用脚投票。
新生代已经构成了工人的主体,我们政府和社会要适应新生代的变化,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其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本调查报告写作缘于深圳“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本文旨在解剖新生代打工者的心理实际特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B.新生代打工者的人员构成跟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没有老一代打工者吃苦耐劳、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但他们的头脑与理念比过去打工者强得多。
C.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他们对工资收入要求不高,这表明他们出来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非是生活所迫。
D.新生代民工就业稳定性差,这表明他们不安分守纪,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们的不成熟性和心理浮躁。
E.本调查报告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这表明作者取得大量的一手的调查资料,因此,这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根据报告中的信息,请谈一谈新生代民工与老一代民工相比,其不同点有哪些?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报告运用材料说明观点,或用典型事例,或用精确数字,或作比较,请就本文的写作特点,选择一种方法加以分析,并指出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和你生活中的认识,谈谈面对新一代民工的特点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阅读下面的人物传记,回答后面问题。
汪曾祺的四绝
葛红兵
汪曾祺是个新式文人,受过新式教育,脑子里有非常开通的社会情怀。另一方面,汪曾祺又是个老式文人,他的精神禀赋是老式的,比如他的人格理想,从他的《岁寒三友》等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渴望的是松、竹、梅式的传统人格,义气、高洁、含蓄。他的社会理想也近乎是儒家的,大淖边上那种田园、宁静、情景交融的生活,就是他的理想世界了。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崇尚和谐美,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与心,和谐的都是他爱的,而不和谐的,都是他回避的,他不避讳反映和看见那些不和谐的因子,但是,他总能在那些不和谐的因子里发掘和谐的要素,并且让那些要素充分发酵,形成更大的合力,《大淖纪事》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有失措,有打击,但是作者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所以里面的难处都是可以克服的,而里面的“好处”却都是在不断生长着的。
所以,汪老的第一绝,就是他的文学,他在中国的文学田园里种上了一块苏北的小园子,这个小菜园看起来小,没有洪钟大吕,因为他不是大庙宇,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大草原的疾风暴雨,他是小的,和风细雨的,这块小小的园地,接续了苏北的血脉,接续了苏北人的人生理想和境遇追求,在20世纪中国风雨飘摇的大千世界和文学天地,这片小园子的价值不能低估,相反是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汪老还有另外三绝,对他另外的三绝,我是从在一个朋友家里看见他一幅画开始的。那是在四川成都,一个做文学出版的朋友家里,一进门,就被墙上的画吸引了,过去细看,却是汪老的大作。我平时好写个字,画个画,自己弄不好,但是,对弄得好的是非常佩服的。汪老爷子那幅画很随意,一蔓瓜藤,一只老瓜,没有什么光鲜的地方,但是,怎么瞧怎么感觉那就是一景。画上有题诗,内容记不得了,只是从此,汪老的字和画、诗就落在了我的脑子里。
我觉得,在中国,做文学,不会诗,不会画,不会字,那是称不得文人的。文人么,怎么能只会打电脑呢?随着文学让位给影视,文学越来越边缘,真正的文学精神,就不能只是为社会喊激进的口号,为杂事奔波,那有影视去做,现在,文学越来越成为一方小的世外桃源,这里可以安妥于人生情趣,这里可以安妥于不合时宜的生活理想,这里可以安妥于远离尘嚣的私人追求。如此这般,汪老,实在是走在我们这些人的前面很久的,他的追求,印证了一个时代的状况。
然而,这些又都不那么容易。我对汪曾祺的感情,最早来自王干,他是苏北人,是汪曾祺的老乡,很推崇汪曾祺的作品。那个时候,我还在“现代派”阶段,迷恋叙事的圈套什么的,并不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小说。后来,我想写一部关于故乡的小说,试了两种法子,写了两个中篇《人有魂》、《过年》,找了江北作家几乎所有的作家作品来读,包括当代的一些朋友的作品,比较好的,如《玉秧》、《元红》等等,佩服得紧,同时也越发佩服起汪曾祺来。那个魂——对乡村生活的魂灵的把握,对中国人的生命意志的把握,少有人能企及。我曾经用他的《岁寒三友》,一个很小的短篇做考题,来出研究生入学试卷,可惜,十几份答卷,只有一份是答到点子上的。一方面是可见当代的大学文学教育,是个什么水平,多数是被那些术语和名词给吃成了傻子,读了中文系,反而是不会读小说的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汪曾祺的掘见,的确是需要用一份悟性和年龄来对待才成的。后来,我去了高邮等地,专门访访他老爷子的地界,开始慢慢地熟悉了他笔下的人物。
可惜,我生也晚,不及与汪老交游,好在现在研究汪老的不乏其人,比如苏北的《一汪情深》就很不错,而苏北小说界也代有才人出,毕飞宇、鲁羊、罗望子等都是非常出色的。苏北的文学不会没落,汪老的精气神就一直会流传下去。
(《华夏散文》2010年第八期)
1.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其中最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说汪曾祺是个新式文人,接着又说汪曾祺又是个老式文人,这样的表述明显存在矛盾,这是作者在写作中思维不够缜密的表现。
B.汪曾祺内心崇尚和谐美,他总是能反映和看见和谐的要素,而看不见不和谐的因子,并且让那些要素充分发酵,形成更大的合力,《大淖纪事》即为一例。
C.汪老在中国的文学田园里种上了一块苏北的小园子,这是一个形象的比方,说明汪老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大多数来自这个园子,写作的范围很小。
D.文中说,“汪老爷子那幅画很随意……画上有题诗,内容记不得了”,这表明作者对汪老的作品并不欣赏与关注。
E.作者认为,文学应安妥于人生情趣,安妥于不合时宜的生活理想,安妥于远离尘嚣的私人追求,汪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2.联系本文说说,汪曾祺主要有哪“四绝”?请概括回答。
答:_____
3.文中画线的段落主要讲了什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上的作用?
