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慢品 自晓文中意——浅析文言文诵读教学

2011-02-19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美感文言文教学效果

■李 梅 沈 英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言文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如何才能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的自主性?笔者尝试诵读的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一、重视培养诵读能力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诵读能力的指导和传授往往被忽略,其实,要想借助朗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理解作品内容。诵读时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会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美感体验,进而对文章有一定的感悟。诵读中要注重停顿、重音、语速和语调的训练。

1.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语句的结构划分和作品情感。停顿一方面是朗读者的生理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停顿可以反映出一句话内在的语法关系、逻辑关系、事态发展或人物关系等。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会对逗号、分号或是句号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潜意识的划分。在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种语意或情感的时候,即使没有标点的设置,在诵读过程中也会安排适当的停顿。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根据文章四字词比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二、二”式划分,断句停顿,让学生体会句式整齐而富有音韵的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

2.重音、语速和语调的选择体现着诵读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感悟,可以促进诵读者关注重点内容、体味文字中蕴涵的作者情感。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抑扬顿挫也会渗透着诵读者的情感体验。在《岳阳楼记》的三、四段教学中,根据不同景色选择重音或语速,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迁客骚人”因景而生“忧”“喜”之情的特点,从而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胸襟所折服。

二、准确把握诵读时机

不同时段安排学生的诵读,目标设置是不同的,只有循序渐进,适度引导,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1.教学起始时期的诵读。教学伊始,安排学生诵读,此时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刚刚接触课文,不适合将目标定得过高,更多的是让学生疏通文字,完成文章中生字词的认读,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对于诵读的要求就是能够正确、顺畅地朗读。

2.解读文本过程中的诵读。随着教学的推进,对学生再提出诵读要求,这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有画面感的文章,比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写景或与景有关的文章,就要结合诵读,在头脑中再现画面,体会作者情感,把作者之情用诵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诵读还要求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文字所表现的美感,比如《岳阳楼记》第四段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包含的动态美、静态美和色彩变化、视角变化以及物态变化,把作者欣喜的心情读出来。

3.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的诵读。当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再次安排诵读,这时候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巩固、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通过不断强化的诵读体会作者情感,用声音传达出文字的魅力、文章的美感。准确把握诵读时机,在不同阶段让学生品读课文,既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感,又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文字内容、体味文章内涵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地完成对文言文由陌生到了解的过程,达到理解感悟的效果。

三、恰当选择诵读方式

不同的诵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引导者,老师要善于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教师范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在教学伊始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产生美感体验,对即将学习的文字产生向往之情、探究之意,为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教师的范读要融入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不仅要为学生疏通文字障碍,更要让学生体味文字中蕴涵的美,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接龙诵读。文言文的教学势必会有一些扫清文字障碍的工作,会令一部分学生产生倦怠感,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借助接龙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归拢到课堂上。教学中发现有懈怠情绪产生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接龙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或停顿,一旦出现,就要下一个同学继续。学生往往有争强好胜之心,谁也不愿意刚起来就坐下,注意力就会回归课堂,特别关注读的内容,及时纠错。

3.配乐朗读。配乐朗读一般设置在预习阶段或是教授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文章情感内容的初步把握,结合文字节奏为朗诵配置合适的音乐。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诵读技巧的落实,更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如在准备《小石潭记》教学时,安排学生配乐朗读,在第一段、第二段配合轻快明丽的乐曲,表现作者初见小潭时内心的喜爱、喜悦之情;而随着观景的深入,在第四段的配乐上就要选择忧伤的曲子。可见,乐曲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整体齐读。整体齐读这种方式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 (1)振奋精神:借助声音洪亮的诵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将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文上。 (2)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节奏感、体会文字的美感:当遇到文辞兼美的文章时,齐声的诵读可以将这种美感借助声音传递到耳中,达到二次阅读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亲身感受体验文字美,这样效果更好。

四、运用多种诵读策略

根据不同学情选择诵读时机或方式,这是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一个教学班内,学生的学情是参差不齐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如果只是一味要求诵读,往往是程度好的学生因为教学的滞后而心生反感,程度略差的学生因为始终跟不上教学进程而对文言文心生恐惧,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根据学情安排具体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鼓励好学生学前读,在诵读中促进预习,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替代老师完成范读,甚至担任指导的工作,带领程度不足的学生在后一阶段的学习中有效诵读,这样就会让这部分学生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更能促使其今后主动学习。

2.部分程度中等,特别是有听课障碍的学生,笔者尤为强调他们的学中读,在教学进行中,有意识地点名诵读,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听讲,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随着老师走,有效提升学习自觉性。

3.集中关注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跟读,并且始终观察、关注这部分学生,发现他们的进步,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在有一定学习积累的情况下诵读文章,通过这种途径产生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诵读方式多样化,时机把握灵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文言文学习不仅不会让学生厌烦惧怕,反而会激发起他们探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兴趣,不仅获得语言文字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今后进入更高一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资料: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贤瑞《兴趣指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3.程功、陈仙梅主编《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4.蒋仲仁《中学文言文教学问题》,《教育研究 》1982年 。

5.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 4月。

6.邝幸芳《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开平市庆扬中学网 2010年 6月 24日。

猜你喜欢

美感文言文教学效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