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书法教育理论研究的成就与局限

2011-02-20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张卫东

中国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书论人生观古人

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张卫东

古人的书法教育理论成就在于:提出了学习书法的“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养心益智”等理念。其局限是没有以书法演进的节奏进行书法教育,并运用书法演进的节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书写者的个性之书,也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或总结。

纵观历代书法论述,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书法教学经验论,在书法教育方面,基本上找到了书法教学方法的本质所在,对汉字造型的内涵、审美旨趣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培养书写者在书写时感觉的敏锐、心态的从容,指导书写者对书法这一艺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综合、思考、感悟,结合自身的精神追求,选择、凝练自己的书法审美理念等,但是没有从书法的演进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书写节奏上进行书法教育的系统研究,没能达到精确的程度。 如:蔡邕的《九势》《书论》、王羲之的《书论》、成公绥的《隶书体》等。二是书法审美、书法与哲学、禅宗的联系,没有说明如何系统地培养书写者的书法审美,虽然有零星的只言片语,但不细致也没有深入剖析。如:孙过庭的《书谱》、徐渭《玄抄类摘·序说》等。三是书法杂谈,多属吹捧附会之词,浩如烟海。如:袁昂的《古今书评》、项穆的《书法雅言》、周星莲的《临池管见》等。古人能达到“教书育人”的高度,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这就是古人的成就。

所以古人书论中论述笔法、章法、墨法,仅是基础,关键是论述 “心法”。发自内心,真正享受到书法的乐趣,培养乐趣。如教孩子临摹画形,以像字帖为能事。这样,在童年学的仅仅是知识,没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书法的美,更没有与书法形成共融。而且,如果一味地追求形似、表扬其聪明,会助长孩子爱慕虚荣或炫耀一时之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书法的那点感情渐渐消退,知识也逐渐淡忘,等到了青少年的时候,学到的那点知识就所剩无几了,而且会以此“坐井观天”,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和效果,根本谈不上明朝王阳明提出的“明心见性”了。

古人将书法技能与人生观混为一谈,这其中有一点合理的成分,但也有不精确的成分,因为这二者是不等称的。书写技能的知识是智商可以达到的,而人生观集智商、情商、人格追求、对人性的理解和所持的态度、对社会的面对方式等众多内容。尽管书写技能的水平高低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能反映出书写者的人生观中的部分内容,但是,不是可以按照规则推理和论证的,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如蔡邕的《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接着论了笔画书写的九个要点,而没有论述书写的节奏、文字演进的节奏与书写者内在的节奏如何能相契合,更不应该将自然论、阴阳论、精气神论等覆盖到书法的教学上来。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书论人生观古人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好玩的古人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隋唐五代书论
元朝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