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

2011-02-2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0期
关键词:投币创设情境

王 辉

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

王 辉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扩展幼儿社会认知经验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讲解情境,促进幼儿社会能力提升

讲解是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教师的讲解是否得法,关系到社会教学的成败。特别是面对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将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社会知识和社会概念以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讲解方式传递给幼儿,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形式。这里,我们反对“满堂灌”的“填鸭式”地讲解,提倡具有启发性和实效性的讲解。要提高讲解的实效,一方面要讲得重点突出;另一方面要讲之有术,讲而得法,讲得灵活生动,有声有色。为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活动中的讲解,创设了一种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加丰富、多元的讲解情境,让幼儿在多元感官的刺激下达到理解社会概念、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发展思考力的目的。

1.寓讲为“音”—在倾听中感受

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声音”作为有效的讲解资源,利用声音创造的情境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说明,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教师讲解的主题。

如社会活动“有用的一分钟”,教师利用音频处理技术播放出时钟秒针的声音,请幼儿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然后展示课件,配合课件中传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请幼儿通过观看钟表秒针的走动和计数的方式感知1分钟的长度。之后请幼儿听着“滴答、滴答”的声音在一分钟之内任意做一件事情,看看1分钟可以做什么。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分钟之内有人搭了25块积木,写了20个数字,看了一本小书,折了一朵漂亮的纸花,整理了一个书包,进行了一场夹珠子比赛,做了5道加法题,玩了一个学具,倾听了自己的脉,走动的时钟画面,清晰的钟表声音让每一个幼儿都无比兴奋,不由自主地随着画面中秒针的走动和滴答声倒数着“10,9,8,7……1”。寓讲为“音”,声音的运用产生了先声夺人之感,明确地揭示了今天活动的主题—珍惜每一分钟,使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对教师关于珍惜分秒时间的讲解理解更加深刻了。

2.寓讲为“画”—在观察中感知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使教学资源创设出融音乐、图画、影视情节为一体的情境,加深幼儿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为此,我们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创设画面情境中的优势,寓讲为“画”,让幼儿在相应的画面中通过观察,感知画面中蕴含的社会意义。

如社会活动“盲人的眼睛”,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盲童生活的不便,焕发幼儿对盲童的关爱之情,教师在活动的一开始即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课件:一个盲童站在五彩缤纷的花园中,他身边五颜六色的花朵和那双双目失明的眼睛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盲童蹲在波澜起伏的沙滩上,双手捧起一把沙,那双失明的眼睛望向蔚蓝的大海;几个盲童睁着空洞的眼睛,双手在触摸地球仪。此时,教师利用一组排比句请幼儿来思考:花儿很美,但是他…… 沙滩很软,但是她…… 世界很大,但是他们……

在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教师语言讲解带来的情境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问:他们是谁?他们怎么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花儿很美、大海很宽阔、世界很大,但是他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心里是不是很难过?一系列的思考从画面中展开。

3.寓讲为“思”—在思考中内化

学习是一种个体通过内化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教师的讲解要有利于幼儿的思考、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寓讲为“思”,使幼儿在思考中内化,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情感的提升。为此我们利用不同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创设利于幼儿思考的教师讲解情境,帮助幼儿在思考中内化相应的社会知识、行为规则和社会情感。

如社会活动“早起的人”,教师利用视频的方式为幼儿展现了一组画面:天刚刚亮的时候干净、整齐的幼儿园操场,已经摆上新鲜出炉的香喷喷营养早餐的厨房、已经摆上一条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毛巾、一桶桶打好热水的饮水桶的活动室。直观的画面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是谁这么早把操场打扫得这么干净?是谁这么早做出了这么多美味的早餐?是谁这么早把毛巾叠得这样整齐?是谁把热水早已打好?接着又一组画面展现在幼儿眼前:在还有些昏暗的暮色中孩子们熟悉的周伯伯在操场上挥动着扫帚、在灯火通明的食堂里厨房教师有序而紧张地工作着、在没有一人的教室中保育员教师忙碌地开窗、擦地、打水、叠毛巾的身影……真实的画面伴随着幼儿的思考,生动地揭示着这些早起的人为小朋友辛勤服务的主题,使幼儿在联系真实的生活经验的活动中感知着学会感恩的主题。

