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
2011-02-20翁心刚
翁心刚,姜 旭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
翁心刚,姜 旭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日本通过发展绿色物流与实施绿色服务标准,使物流活动变得更加顺畅、有序、高效,为维持日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应借鉴日本政府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实际,在制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长期战略目标、中期规划目标及近期目标的同时,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动力,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制定物流环保法规,实施绿色物流税收政策,加强生态物流系统建设,构建新型环保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企业联盟运作模式。
日本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日本,绿色物流的推行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绿色物流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绿色物流运行进行管理。日本在最新修订的2009年《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指出,要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创建能够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和循环型社会。
二、日本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发展绿色物流[1]
日本政府对绿色物流业除进行具体规划和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外,还非常注重为绿色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污染并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调整流通政策,并制定了物流相关职能方面的法规。1966年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提出将集中在大城市中心的流通设施向已经整备好的外围地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城市流通机能并使道路交通流畅,维持与提高城市机能。
1990年12月开始实施的《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和《货物托运事业法》是规范汽车运输事业行为的法律,统称“物流二法”,替代了连续实施长达四十多年的30部与物流产业有关的法律。《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放松了准入规制,把由日本政府批准的方式改为许可制,并改善了对经营区域的规制。《货物托运事业法》改变了旧的规制,取消了承接运输代理业务企业自己不能进行货物运输的规定。“物流二法”对日本物流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氮氧化物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五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放量较低货车允许行使的规制。1992年,在绿色包装实施方面,日本政府起草《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
1997年,为应对地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关于气候变化国际联合框架条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根据该议定书规定的标准,日本今后需要解决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超量问题。
2001年1月,为鼓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浪费,日本政府实施了《实用电器再循环法》。该法规委托家电生产商回收空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四种家用电器。
鉴于高效、便捷、低成本物流体系对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本于1997年、2001年、2005年和2009年,由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共同制定了四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这是内阁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关于日本物流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把绿色物流作为整个经济的重要基础加以考虑,其目标并不局限于行业自身。
三、日本绿色物流的发展
1.重视制定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
日本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噪音和振动等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通过控制货物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滞留时间,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荷等具体目标值。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3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氮化合物(Nox)排出量降低30%,颗粒物(PM)排出量降低60%,汽油中硫成分含量降低10%。1993年,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符合环境标准的新式货车的义务。2010年,制定了长距离杂货运输中铁路、内航海运利用率提高到50%的目标。
2.加强绿色物流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
为解决地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交通拥挤、能源限制等问题,日本物流业积极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铁路和海上运输,构建干线共同运行系统,在都市内运送方面推动共同配送体系及节能行驶。特别是推行多种运输模式灵活转换的复合联运,发挥公路、铁路运输和海运等各自的优势,对货物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运输。日本政府采取了普及低公害车辆、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管制、实行柴油低硫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3.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2]
通过物流业运输体制变革,建立高效合理的物流模式,完善运输和配送方面的环境建设,从机制、效率、体系上解决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压力,构筑环境负荷较低的物流体系。通过构建完整的静脉物流系统,促进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节约自然资源,发展循环型再生资源。
4.通过各种合作形式强化绿色物流的实施[3]
为提高物流效率,日本成立了支援合作的项目“绿色物流合作会议”,并采用发送补助金、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来增进货主、物流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另外,为推动绿色物流合作推进事业,日本制定了引导城市内物流效率化运作的城市内物流整体方案。通过促进物流网点设施的综合化及流通业务的效率化,降低环境负荷,提高地区活性。通过绿色物流合作推进事业,多方位支援提高物流效率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推进物流效率化、低成本、减轻环境负荷的目的。
四、日本绿色物流的实施情况