答:______
4.文章开头说“汪曾祺是个新式文人”,接着又说“汪曾祺又是个老式文人”,这样说矛盾吗?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____
三、阅读下面的人物传记,回答后面问题。
吴清源
川端康成
手持大雅的《五君咏》,我又一次来到青村的座席旁。邻座的吴九段醒来了。他在高冈与藤泽九段赛完第十盘第二局,现在踏上归途。这一局吴九段执黑败北。后来,吴九段来到我的座席旁交谈。我对他说,连专业棋手都被吴先生杀败了,我们业余的怎敢挑战?以前,文人围棋会的会员们曾与他下过五子棋,只有砂子屋书房的山崎刚平一人取胜。吴九段想了想我说的话,提出用国际象棋大师的方法,即高手与几个人同时对阵。说着说着,吴九段兴致高涨,_数出了半岛、_村松、火野、梅崎这些熟识的作家,说是五人为宜。_棋盘要是一字排开,高手走来走去,坐下又站起,太累。于是,五个人围成一个半圆,吴九段坐下也可以环顾五盘棋局。我本不甘心被划入五人中去,但又无可奈何。_吴九段走不赢,就提议下__四子棋。这样的话,作家恐怕没人能赢。吴九段对此兴趣盎然,说到正月时再下,还说在日本倘无人尝试此举,可以作为多人训练方法。
吴九段回忆起十年前与我们夫妻去南伊豆的下贺茂温泉,后又去妻良、子浦等地。他说当时的照片都被烧掉了。在下贺茂的伊古奈旅馆夜谈时,吴九段曾突然问起我,如何能写好小说。我一下子答不上来,便反问如何能下好围棋。吴九段只答了一句:要做到头脑清净。其实,写小说大致亦应如此。不过吴九段的明确回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天深夜,吴九段还谈起了佛教、神道以及其他宗教。几年之后,他成了玺光教的俘虏。虽然令人百思不解,但可断定与其夫人有关。夫人纯真无瑕,是位虔诚信徒。吴九段亦有向佛之心。比起将棋名人木村,吴九段更是一位悲剧式的天才。他如今仍在箱根的山中过着简朴清静的生活,不为世事所扰,每天对弈读书,俨如超脱凡尘之高士。在旁人看来,那种高洁难免具有某种悲剧色彩。
围棋天才以博弈度过一生,也确实有些费解。吴九段脱离玺光不久,曾与作家座谈,我也问过他。不过他当时以至现在都相信神与灵的存在。或许那神本是无名的神,那灵则是无处不在的灵,抑或是苍天之神、道教之灵。从吴九段脸上可否看到中国古画的高士风貌?