如“家在中国”的社会活动,教师分别用3个PPT“好看的中国”“好吃的中国”“好玩的中国”代替单纯的讲解,以画面提示引发幼儿思考中国有哪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感知中国;用3首歌曲《国歌》《龙的传人》《歌唱祖国》配合升国旗的画面、各民族人民快乐生活的画面、小朋友快乐游戏的画面帮助幼儿思考为什么升国旗的时候大家都注视着国旗?为什么那么多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那么快乐?为什么林妙可大姐姐唱起《热爱祖国》时那么深情?从中树立我是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的角色意识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互动情境,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升华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个体通过内化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更加利于幼儿与环境、同伴、他人互动的空间,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相关社会知识的了解,更加有助于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的养成,而对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的培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社会领域重要的教育目的。

1.同伴互动—及时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与各种因素发生着各种关系,其中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对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更加及时,满足幼儿依据现场情景进行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如社会活动“快乐你我他”,教师在现场和孩子们一起玩“站圈”的游戏。请幼儿在音乐停止时尽快抢占住一个圆圈,由于幼儿人数多于圆圈数,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出现了因站到圆圈而得意、开心,没有站到圆圈而失落、生气,或因为同组同伴埋怨而伤心难过等不同的情绪状态。教师及时用数码相机真实地记录下幼儿在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发生争执的场面,然后将这些表情和场景的照片立刻展现在屏幕上让幼儿观察和讨论,由此引发幼儿感受了解他人心情、倾听他人倾诉、学会如何不让自己的行为伤害他人情感的方法。

2.多元互动—真实

教学过程是多维的互动,包括人机互动、师幼互动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等,通过优化活动中的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地强化幼儿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达到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为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创设了更加多元的互动情境,使幼儿在更加多元、真实的互动中社会能力得到提升。

如“当别人难过的时候”这一活动,教师通过视频方式,请小朋友看到他们最喜爱的体育教师因腿部受伤在家养病的情景,并通过和体育老师现场视频对话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安慰他人、学习向他人表达关心和问候。

又如活动“再见了,幼儿园”,教师请幼儿用点击画面中三个甜蜜盒分别链接出记录幼儿成长轨迹的照片,展示幼儿园不同岗位上教师的工作录像和歌曲《毕业歌》的录音,使幼儿在感受、回忆幼儿园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树立珍惜被爱、感恩付出的美好情感。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使社会教育活动的教与学融为了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巧妙地导入情境吸引了幼儿注意的指向,为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提供了前提条件;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情境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促进幼儿社会的发展架起了桥梁;多元化的互动情境调动了幼儿真实的情绪情感,为幼儿社会情感的提升提供了推动力。

王辉, 本科,幼教高级,副园长。

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导入部分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若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精彩的导入必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幼儿的社会领域活动,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导致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而社会领域活动又是相关道理的讲述,比较枯燥,因此能够在活动的开端即快速吸引住幼儿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活动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益的。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幼儿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相关社会认知概念的理解和内化效果。

为此,我们在目标引领下以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生活、社会、网络等不同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将网络资源、现实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动画、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技术进行精确地选择、加工,根据不同活动的具体需求加以优化、处理、整合,形成相关社会认知概念下更加优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整合后的教学资源在活动导入环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将活动目标贯穿其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

1.趣味性导入—诱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活动感兴趣,才能在活动中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所以,在导入时我们首先强调的就是“引趣”,幼儿在社会生活课程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而幼儿的兴趣点往往从2个主要的渠道获得,一是直接的感知体验,由亲身参与引起兴奋,进而在体验的基础上由兴奋转为兴趣;二是多元的感官刺激,由作用于多种感官的刺激物引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将二者有效结合,让幼儿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透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各种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多元信息刺激,使活动导入产生“诱人”的效果,让幼儿自然、愉悦地进入到活动过程之中。