1.加强环境保护,构筑循环型社会
为节约资源,日本制定了再生资源法规,对可利用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在实现资源再循环的过程中构筑了一个适应环保要求、环境负荷小的新型物流体系。通过货主、物流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实施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在确认取得一定成效后,由政府发给补助金。
2.构筑符合社会效益的物流系统
日本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标准,规定了汽车废气排放量,执行了抑制温室效应、减少废气排放的要求,推进汽车的低公害化。首先,提高运输工具单位燃料能量利用率,从提高卡车运输效率出发,推进车辆的大型化、信息化与共同利用化,改善干线公路质量,加强环线公路建设,消除交通堵塞。其次,增强了铁路运力,缩短了运行时间,实现了各种运输工具间的运力转换和衔接。同时,扩大环境负荷小、运力大的铁路和海运的货运比例。此外,加强对汽车废气等污染源排放量的管理,开发、普及环保型汽车,提高卡车装载量和运输效率。通过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工具,使货主与物流企业自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环线公路的不断建设,扩大交通能力,实施交通量管制。为减少城市市区卡车通行量,不断发展城市铁路。在此基础上,构筑静脉物流系统,实现循环型社会政府与地方公共团体的协作,合理配置再生资源物流据点。另外,对可利用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实施应对地球温暖化的对策。[4]
3.降低运输工具单位能耗的对策
充分运用绿色环保税收制度,促进低耗油车辆的利用。为提高卡车运输效率,不断推动运输车辆大型化和拖车化运输方式。通过义务安装大型卡车速度控制装置,降低大型卡车燃油费。另外,通过引进节能高效的环保生态运输工具,鼓励开发新一代超级环保生态运输工具。此外,为控制废气排放量,在整个物流系统中使用低排放量的燃料油用于国际航班和远洋轮船。
4.充实社会资本
全面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绿色物流发展具有坚实的依托和优越的发展条件。不断提高公路质量,加大桥梁承重,适应运输车辆大型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国际海运集装箱货物转运站和多功能国际货物中转站建设,缩短进出口货物陆地运输距离。
5.推进运输方式的转换[5]
在铁路货运方面,增强主要铁路干线的货运能力,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铁路货运企业不断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为调动铁路货运企业积极性,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现日本铁路货运株式会社的完全民营化。在沿海航运方面,充分运用日本运输设施整备事业部所制定的船舶共建制度,大量建造可以转换运输方式的船舶,加强内外贸货物中转站建设,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需要。另外,为提高市内运输效率,减轻环境负荷,避免过路卡车进入市区,能利用轮船和铁路运输的货物就不再使用卡车运输。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外围港口的作用。
6.提高民间企业环保意识
为促使货主和物流企业自觉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环境负担,日本政府提出了物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并编制和普及指导手册,让物流企业进行自我评价。另外,注重货主与物流企业的协调运输,共同提高效率,鼓励使用低耗油运输车辆,设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促使物流企业遵照执行。
7.提高卡车运输效率
在卡车运输方面,不断推行共同运输和配送,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提高汽车运输业魅力,促进运输方式的自行转换。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物流效率。
8.降低卡车废气排放量
为减少卡车污染物质排放量,通过强化规制,普及低公害、绿色环保车。同时,在充分运用环保税收制度的同时,支持建设低公害燃料供给设施,普及电动汽车共同利用系统。实行轻质油的低硫磺化,改善原有运输车辆管理对策,促进柴油微颗粒去除装置的加装和低硫磺轻质油的利用。另外,还推广生态环保型驾驶方法(如在卡车装卸货物时关闭发动机等),减少柴油车辆的颗粒物(PM)排放量。此外,利用汽车氮化合物(Nox)改造法,对车辆种类进行限制。
9.城市交通畅通化
为改造环线公路,避免过路车辆通过市区,消除城市交通瓶颈,在改进交叉路口和过道口运行能力的同时,将集中在住宅区的过密交通转移到设备地带,试行并排道路差别收费制、环保道路拥挤税等交通流量管理对策。通过调节地区汽车流量,利用环境负荷小的小型卡车运输,推行共同集货和配送。在此基础上,调整物流基地布局,把流通业务设施集中到一起,并将物流基地选在城区外围的环线公路两侧,避免卡车过多地进入市区,以更好地控制市区交通总量。为使市区交通顺畅,在市区大型建筑物内设置货物装卸场所,充分利用繁华商业区公用货场,使用路边停车场供卡车装卸货物,停车规定也考虑到了方便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区建筑物布局中,以消除阻塞、确保物流通畅为基本方针,除在城市建筑内设置货物装卸场所、在商业中心区开辟公用货物装卸区、允许路边停车场装卸货物外,还在城区结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商业区货物搬进搬出难易程度等方面因素,保证城市物流的通畅性。
综上所述,日本绿色物流的发展表明,日本政府非常清楚日本绿色物流应该在什么方向上进行发展,日本政府管理的侧重点已经从经济规制转向社会环境规制,并强调相关部门要联合协作,共同提高绿色物流系统效率。
五、借鉴
随着日本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服务标准的实施,物流活动变得更加顺畅、有序,效率不断提高,物流业成为维持日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和条件。我们应结合自身绿色物流业发展实际,借鉴日本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业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
1.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目标
绿色物流发展目标分为长期战略目标、中期规划目标及近期目标三个层次。
(1)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物流运行体系,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
(2)中期规划目标。基本步入绿色物流发展轨道,形成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要求,优化物流运行系统的制度和机制,全面掌握绿色物流运行技术和方法。
(3)近期目标。加大绿色物流研究力度,初步构建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某些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2.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举措
(1)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三个方向的拉动和制约:
——绿色物流利益的驱动。企业通过实施绿色物流可以提高顾客价值并改善环境行为,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绿色物流成本的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可以减少浪费,降低能耗,节约企业物流成本。但是,进行环境治理会增加企业成本,当所增加的成本大于所节约的成本时,成本就会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的阻力。
——来自各种规制的物流环境限制的压力。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促使企业积极实施绿色物流。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除了要发挥规制的导向作用外,还要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只有当绿色物流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治理的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从事绿色物流活动。
