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2011-02-20陶开宇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1期
关键词:消费经济发展

陶开宇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陶开宇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增总量、调结构、重和谐、共发展。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寻找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规范之间的改革平衡点;树立正确消费观,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消费教育,转变消费观念;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夯实消费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能力;推行低碳消费模式,增加有效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实施差别化措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等。其中,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应开拓消费空间,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乡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城乡基本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拓展高端消费需求;建设配套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消费;加大财政投入,适度发展公共消费;研究专项政策,抓住群体消费;破解制度缺陷难题,尽力吸引外来消费等等。

消费需求;经济和谐发展;有效供给;低碳消费

依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本文所指的扩大消费需求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消费需求主要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居民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表现。其中,产品主要指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但居民购买房产的支出被列为投资。在此,考虑到我国经济的主要构成,依旧将购买和租用房产等支出列入居民消费部分。

一、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作用

1.增总量

(1)消费需求的扩大通过一次传导直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消费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起因所在,也是它的归属所向,因其本身具有的财富效应和分配效应通过终端回馈机制可以多次作用于经济总量,对经济增长产生倍增效应。

(2)扩大消费需求可以通过二次传导或者多次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到经济总量。第一,具有以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改变企业投资、政府采购、国外部门进口的乘数机制,进而改变经济总量本身。[1]第二,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影响经济总量。[2]如消费需求的水平直接改变了劳动数量(可通过参加劳动的人数、劳动时间、劳动方式等指标体现)。同时,扩大消费需求在一定前提下影响了技术的改进,也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还可能改变资本投入的效率与资本流动的频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需求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即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带来经济总量的成倍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些许后退同样可能引发经济总量的明显衰退。由此可知,减少消费需求的大起大落,保持消费需求的平稳持续增长态势,是维持经济快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当然,并不是消费需求越大就越能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它需要与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即总供给水平保持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相对于生产水平而言,过低的消费水平如果没有较高的投资支出与出口需求相配合,可能会导致全社会需求水平过低,从而出现通货紧缩。

2.调结构

经济结构包括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比例结构,也包括国民经济中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问题。

从产业结构来看,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以该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为基础的,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又是通过对人均收入的运用——消费这一环节进行的。根据钱纳里“标准结构”的论述,在人均收入达到200美元之后,食品消费弹性下降到小于1的水平,而对非必需品(工业产品、服务业产品)的消费弹性则上升到大于1的水平,并且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持续上升。同时,居民对非必需品的需求种类与数量又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文化与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而发生改变,从而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不断上升的非必需品需求必然拉动着经济资源向非必需品生产部门转移,而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的改变又会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结构的变化,这将显著地改变全社会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而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配置的最终结果便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与调整。

从国民经济中的投资与消费结构来看,保持合理的消费结构对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非常重要。投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需求,即投资品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生产消费品,没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较高的消费水平,将会出现投资过剩、产品滞销的局面,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3.重和谐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只有实现消费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消费效应尽量减少负外部性、社会福利帕累托最优的消费才是和谐消费。[3]和谐消费既包括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和谐,即与消费资料之间的关系要实现可持续性消费,也包括消费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即与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消费者关系要降低消费外在性。这两种途径都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

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内涵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消费是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构建和谐的消费理念与健康的消费模式,实现人与消费资料之间的和谐以及消费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内容。

4.共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又会反作用于消费需求,进而形成类似投资需求对经济总量的“乘数——加速数”周期性效应。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100多个国家1950~1970年2万多个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消费水平的标准值,认为在人均国民收入从100美元(1964年不变价,下同)上升到1000美元的阶段,消费率会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消费率保持稳定并逐步上升。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钱纳里的分析结论基本上适用于我国,只是我国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仍大大低于钱纳里分析结论的标准值,而且其下降速度远远快于标准值下降速度,这说明我国目前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是偏低的。[4]因此,在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3000美元的阶段,提高居民消费率,扩大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显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在经济和谐发展中,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这种结构调整既包含经济结构的升级,也包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长期来看,消费结构才是经济结构中最动态、持续、终端的外显因素。消费需求通过影响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到经济结构,并以经济基础的形式影响到社会结构的调整。同理,经济结构通过在消费结构上的表现,调整着消费水平与消费趋势。所以,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使经济发展落在实处,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具有幸福感。

