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公共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构想
2011-02-20梁文俊金毓峑
梁文俊 李 坚 金毓峑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环境类公共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构想
梁文俊 李 坚 金毓峑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文对高校环境类公共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见解并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该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公共课;教学平台;教学模式
公共选修课,有些高等学校称之为跨系跨专业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课程。此类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重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拓宽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安排,有计划地选修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开放,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规定开设和修读大量公共选修课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选修课,学生会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其主体意识、个性、兴趣和潜能得到更大发展;学校可以建立优胜劣汰、优劳优酬机制;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与课程的吸引力大小,变压力为动力,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公共选修课可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贯彻通识教育,造就更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由于公共选修课是一些各学科通识性、概论型、边缘性的课程,因而容易促进不同学科在学生思维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借助公共选修课,一些名师名课或特色课程可以突破专业限制,让更多学生受益,在教学中起示范作用。正因为此,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公选课建设,积极开设公选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美国高校公共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50%,而在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公共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仅占30%左右,一般院校不过几十门。此外,我国高校中公选课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选修课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情况不甚了解,学生选而不修,只求实用,应付考试,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学管理不完善和选课系统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公选课有如高中阶段的副课,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我校为深化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加快了选修课程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过笔者几年的一线教学研究工作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校选课上课时间均安排在9节课之后,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都已疲乏,听课效果不理想,因而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问题;二是现有教学手段较单一,通常使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虽然多媒体可以形象生动地演示教学录像或放映图片,由于环境类选修课内容的广阔性及课堂时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点,因而教学效果一般;三是学生的互动性不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校选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些教学工作者也提出了很多改革对策,如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鼓励教师优化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重组、凝练和整合,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及时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注入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以积极探索自主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科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又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手段改革上,通过增加硬件投入、打造技术平台、启动网络课程、鼓励教师研发多媒体课件、举办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等途径,广泛推广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很多高校将网络引入教学活动中,如体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等,网络的引入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满足学生课下自学、网上答疑等要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公共选修课不同于一般专业课,它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很宽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求课堂内容要丰富、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到目前为止,在环境学教学领域,尚无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平台,鉴于此,本文拟针对环境类公共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提出一些设计构想,以期建立一套高校教学平台,提高公共环境课程的教学质量。
1 设计思路
拟从校选课教学方式和手段改进方面探索和实践,以环境类公共选修课为基础,建立一套环境公共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将从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各教学板块搭建、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以探索一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2 平台建设内容
2.1 环境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构建
环境类课程是一门边缘性课程,它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学科。平台拟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健康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选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使任课教师直观地了解所讲授的内容,也可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课堂内容的体系脉络,便于学生掌握该课程内容。
2.2 公共课程教学平台各板块内容的制作
教学平台拟由6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师生信息处理板块、课程简介板块、课堂教学板块、教学资源板块、学生互动板块及资源检索板块。各板块功能简介如下。
(1)师生信息处理板块:完成师生与课程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师生提交的账号和密码进行验证,以确定让合法的用户登陆课程;管理用户的登陆及退出。
(2)课程简介板块: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师风采、教学体系的介绍。课程简介主要介绍公共课的主要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教师风采主要介绍公共课任课教师的姓名、研究方向、简单介绍以及联系方式;教学体系主要介绍公共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大纲,使学生对全部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3)课堂教学板块:主要包括各章教学内容,由教学幻灯片、图片、教学短片等部分组成。该板块主要体现该课程的教学结构及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自由选择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做标记,为后续学习和重点记忆内容做出提示。
(4)教学资源板块:主要提供课堂课件下载、复习重点下载、在线习题、模拟测试等内容。学生通过此板块可以在课下巩固课上学习内容,记忆重要知识点。
(5)学生互动板块:主要包括学生作品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学生作品主要展示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的过程中从事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感受心得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方案中所设计的活动大多要通过这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来完成。学生和教师可以发言,也可以回复发言。
(6)资源检索板块:由于环境类选修课涉及多学科内容,而课堂讲授内容有限,利用网络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本平台提供了文献资源和相关知识的链接途径,这些资源都提供基于Internet的浏览或者下载到本地的浏览。
2.3 环境公共课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实践
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构建公共课程教学平台,主要由上述6大板块组成,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验证该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对其不断进行改进和修正,以期成为实用高效的教学软件。
3 平台建设研究方法
3.1 环境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和体系建立的研究方案
从多学科角度,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健康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中选取相关内容,建立本课程教学体系。目的是使本课程讲授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及广度,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 公共教学平台各板块制作研究方案
以师生信息处理板块、课程简介板块、课堂教学板块、教学资源板块、学生天地板块及资源检索板块6大板块为提纲,丰富各板块内容,目的是使各板块内容详尽、生动、引人入胜,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教学平台构建和实践研究方案
在教学体系建立和平台板块制作工作完成后,构建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即时解决,使该平台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4 结束语
笔者认为利用此平台辅助公共课讲授,不仅可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钟业喜,陶风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2:16~17
[2]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24~125
[3]楼盛华,王芳.努力推进选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24~25
[4]杨静,赵蓉,李慧茹.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4):115
[5]宣学新.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7):131~132
[6]胡小燕,查红玲.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广场,2007,2:176~177
[7]张颖洁,陈伟强,王玉林,等.基于Internet的体育教学与科研网络支撑环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12):1700~17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wa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ideas,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were studied.
Key word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pattern
Design vis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Liang Wenjun, Li Jian, Jin Yuqu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2010-03-30
梁文俊,博士,副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ER2009 -C-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