如中班社会活动“方便的投币机”,教师在导入环节首先为幼儿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咕噜咕噜”:一个可爱的小老鼠不小心把心爱的金币扔进一个大家伙的肚子中,结果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吓得小老鼠一溜烟地逃掉了。可爱的形象、真实的“咕噜咕噜”声音一下子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咕噜咕噜”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声?这个大家伙又是什么怪物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通过观看投币机使用视频、投币机分类游戏、投币机创意绘画等活动,深切感知到投币机为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在投币机创意绘画活动中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角度设计出了充满童真却满含真情的创意投币机:为雨天没有带伞的路人随时提供雨具的投币机、为哭闹的婴儿提供棉花糖的投币机、为手机没电的爸爸提供充电服务的投币机、为夜间开车的人提供自动加油的投币机、为炎热的夏天中暑的人提供乌云的投币机。虽然,有些设计可能不太现实和科学,但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带去方便的意识在孩子心中悄然萌发。

如托班社会活动“你好!”,教师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将原来两个相互打招呼的动画人物形象的头部制作成本班幼儿的大头像,形成了夸张、有趣、充满动态效果的班级幼儿新形象,他们大大的头部、扭动的肢体、熟悉的面孔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随着动画中的儿歌学习与人打招呼的动作和语言,活动目标自然渗透。

2.情感性导入—感人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而且很多重难点问题正是要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幼儿正处于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情绪是决定整个教育活动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好情感气氛,在社会领域活动中以此作为突破口导入,可以有效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在活动一开始就把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我们所需要的状态中,创造“感人”的情感性导入情境,在强烈的感情效应中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如大班社会活动“当他难过的时候”,其目标是“感受和理解他人难过的心情,尝试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人,感受帮助他人时获得的快乐”。目标更关注的是理解他人情感和感受助人的快乐两种情感的发展,而情感的培养一定不是单纯说教可以达到的,以情移情是引导幼儿情感发展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利用数码相机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快乐和难过的情绪拍成了照片,并制作成一张幼儿园生活的背景图,在导入环节中请幼儿找一找这里面有没有不开心的人?利用放大技术清晰展现。难过的表情和周围快乐的笑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幼儿自然融入到她怎么了?为什么这么难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感情境中,观察和关注周围人的表情、判断和理解他人的心情和情绪的意识自然生成。

在“家在中国”的社会活动中,教师以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断作为导入:清澈的童声唱响《歌唱祖国》,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簇拥着国旗,庄严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笔、墨、纸、砚、四大发明、汉字和戏曲这些中国灿烂的文化一一展现;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活动的画面,使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问题性导入—抓人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和惊奇,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在活动导入时采取“设疑、想象导入”即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一些疑问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想象,来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情感非常适合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的导入。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在心理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适当的设疑和联想更能引发幼儿情感方面的共鸣。为此,我们将信息技术与社会领域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创设“抓人”的问题性导入情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体验。

如“分蛋糕”的社会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教师巧妙截取了某品牌儿童奶粉的电视广告中分蛋糕的画面,在导入环节连续创设了3个问题情境:

第一个: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几个垂涎欲滴的好朋友。

第二个:蛋糕被分成了4块,镜头闪过4张灿烂的笑脸;突然又增加了4个小脑袋,目光紧紧盯着被分成了4份的蛋糕。

第三个:历经两次分蛋糕的小哥哥手里捏着小小的一块蛋糕正要享用,一个闯入画面的小妹妹紧紧盯着这块小小的蛋糕。

三次问题情境将“只有一块蛋糕怎么办?”“第二次还该不该分蛋糕?”“蛋糕该不该分给小妹妹?”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抛给了孩子,以问题紧紧抓住孩子渴求探究结果的心理,在问题的引领下使导入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猜你喜欢

投币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投币畅饮(图片故事)
我是白骨精
放飞诚信的白鸽
奇妙投币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