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成就好文章

2011-02-19王志宏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文字习惯文章

■王志宏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总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我的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在考场上写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获得高分?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有意识地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你的作文水平就能提高,反之,只关注文章的素材、结构、语言特色等外在因素,都是舍本逐末之举。习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需要融进血液中,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所谓“快速作文”并不存在。下面着重分析这几个习惯及具体实施办法。

一、精读与摘抄的习惯

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抒发志气、培养高雅的气质。博览群书,让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众多学子的愿望,但当今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没有太多的时间博览也是事实。如何能将平时的阅读化为作文素材,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而不是绞尽脑汁,生拉硬拽呢?我的建议是精读一两本名著,以点带面,让这一两本书影响到学生以后的阅读乃至思维体系,正如于丹所说:“《庄子》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人生观、我的一生。”现在,我们遇到的情形是,让学生说出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他的回答却是“没有”二字,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那么,怎么样才算精读,精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说实话,没有。不过有个恰当的例子倒可以说明什么是精读。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诚信”为题写一篇文章,江苏省南京市的考生蒋昕捷以一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一举成名。事后蒋昕捷对记者说:“我酷爱三国故事中的那些名将与谋士,诸如张飞、关羽、吕布、陈宫、卧龙等人。至今《三国演义》读了不下二十遍,很多章节、人物形象都是耳熟能详。”一部书读了这么多遍,书里面的人物 、故事 、情节、理想、意志、感情,还有语言风格,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高中学生有过如此的阅读经历,他的作文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这就是精读的意义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泛读一些高品位书籍,会发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交汇与碰撞,相通与矛盾,优胜与低劣。倘若没有这种“精”,“泛”得再多对于写作来说都是枉然。

读过之后,必须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的字数多少不限,内容可以是一段优美蕴藉的文字,以此来优化自己的语言,可以是几句认识深刻的见解,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思想,亦可以赋予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以新的内涵。总之,摘抄的文字宜短不宜长,如此才有助于记诵,反复回顾,真正把它们融进心灵之中,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而大量的素材对于写作来说往往收效甚微。

二、思考与感悟的习惯

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我要说,一篇好文章的关键也在于“思想”。真正的美文,它的语言可以不优美,结构也可以很一般,唯独思想不能不深刻。一位参加过 2009年江苏省高考阅卷的老师说,评价《品味时尚》的高分作文,其首要标准就是立意的高远与深刻,至于语言的出彩、素材的丰富、构思的精巧都在其次。有思想才会有好文章,古今中外流传于世的作品,哪一部不是如此呢?所以,必须使学生养成善思善悟的习惯,弄清事物的本源。

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题目,说到底还是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向内深挖的有人生、心灵、理想,向外拓展的有自然、社会、家园等,其实话题并不多,只因为平时思考得少,没有形成整体认知,就觉得很散乱,没有头绪。例如,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贴近时代,具有时代气息,那么,学生有没有思考过当今时代的特点,形成一个整体认知并且把它付诸笔端呢?如果没有,那么在写这类作文的时候,语言就会十分贫乏,认知就会很肤浅了。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这是个荧屏闪亮的时代,光怪陆离的生活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难把握生活的真正意义,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逐渐疏远了,我们的理想在哪里,我们追求的信念在哪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能告诉我,道德标准是什么。

喧嚣奢靡的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是否太过执迷于一样东西?金银珠宝,潮流时尚这些东西,若你想要,它们便会充满整个宇宙,占据你全部心思。如今的成功被定义为金钱与权力,年青一代的归属感成了社会问题……我们没有醒来,是因为我们缺失了信仰,而物质欲求又恰恰拍马赶来,我们迷失并且沉睡在一场未知的酣梦里。猛醒吧,年轻人!

这是一篇以《醒》为题的作文片段,第一段文字较为空洞,没有抓住现象及本质,没有思想的厚度。而第二段则显得深刻有力,既看到了现象,又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正因为该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一些深刻的体认,才会有这样的文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两周一话题的办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时间里,集中讨论同一话题,如“青春”“我为什么而活着”“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大师”等,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强化了对人生、社会各方面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如此,保证了作文的深刻性与思想性,文章显得厚重,而不再肤浅了。

三、练笔与修改的习惯

有的同学说,我想得很周全,也很到位,但一动笔就言不及义。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是学生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著名教育家肖川说:“人们经常说某某文笔不好、谁谁口才好,其实都是一种很表面的说法,因为所谓的文笔与口才,承载着的都不过是思想与才情。练笔就是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叔本华也说:“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会用晦涩难明的文字来表达。”只有先想明白了,才能说明白,而练笔就是在调整思维,巩固已有的认知,使其更加有章、有序,常练笔的人,其思维一定是清晰而严谨的。

首先要敢于动笔,经常动笔,让练笔成为一种好的习惯,原本只能敬而远之的习作,就会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了。其次,练笔的篇幅不宜太长,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两三百字,只求尽意即可,万不可为了凑字数而写,犯无病呻吟的毛病。最后,频率上面,每周三次最佳。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修改习作的习惯,甚至写完后连通读一遍的耐心也没有。很多文学大师们的手稿上面,都是密密麻麻修改的痕迹。鲁迅说:“我写完文章后必须看三遍,确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才敢拿出来发表。”文学泰斗都是如此,何况我们的学生?表面上修改的是文字,实质上修改的是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以及情感,是文章的精髓。

道理都会讲,做法也不难,关键是落实。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摘抄,去思考、感悟,去练笔、修改,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定期检查,调整训练方向。不用一年的时间,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已经明显提升了。

参考资料:

1.肖川《好教育 好人生》,江苏教育出版社。

2.戴苏伟《中学生写作原理与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字习惯文章
文字的前世今生
上课好习惯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放屁文章
好习惯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