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1-02-20周海金

关键词:喀麦隆文化交流文化

周海金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011年是中喀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喀关系日益密切深入。随着新时期中喀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喀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交流与互鉴也成为日益迫切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文化交流合作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探寻新时期中喀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喀关系的发展走向和持续推进。

一、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成效与特点

当代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4年1月浙江省在雅温得和杜阿拉举行的工艺美术展览正式拉开了中喀文化交流合作的序幕。同年12月,武汉杂技团在杜阿拉的精彩演出获得了喀麦隆5000多观众的热情欢迎。20世纪70年代是中喀文化交流的起步时期,双方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是很频繁,但是已经涉及一些领域。中国分别派出杂技团、体育代表团、武术团和足球队访问喀麦隆,喀方也派新闻代表团、男排和女子篮球队访问中国。

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喀文化交流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3年5月文化部顾问陈辛仁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喀,并同喀麦隆新闻、文化部长纪尧姆·布韦莱于6月2日在雅温得草签《中喀1983-1984年文化交流计划》。同年9月,文化部顾问陈辛仁和喀驻华大使临时代办在北京签署了《中喀政府文化交流1983-1985年度执行计划》。1983年10月,中国电影周首次在雅温得举行,放映了《丝路花雨》、《神秘的大佛》、《喜盈门》、《孔雀公主》。此后又分别于1987年、1989年和1991年举行了三次中国电影周。

这一时期,双方交流合作的内容和领域较之70年代已有很大的拓宽,交往也更为频繁。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喀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达38项之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双方艺术团互访、文化部门代表团互访、举办电影周、赠送乐器等文化用品、签订文化交流协议书和文化合作协定(共签署3项文化交流协议书,2项文化合作协定),并派出教育考察组和电影公司业务小组赴喀麦隆实地调研。1992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应喀麦隆驻华大使邀请,赴喀拍摄国庆活动和西部风光。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喀文化交流合作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使中非文化交流提升到新的水平。2001年,喀麦隆文化国务部长奥约诺率喀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访华。

2004年,“中华文化非洲行”的第二站便是喀麦隆,7月19日,中国刺绣展和《锦绣中华》图片展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喀麦隆文化国务部长奥约诺为开幕式剪彩,他高度评价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并指出,此次展览是让喀麦隆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创新、了解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好机会。此次展出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

2005年9月,应喀麦隆文化部长邀请,中国文化部派遣由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演员娜尔斯和北京舞蹈学院编导蒋可钰组成的培训小组赴喀麦隆,配合喀文化部重新组建其国家舞蹈团。原喀麦隆国家舞蹈团成立于1977年,由于经济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困扰,长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喀麦隆政府一直希望将其复兴,并多方寻求合作。我国文化部十分重视该合作项目的进展,曾向喀文化部赠送了13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了312平方米的舞台专用胶地板及配套胶带,大大改善了训练环境。三年里,两位中国舞蹈教师克服了伤病、文化等重重困难,毫无保留地向喀麦隆演员传授舞蹈和编舞技能,使喀麦隆国家舞团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一年一个飞跃的奇迹,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帮助喀麦隆政府重建国家舞团的重任。

近年来,中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国在喀麦隆举办了多场大型的图片展、面具和少数民族服饰展,以及各种武术、杂技、歌舞等艺术表演,得到了喀麦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2006年,中国驻喀大使馆在喀国家博物馆举行《和谐中国:追求与梦想》大型图片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2007年9月24日,中国驻喀大使馆在雅温得喀麦隆国家博物馆举行“北京欢迎您”大型图片展,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图片展共展出60余张图片,主要展示了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情况,让喀麦隆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欣赏中国人民的激情和决心。

2008年,中国政府再次与喀麦隆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二○○八年至二○一○年执行计划》。

在“2009中国文化聚焦”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期间,中国“东方魅力”艺术团分别于9月20日和22日,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会议大厦和杜阿拉为喀麦隆观众献上了精彩的中国文化盛宴。中国演员美轮美奂的舞蹈、神奇迷人的武术和令人惊叹叫绝的杂技表演,一次又一次倾倒了全场观众。“东方魅力”艺术团所到之处,都掀起了当地的中国文化热。

2010年,为配合文化部部长蔡武访问非洲,庆祝喀麦隆等非洲国家独立50周年,中国少林武僧团于5月18日至31日赴非洲三国进行文化交流。5月21日,中国少林武僧团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进行了一场中国功夫表演,武僧团圆满的演出不仅为喀麦隆的国庆活动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再一次激起了喀麦隆民众对中国武术及中国文化的喜爱和追捧。

