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的引擎
2011-02-20辜胜阻
辜胜阻
(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金融是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的引擎
辜胜阻
(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文章指出,文化创意可延伸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引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推动北京实现产业由低到高、生态由灰变绿、结构由重变轻、城市由大变特的重要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轮子。北京市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解决融资难题,需要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完备的股权投资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民间资本来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和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靠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靠创意阶层的崛起。只要这两方面的要素整合好了,我国创意产业就会取得长足发展。
金融;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引擎
当前,北京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到2009年末,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75.8%,但高端服务业需要提升,服务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从节能减排的能耗指标来看,北京市单位GDP能耗在全国是最低的,最高的是宁夏,两者相差五倍。从服务业的结构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圈服务业比重是41.7%,京津冀地区服务业比重是46.8%,珠江三角洲比重是41.9%。相对而言,京津冀地区服务业比重算比较高的。但与国际大都市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东京都市圈服务业比重是84.3%,美国芝加哥都市圈服务业比重是84.3%,美国纽约都市圈服务业比重是80%,美国波士顿都市圈服务业比重达到了87.9%,英国伦敦都市圈服务业比重更是高达88.8%,北京市服务业比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新兴市场中心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香港地区服务业比重是87.04%,比北京市75.8%的比重要高很多。韩国首尔服务业比重是77.13%,上海市工业比重较大,服务业比重只有50%多一点。
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该是产业由低端走向高端,服务业比重要从现在的75.8%更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此外,还应该实现生态的由灰变绿、结构的由重变轻、城市的由大变特。现在北京市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堵车问题是北京城市结构调整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北京市空间有限,中心定位过重,既要成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又要成为经济中心,还要成为教育中心,这样一种过重的结构定位使北京市不堪重负。如何将生产型城市转变为服务型城市,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创意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文化创意产业将引领城市进入创新时代。经济学家曾经提出,文化创意可延伸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推动一个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引擎。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孕育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城市功能升级与经济转型,促进城市产业创新与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与形象。我们要改变北京市的形象,文化创意产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激活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培育骨干文化产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进入,发展新型文化生态。200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同比增长高达15.5%,比同期GDP增长高出近7个百分点。此时全球创意产业规模增长更是高达24.5%,我们讲这是逆势上涨的充分体现。从北京来看,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2.6%,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也是12%左右。2010年创意产业总规模有望实现1600亿元的目标。从发展速度上看,2006~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速很高,到2009年底创意企业达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41万人。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设计是创新的引擎。美国企业工业设计平均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获得销售收入2500美元。英国伦敦设计类产业所占比重达到58%,伦敦创意产业即将超过它的金融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现在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
十二五规划提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我们这个转型背后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但却存在“强大的制造、低端的设计、虚弱的品牌、巨大的排放、微薄的利润”等问题。大家都知道,富士康集团是为苹果公司代工的,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最低售价为499美元,而富士康集团得到的组装费只有11美元左右,利润率仅为2%。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这种强大制造背后所隐含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经济之所以需要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技术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轮子。探讨金融如何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如何实现对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否则,只有技术创新而没有金融创新,就会使技术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只有金融创新而没有技术创新,就会使金融创新最终成为“无米之炊”。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观念,比如管理观念、经营观念、品牌观念,在这些方面金融资本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且还会带来观念的改变。
美国经济有三大引擎。20世纪初期金融大危机之后,好莱坞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与旅游热门地点。美国好莱坞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硅谷是高技术产业的代表,不到1%的人口创造了美国GDP的5%。东部的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好莱坞的文化创意产业、硅谷的高技术产业与华尔街的金融资本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三维支撑。美国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是有效对接的,尽管它的金融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在培育、选拔、提升高科技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确实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没有华尔街就不可能有硅谷,没有华尔街就不可能有好莱坞的辉煌。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与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接起来。同时,我们也需要与金融资本对接,使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我们有少数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在我国又表现得尤其艰难。在这个方面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我们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仅仅依靠市场来解决是不行的,因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还款风险大,贷款收益低。这个市场难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融资难问题,需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共同作用。现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创建很多基金来推动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这是非常好的做法。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创意企业融资中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财政税收扶持。我觉得应该减税、减费、贴息,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导基金、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基金等专项基金来引导投资向创意产业流动。政府还要通过政府采购措施、利益补偿机制等来推动文化创意企业融资。
在市场方面,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信贷机构的建设、信贷产品的创新、信贷模式的创新、担保机制的创新等。以北京中关村为例,多层次的企业融资体系成为推动中关村打造中国创意产业高端的金融支撑。整个中关村现有154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上市企业92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47家,中小板上市企业2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3家,已经形成了创业板中关村板块。另外,中关村还有新三板市场,现在有七十多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这么多上市融资渠道为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融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硅谷、华尔街在推动资本、技术与创意有效对接方面的经验,努力推动中关村的高科技和融资市场与北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有效衔接,并使其发展壮大。
最后有三点结论: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的转型,北京市正在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将逐步实现产业由低到高、生态由灰变绿、结构由重变轻、城市由大变特的转变。现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充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北京市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大力推进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发展,构建完备的股权投资链,要努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民间资本来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和产业集群。这个创意阶层的崛起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才。美国纽约创新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为12%,英国伦敦为14%,日本东京为15%,而我们整个国家的创意产业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千分之一,我国在人才规模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一方面我们要依靠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依靠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个是人,一个是钱,如果这两方面的要素整合好了,我国创意产业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本文系作者于2010年11月17日在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峰会”上的演讲,根据速记整理,文章发表时略有改动,未经作者审阅。
Finance is the Engine to Mak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Be the Pillar Industry
GU Sheng-zu
(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
The new numerous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new technology,new products,new market and wealth cre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cultural creation that is the driving forces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A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y,culture and technology,creative industry is the engin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 city.Developing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an help promote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es in Beijing from lower end to higher-end,ecology in Beijing from grey to green,structure in Beijing from heavy to light,and the city from large to featured.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needs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Beijing municipal city should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ts advantages.Developing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solving the dilemma of financing needs the support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government guidance.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not only needs the help of people from the class of creation,but also the help of money collected from financial innovation.
finance;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pillar;driving forces
F062.9
A
1007-8266(2011)01-0008-03
辜胜阻(1956-),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曾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市副市长、湖北省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2年被评选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5年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并获教育部优秀成果特等奖,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工程”,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与企业战略、劳动与社会保障、政府与宏观管理、社会发展与教育理论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在国家级报刊和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十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项调研成果已经转变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实践。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