(2)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
要强化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强化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意识。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使绿色物流的发展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大物流系统,集约资源配置,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3)完善物流环保法规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但直接针对绿色物流的立法还比较滞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不相适应。制定绿色物流法规、完善物流法律体系是发展我国绿色物流产业的关键。
(4)实施绿色物流税收政策
在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中,财税政策是最主要的手段。根据政策所要达到效果的不同,绿色物流财税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财税政策,旨在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能效投资、节能技术研发、新能源投资的财政补贴、预算拨款、税收减免以及贷款贴息等;另外一类是抑制高碳生产和消费行为的财税政策,旨在提高能源使用成本、鼓励节能降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税、碳税、环境税等。
(5)构建新型环保的生态物流系统
第一,生态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仓储运输发展到了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为此,现代物流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以生态化、集约化为特色,加强生态物流系统构建。
第二,实现零包装。零包装并非不要包装,而是要在简化、减少包装的同时,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限制过度包装,通过产品责任立法等措施,强化企业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材料的产生量。
第三,实现零排放。一方面要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直至减少到零;另一方面,要将那些不得已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最终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零排放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实现货运动车组的运输模式;二是建立地下物流系统;三是推进坑口电站的建设。
(6)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通过吸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综合化、一体化运输,特别是以集装箱作为连接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发展。通过实施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模式的一体化运输,全面建立环保型多式联运的经营理念,并把所有的集装箱和托盘等货运设备全部通用于公路、铁路、水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7)建立企业联盟运作模式
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货主和物流企业要通过联盟运作模式来提高竞争优势。绿色物流企业联盟是相关企业具有相同属性的市场,生产、销售、回收工艺及技术也具有相似性,因此为避免重复投资,应推动实现同行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绿色物流企业联盟。通过企业联盟内部成员间的协作,降低运作成本,缩短物流处理时间,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响应速度。
[1]唐泽丰.ロジスティクスと環境[M].东京都:(株)成山堂書店,2001:8-18.
[2]芦田诚.交通と物流[M].东京都:中央经济社,2006:197-201.
[3]下村博史.図解成功するグリーン物流[M].东京都:日刊工业新闻社,2008:86-104.
[4]铃木邦成.産業廃棄物処理と静脈物流[M].东京都:日刊工业新聞社,2009:76-89.
[5]长谷川勇,齐藤伸二.物流効率化を促進する環境調和型ロジスティクス[M].东京都:中央经济社,2005:67-82.
*本文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委托、北京物资学院承担的获得北京物资学院2009年度重大项目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绿色物流发展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Japan and Its Implication
WENG Xin-gang and JIANG Xu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Green logistics is the absolute trend in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for u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ak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21th century in China.By developing green logistics and implementing green service standard,Japan makes the logistic activities to be more smooth,orderly and efficient and help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economy and society.To promote China's green logistic development,we should,first,learn from Japanese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second,on the basis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while formulating China's long-term and medium-term planning and short-term target for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riving forces,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improve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implement taxation policy for green logistics,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stics system,construct the new environmental logistic system,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attern transportation and establish the pattern of allied operation.
Japanese logistics;green logistics;circular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259.3
A
1007-8266(2011)01-0016-05
翁心刚(1961-),男,北京市人,经济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姜旭(1972-),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留日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空间学、物流经济学、日本物流研究。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