自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喀两国的文化交流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高质量、高频率的文化交流活动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极大地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30多年来,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喀麦隆主流派高度评价中国,赞赏中国文化。喀麦隆文化国务部长奥约诺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他对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现代先进的思想都很感兴趣,并称中国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多彩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奥约诺早在法国学习时期就读过《老子》、《庄子》和儒家的一些著作。20世纪60年代,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还反复阅读过毛泽东的“红宝书”。他特别提到,毛泽东的对立统一理论对他认识和分析问题有很大帮助。喀麦隆现任总统比亚也曾于1987年和1992年来华访问,并于2003年9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比亚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并赞赏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2007年与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比亚表示中喀关系建立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坚实基础之上。多年来,中喀人民友谊不断深化,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成果丰硕,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喀方深表满意。比亚还宣称“中国是喀麦隆伟大的朋友,喀麦隆是中国的忠诚朋友。”[1]

2.中喀政府和官方的交流合作活跃。中喀双方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尊重对方的文化与艺术,以国家的力量积极推进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喀双方互派了高级别的文化访问团,双方重要的文化团体、知名人士、著名演员到对方访问。中国还与喀麦隆签订了文化交流的友好协议,形成了以政府间交流为主渠道的中喀文化交流与合作模式。

3.双边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多年来,中国同喀麦隆互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艺术展览及文艺会演达数十次,参展的内容和水准越来越高。歌舞、杂技、武术等各种文艺演出也是日益频繁,且规格越来越高。

4.中国艺术家对喀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从2005年开始,中国舞蹈家辛勤耕耘3年,让沉寂了20多年的喀麦隆国家舞蹈团重焕活力。如今的国家舞团已成为喀麦隆文艺界的标杆,曾经稚嫩的舞团演员已迅速成长为成熟、有独立编舞能力的艺术人才。两年来,喀麦隆国家舞蹈团创作了17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并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赢得了各方赞誉。喀麦隆总统出访法国、赴加纳出席非洲杯足球赛、赴日本参加日非论坛期间都指派舞蹈团随行表演。北京奥运会期间,舞团两次应邀访华,参加了大型文艺演出“相约北京”的开幕和闭幕晚会,获得中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国家芭蕾舞团的重生成为中喀文化艺术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成功范例。

二、中喀文化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文化交流是中喀友好合作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政府、领导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中喀文化交流发展快速、良好。但相对于外交、政治和经济方面日渐紧密的交往,文化交流远远不够,并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况。下面笔者结合在喀麦隆实地调研取得的一手资料,分析现阶段中喀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中喀文化交流合作主要以政府间交流为主,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专业团体的交流不够。自2000-2010年间,来华的喀麦隆艺术家和团体相对而言有所增加,但是中国去喀麦隆采风、摄影、创作的艺术家和团体却是少之又少。

2.中方在中喀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倡导和计划。在中喀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大多由喀方提出,中方再加以回应和配合,但中方很少积极主动地提出或指定这些计划。如2005年中方给喀麦隆国家艺术舞团派遣舞蹈老师,以及即将实施的往喀派出乒乓球教练,这些项目都是喀方主动提出的。

3.现有的文化合作过于强调为国家政治和外交服务。服务政治和国家外交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之一,但是文化交流合作的出发点更应该是为双方主体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提高双方的人文素质,加强两国人民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友谊的巩固与提高自然会强化两国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4.自1984年起,中喀已签订多个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合作协定在内容上都非常全面具体。双方不但制定了访问、演出、展览等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形式,并就教育、医药、体育、新闻、影视、图书馆交流合作等制定了交流方案。①但从总体来看,能得到很好落实的却不多,文化协定因为缺乏后续的执行计划往往很难推进。

5.尽管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被中喀双方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但实际的配套政策和文化资源还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此外,文化交流合作需要投入很多,较之政治和经济,又往往很难在短期看到收益,因此推进的速度也很缓慢。

6.由于喀方行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和接待能力的有限,文化协定中由喀方承担的责任和承诺往往很难兑现,这也容易导致计划的搁浅。②有的中国学者被邀请过去,但是到了喀麦隆以后却得不到对方的招待。如中国向喀麦隆派舞蹈老师,根据协议,喀方应向中方老师提供交通费等其他一些费用,但最后很多都没有兑现。

7.对喀麦隆文化艺术的研究还很不够,懂得喀麦隆文化艺术的中国专家学者太少,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喀麦隆专家学者更是稀缺,普通民众更是如此。由于对彼此的文化艺术不了解,一些到喀从事经商贸易和工程的中国公民,可能出现不尊重当地文化与习俗的行为,造成一些文化冲突,会对中喀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喀双方的公民只有熟悉了对方的文化、艺术、宗教、观念、法律、道德,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