二、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

1.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虽然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为居民收入总量的增长提供良好基础,但短期内经济增长率过快,往往会带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背离的投资热潮,使经济再次陷入片面依赖投资扩张带来的短期增长,却无法长期持续平稳增长。实证研究资料显示,建立在消费增长基础上的消费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反向变化关系。也就是说,要保证一定的消费率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5]

2.寻找效率和公平、活力和规范之间的改革均衡点

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要解决的首要矛盾,也是市场主体的博弈结果,更是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必然选择。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依旧是可行的选择,也是理顺市场主体利益要求的长远原则。活力和规范看似矛盾,却也不难解决,只要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全局的利益关系理顺,以保障规范为前提来激发和提升经济活力即可。

3.树立正确消费观,构建和谐消费模式

正确的消费观要提倡个人效用的最优化、经济共享的最大化、社会效益的最强化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化。[6]和谐消费模式要考虑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和谐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不同收入者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总体对策

1.加强消费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1)确立“以扩大内需建设消费大国”的新观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已将我国“十二五”的发展基调确定为“由投资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将有望接近或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7]在此背景下,我国消费总体上呈现大众消费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家庭普遍进入消费升级阶段,消费活动日趋活跃,这些都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契机。全国上下要统一思想,将扩大消费需求的工作成效与相关指标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参照标准。

(2)挖掘消费文化内涵,鼓励居民理性消费。政府应通过舆论宣传和媒体造势,引导居民破除传统消费观念,树立敢于消费、善于消费、乐于消费、接受专业消费教育、追求消费质量、适度超前消费等现代消费观念。同时,建立灵活的教育培训体系,打造本土化和国际化接轨的消费文化,鼓励现代居民在消费创新和消费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规律,积累经验,形成特色。

2.转变社会经济结构,夯实消费基础

(1)加快发展经济。加快推进富民强国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实国民收入分配的大蛋糕。

(2)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促进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3)大力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提升国民教育水平,鼓励私营经济发展,为打造中等收入阶层创造有利条件。

3.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能力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1)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2)拓宽收入来源。

(3)创新分配机制。“十二五”时期要制定并实施“阶段性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十一五”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为基数),使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争取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4)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消费预期。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坚持和完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使具备消费能力的居民敢于消费。加大社会保障工作的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生育养老等保障制度,适当发展商业保险,解除消费后顾之忧。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即期消费心理。

4.推行低碳消费模式,增加有效消费供给

推行低碳消费模式,要从积极开展低碳消费知识专题教育、合理制定低碳产品价格、增加低碳消费有效供给等方面着手。同时要利用财政、税收、补偿、金融等机制开发低碳产品市场,打造低碳消费知名品牌,引导公众扩大低碳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消费中的示范效应,创造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鼓励低碳消费持续发展。

5.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

要保障消费安全,先要改善消费环境。

(1)改善消费硬环境。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商业服务网点布局,优化物流配送基础条件。

(2)优化消费软环境。严把消费安全卫生关,加强诚信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3)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消费信贷门槛,改进消费信贷服务方式,增加金融服务配套手段。

(4)营造规范的社会环境,健全市场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同时,应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消费品质。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公共服务实施主体,完善消费管理机制。增加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预算,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实施差别化措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1)开拓消费空间,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加快城市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换代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型消费网络,大力推广城镇生活服务性消费,加快社区服务建设,开辟妇幼保健、老年护理、休闲保健、健康咨询、陪护就医等消费新领域,大力发展城镇住宿和餐饮业,推动餐饮业、旅游业与食品加工业的互动链式发展。积极培育城镇消费热点,[8]着力扩大都市农业和文化旅游消费,激发文体娱乐等休闲消费活力。[9]继续开拓新型消费产业,发挥核心区域在消费上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开发乡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府要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减轻农村居民消费压力;加强农村市场建设。继续做好“汽摩下乡”、“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工作,大力开展“文化科技下乡”、“建材下乡”、“设计下乡”等试点活动。

