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语作文教学方法
2011-02-20山东
山东 徐 良
再谈小语作文教学方法
山东 徐 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最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其次,作文课要常态化,作文备课要有创意,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兴趣 仔细观察 创新思维 口头训练、遣词造句 评改
在众多名师专家风起潮涌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下,本人进行了作文教学新的尝试和实验,在作文课堂设计、教学流程、知识系统方面继续努力,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尝试为单一枯燥的作文教学的确增添了些许生机与活力。
细数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无非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刊物时,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一定能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个教学步骤。例如,习作“同学之间”,其习作要求是:(1)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2)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选材立意和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从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习作“一次 的小实验”,要求选择自己的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少而造成了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学生也一定能克服对作文的畏惧情绪。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