与吴九段熟识的作家们也对他颇有好感,并尊敬他,并非只为棋艺,更为其风骨与品格。每次与他见面我都深有所感,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可使自己精神境界清新流畅。我上了年纪,看到如此雅士越来越少却无可奈何。年轻人中有吴九段这样的人才实为难得。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恰似与高士相见。此外,不能认为室町、奈良时代与现代的自己无缘。与其说那是传统,毋宁说它就在身边,栩栩如生。因而,今人亦有幸作为巅峰时代的一员,观赏某种艺术,这是超时空的生命延续。阅读古典文学,也是如此,不过文学没有触感。
智积院的瀑布图、高桐院的山水图等,看似宗教绘画。但我不知它是宋画还是元画。有观点认为,宋朝山水画即属宗教绘画,亦有将山视为神者。山为祭神之处,离天最近。赏画之余,始知所言极是。那瀑布亦为天地之命、自然之灵。梁楷的雪景亦属此类。宗教美术或者令人体味宗教精神的美术,最最令我感动。因此,今后在文学之中也将追求信仰。日本古时曾否有过高深的宗教文学?令人怀疑。奈良、藤原时期的佛像、佛画、佛具或佛教建筑等等,在纯文学中何曾见过?又如《源氏物语》,既可视之为佛教文学,又可视之为反佛教文学。其宗教思想并不浓厚。若将当时的诗歌视为纯文学,那么诗歌形式是否难以表现宗教思想?或已表现出宗教思想,只是我们后人难以充分地读懂这些思想?镰仓·室町的文学几乎全有佛家味道,但能否像美术一样出色?可以认定,在美术崛起的桃山时代,日本并不拥有文学。
由信仰中创造出来,又成为信仰对象的宗教美术,必然使我衷心向往。在此之前,我常思考文学的来路与去向,也思考作者个性的界限。天才的年轻古董商如果拥有井户和长次郎的茶碗,他就不会再要别的东西。我是因为贫穷才说这种话,可是这话没错。井户的作品在电灯光下也会映现出美丽的橙黄色。我彻夜观察,不时慨叹。长次郎没有暴露作者的毛病,非常出色。乐茶碗已完成第一代。文学恐怕也是如此。拥有井户和长次郎便别无它求。总之,必须与最出色的美同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的开头写“手持大雅的《五君咏》,我又一次来到青村的座席旁”,旨在预示吴清源伟大的人格,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主人公分外敬仰之情。
B.本文作者认为写好小说的前提条件是头脑清静,吴清源认为下好围棋也是如此,这表明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好的心态,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
C.吴清源后来成了佛教的教徒,这跟他的夫人有必须的联系,因为她的夫人本身就是一个信徒。
D.作者认为吴九段是一位悲剧式的天才,是因为吴清源至今还在箱根的山中过着简朴清静的生活,不为世事所扰,每天对弈读书,超脱凡尘。
E.认识吴清源的作家们对他颇有好感,并尊敬他,并不是因为他高超的棋艺,是因为他的美好的品质。
2.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效果。
答: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尊敬吴清源?
答:______
4.文中写道:“与吴九段熟识的作家们也对他颇有好感,并尊敬他,并非只为棋艺,更为其风骨与品格。”请结合本文,探究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答: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 D (B项中的“没有老一代打工者吃苦耐劳、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表意跟原文正好相悖;D项中的“心理浮躁”属于无中生有。)
2.①教育程度较高;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③渴望融入城市;④更换工作更加频繁;⑤法制意识强。
3.列数字。列数字能准确地反映出具体情况,使事情简单明了,产生文字叙述难以达到的表达准确、一目了然的效果。如“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比例已达73.8%”“、希望找到一份有发展前景工作的有60.7%”、“新生代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等等一系列具体数字清晰明了地说明了新一代民工的特点与现状。
4.政府应通过产业制度、福利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的安排,给出一些具体的措施:首先,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变生存困境,进行最低工资立法,加快集体谈判立法;其次,发挥工会作用,改变劳资关系失衡局面,加大工会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消除制度性障碍,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公民权;实行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率,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农民工公寓,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心理疏导。(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
1.B E (A中的“思维不够缜密”、C中的“写作的范围很小”、D中的“并不欣赏与关注”表述都不符合文意。)
2.汪曾祺的四绝:一是他的文学,二是他的画,三是他的诗,四是他的字。
3.第一问:这一段落主要讲了汪老的第一绝——他独创的文学风格。第二问、第二问: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如将“自己的作品特色”比喻成“一块苏北的小园子”,形象而生动;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这个小菜园看起来小,没有洪钟大吕,因为他不是大庙宇,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大草原的疾风暴雨”,更加突出他的作品风格的别致与美丽。
4.作者这样说不矛盾。因为说汪曾祺是个新式文人,主要是由于他受过新式教育,脑子里有非常开通的社会情怀。说他是一个老式文人,是因为他的精神禀赋是老式的,社会理想也近乎是儒家的。
三、
1.A B (C项,吴清源加入的是“玺光教”不是“佛教”;D项,文中相应的表述是“比起将棋名人木村,吴九段更是一位悲剧式的天才”,有个前提是相对“木村”而言,没有这个条件便不完全符合文意了;E项,应将“并不是”改为“并不只是”,一字之差,意思便大相径庭了。)
2.运用白描的手法,叙写了吴清源与几个作家下棋中的乐事,动作描写没有刻画的修饰,自然,朴实,干净,利落。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吴老跟作者等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吴老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
3.①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成为超级棋士,创造了日本围棋界所称的“吴清源时代”。②老年的他更抛弃其功利性,改为提倡其艺术价值,揭示围棋的高远境界。③吴清源对围棋的热爱相当纯粹,他能将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让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为有这种精神,他才能战胜所有的困难、挣脱生活的束缚。
4.这是一道探究题,只要自圆其说、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示例:①在当今的世界中,人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我们从吴清源身上就看出了这种精神──对自己所追求事情的执著与坚持;②有了这种精神,大家才能超越社会环境的束缚,达到自己的目标;③这种精神谈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吴清源做到了,这就是对自己、生命、社会的尊重;④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