(3)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城乡基本消费需求。在通胀预期基本明确的前提下,要改进和完善日常生活用品与农产品的价格调控监管体系,适当提高城乡低收入者的生活补助及补贴水平,与时俱进地提高贫困生活者的消费标准。继续落实民生“五保”目标,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人民共享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城乡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4)引导消费升级,拓展高端消费需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奢华消费额处于世界第二位的现状,在端正消费者消费认识的前提下,合理开设高端商品销售和高档个性服务的消费场所,适当发展有利于持续消费的新型高端消费服务产业,引导外流的奢华消费力回流。全面改进高端消费的方式,适度发展拍卖典当、二手专卖、旧品翻新、名品租赁、奢华品代购代管代售等新兴业务,引导奢华消费群体的消费。[10]

(5)建设配套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消费。依据环保节能的原则,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消费与循环消费的良性发展。重点发展与消费相关的民生服务产业,如侧重发展消费金融、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宜居房产、新能源汽车、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养生养老、高端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

(6)加大财政投入,适度发展公共消费。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决策机制,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扶持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大力支持和扩大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消费,实现城乡公共消费品质上台阶、上档次。

(7)研究专项政策,抓住群体消费。一要关注“新生代”消费,培育未来消费大军。建立专门消费基金,给予教育、创业、置业等特殊低息补贴,提供大宗商品的“捆绑式”消费信贷,搭建网络消费平台,加强“一卡通”信用消费建设。二要鼓励“老年人”消费,逐步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辟老年人用品专柜,加大“银色产品”的研发和供应,举办重阳节等专题会展活动,合理引导老年人的保健消费和精神消费,保障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权益。

(8)破解制度缺陷难题,尽力吸引外来消费。一要继续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二要将房价、油价、公共产品价格等敏感价格控制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三要完善“政府倡导、市场引导、企业主导、专家指导、社会传导”的消费制度。四要创新和补充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新型制度。五要探索开放式消费服务制度。六要研究吸引外来消费行为的具体政策。

[1]尹世杰.消费怎样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0-12-01(07).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62-465.

[3]陶开宇.促进和谐消费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9):63-66.

[4]王子先.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的趋势、比较及启示[J].求是,2006(4):56-58.

[5]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3-21.

[6]陶开宇.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和谐化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2-114.

[7]姚坚.中国有望于“十二五”末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EB/OL].新华网,2010-02-25.

[8]丁俊发.关于中国消费的几个问题(上)[J].中国流通经济,2010(9):4-7、29.

[9]丁俊发.关于中国消费的几个问题(下)[J].中国流通经济,2010(10):8-12.

[10]唐未兵.湖南扩大消费需求与启动消费热点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56-160.

On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Expanding Consumption Demand

TAO Kai-yu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410205,China)

Expanding consumption dem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amount,restructuring,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armony and balancing development.While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expanding consumption demand,we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policies as controlling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balancing efficiency and equity,activity and standardization,introducing the correct view of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pattern of consumption.We should,first,transforming the view of consumption b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consumption;second,we should lay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umption by adjusting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third,we should reform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improve capacity for consumption;fourth,we should promote the pattern of low-carbon consumption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onsumption supply;fifth,we should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umption;and sixth,we should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differentiation that will help satisfy the diversified consumption demand to expand consumption demand.

consumption demand;economic harmonious development;effective supply;low-carbon consumption

F120.4

A

1007-8266(2011)01-0085-05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CGL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和谐消费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169)、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谐消费研究”(项目编号:10K035)资助。

陶开宇(1973-),女,湖南省邵阳市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和工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消费理论与应用、行为经济学。

林英泽

猜你喜欢

消费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