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辟蹊径 探寻美点——浅议初中古诗词教学审美的艺术

2011-02-19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游子古诗文意境

■ 陈 林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人的文化品位。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词诵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那么,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把握古诗文的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画面品尝美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即是一幅好画,让人从联想中欣赏,令人陶醉。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反映游子思乡之情的词。在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对这首小令的内容理解描绘词中藏有的画面。教学时请每位同学出示自己的画,结合画面特点理解词的含义。然后教师选出最好的几幅,通过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这时学生眼前就会出现第一幅画: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滴血……整首词就是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学生在联想中体会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读后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二、以情感感受美

古诗词中,诗人往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所见之自然景物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许多鲜明的生活画面。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其任杭州刺史时游历西湖之后所作,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荫、白沙堤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读后就让人体会到这是一幅生机盎然、十分迷人的早春美景……教授《钱塘湖春行》时,可以让有早春旅游经历的学生讲一讲早春美丽的风光是怎么样的,哪些地方值得流连。背诵《钱塘湖春行》,进而让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美好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幅富有神话色彩和浪漫气息的艺术画面,词中洋溢着诗人由中秋节望月而引发的感想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意境生辉,情理俱佳,读来颇耐品味,使人沉浸在清新如画的意境之中。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指人内在的感情。诗人往往利用意境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去联想,领会言外之意,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紧抓住“披文入情”来分析景物,让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三、以想象体验美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可见,想象是审美实现的关键,没有想象,便没有真正的古诗词阅读,更谈不上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启发学生想象。如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从诗文内容和教师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分外艳丽。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则刚刚破土。春江水暖,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而河豚也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画中既有竹子桃花、蒌蒿芦芽的静穆,又有群鸭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所以这些画面的再现,唯有靠我们的想象才能完成。在教学中,要让诗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不断涌现,有一幅鲜明的画卷,沿着古诗的内容,沿着感情线索,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欣赏古诗的形象美。

四、以吟咏陶醉美

古诗词对偶工整,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扣人心弦,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音乐美。

学生在读通文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反复吟读,细心体味诗的平仄、声韵、节奏,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愉悦感。同时,在咏诵中还要注意轻重、快慢和语调,可以用缓慢、婉转、低沉的声调反复去读。

五、以音乐享受美

配乐诗朗诵是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在朗诵过程中,配以相当的背景音乐,常常能起到烘托作用,达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一曲《满江红》表达了岳飞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磅礴气势,令人感情激荡。因此,在中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根据古诗词的内容,配以相应场景的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音乐中享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语言美、修辞美,进而体会到古诗词严谨的结构形式和完美的艺术形象。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对月亮的奇思妙想,让人盼望圆月和欢聚,让人难以入睡。教师可以选用古筝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齐声朗读时配入,并启发学生进入朗读所描绘的场景中,享受到真美。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时,教师在范读时可以配上《高山流水》的乐曲,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

让学生学习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也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诗人,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性格的熏陶,要让学生继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学生养成孟子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这些古诗文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的皈依所在,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在这些古诗文的浸染中,我们才会拥有精神和文化上的归属感。所以,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审美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性情通达、才智清明的人。

猜你喜欢

游子古诗文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潮细胞
游子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游子归家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游子之心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