三、中喀文化交流的决策与建议

自比亚总统执政28年以来,喀麦隆对内实行“民族复兴”纲领,主张“民主化和民族融合”,经济上实现有领导的“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和广泛国际合作政策。[2]因此长期以来,喀麦隆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良好,是中西部非洲具有典型性的国家。自1971年中喀建交以来,中喀关系稳步发展,在各个领域进行了真诚友好的合作。2007年胡锦涛主席对喀麦隆进行国事访问,与比亚总统就双边关系深入交流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发表了中喀联合公报。至此,中喀政治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外交中,政治与经济的交流合作比以前任何时代更需要文化和智力的支撑。文化的交流合作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已经被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从各国制定的对外文化政策和文化外交手段上就可以看到。中非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重点,中国应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交流在对外交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中喀文化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1.积极推动中喀民间及地方文化交流合作,开辟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模式。今后应该在加强政府间交流的同时,更积极地推动中喀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鼓励中国与喀麦隆的商业性艺术团体,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形式更多样化的交流与演出。同时推进更多的中国与喀麦隆城市建立文化友好城市,开展“中国文化周”、“中国电影周”、“中国图书展”等系列专题活动,为喀麦隆人们了解中国文化打开更多的窗口。

2.中国文化部门宜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改变“喀方提议,中方回应”的被动局面。政府可加强对文化交流合作的资金投入,完善实际的配套政策,加强文化资源的及时跟进。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执行计划,确保两国文化交流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有很多的文化资源和相对强势的文化产业,这些资源对喀麦隆来说非常珍贵。中方可基于自身的优势积极策划一些针对性强的文化交流项目,也可就喀方的强项,引进对方的文化资源,如足球文化。

3.在喀麦隆创建一个中国文化中心。目前在喀麦隆设立的外国文化中心有法国、德国和美国三家。法国在雅温得和杜阿拉分别设有文化中心,活动十分活跃,主要对象是喀中下层人士和学生。德国文化中心虽然规模不如法国,但活动频繁,与喀文化界关系密切。美国文化中心则侧重于中上层和知识界。在非洲,喀麦隆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人民对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也有一定的追求,但与此相反,国家文化产品和文化场所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一方面将有利于为中国文化在喀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同时也为喀麦隆民众提供了一个集娱乐、休闲和阅读的好去处,为喀麦隆本土音乐、电影和绘画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③

4.学术界应在增进中喀民族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方面担当重任。喀麦隆孔子学院汉语教师200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5%的喀麦隆人对中国了解很少,甚至有16%的人对中国一无所知。[3]中国民众对喀麦隆也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情况,针对社会普通民众的有关双方历史文化的宣传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双方专家学者努力。一方面,中方的专家学者应在传递客观信息、提高国民对喀麦隆文化的认知程度、树立正确的喀麦隆观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喀方学者要积极宣传中国文化,介绍中国国情,将汉语教学更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使更多的喀麦隆人多渠道地了解中国。

5.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培养一批喀麦隆汉学家。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喀麦隆友好交往的日益频繁,喀麦隆对中国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不断升温。喀麦隆孔子学院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学的同时,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汉语水平考试、中文歌曲比赛、汉语口语比赛到中国文化讲座、图片展、夏令营、太极拳培训及书法比赛,3年来,孔子学院几乎月月有活动,成为媒体的关注点。[4]中喀文化交流可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培养一批喀麦隆汉学家,以使他们在以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向社会各个阶层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使喀麦隆人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2)用喀麦隆本土的语言创作描述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作品。(3)喀汉学家将中国传统思想(如儒、道、释)逐步引入喀麦隆,在中国学者的帮助下完成对中国经典的阐释和翻译。以上这些建议的目标就是:要加强中国和喀麦隆两国的联系、寻求两个民族间的共同利益基础。

四、结 语

中喀建交以来,在中喀政府和中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喀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越来越多的喀麦隆人钟情于丰富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并对中国赋予了他们友好的情感;另一方面中国人通过对喀麦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直接观赏,对其文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兴趣。两种异质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巩固了中喀人民的友谊,增强了中喀人民之间的感情。

新时期中喀关系的全面发展对双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未来中喀文化的交流合作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拓宽新的领域、提出新的方法、实施新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喀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文化上的保障和智力上的支持。我们相信,在中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喀文化交流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将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注释:

①有关中喀最早签署的文化合作协议之详细内容,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喀麦隆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

②有关中喀文化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大部分是根据笔者2010年11月喀麦隆调研期间与中国驻喀麦隆使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座谈内容整理而来,感谢他们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

③笔者于2010年11月赴喀麦隆调研,重点考察了法国文化中心,法国文化中心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可为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和运作提供诸多的信息和很好的参考。

[1]胡锦涛同喀麦隆总统比亚会谈[EB/OL].[2010-10-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5352553.

[2]喀麦隆概况[EB/OL].[2010-11-01].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72474/72476/5015059.html.

[3]刘岩.喀麦隆汉语推广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32.

[4]喀麦隆孔子学院深情迎送中方院长[EB/OL].[2010-11-01].http://news.163.com/10/1002/20/6I13TNG100014JB5_2.html.

猜你喜欢

喀麦隆文化交流文化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谁远谁近?
2014年2月喀麦隆中粒种咖啡出口减少到194 t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