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理论对自学型课件中情境创设的启示
2011-02-19杨彦栋欧阳明贺卫宏
杨彦栋,欧阳明,贺卫宏
(1.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情境认知理论对自学型课件中情境创设的启示
杨彦栋1,欧阳明2,贺卫宏1
(1.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情境认知理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它对教育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教学设计领域中关注的一个热点。文章结合一个案例探讨了情境认知理论对自学型课件中情境创设的启示。
情境认知理论;学习观;教学观;自学型课件;情境创设
引言
多媒体课件按照学习类型可分为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课堂教学型课件和用于学习者自学时使用的自学型课件。[1]
自学型课件与课堂教学型课件不同,它不仅是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同时还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作为辅助工具,要求本身能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为促进知识的学习、反思、迁移等提供情境。笔者将结合一个案例探讨情境认知理论对自学型课件中情境创设的启示,并对创设情境时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 (Situated Cognition),源于国外教育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情境认知理论被定位为信息加工理论的一种替代方法,旨在纠正信息加工理论中符号运算式认知方式的一些失误,特别是其对规则与信息存储方式描述的依赖和对有意识的思考和推理的关注及对文化和物理背景的忽视。[2]它对传统学校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过程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做了批判,对学习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这一理论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特别是在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更加关注的今天,为研究促进学习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1.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某一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也不是对某一事件或一组动作的内部心理表征,或事实和规则的集合,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体与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3]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4],它是社会活动和文化背景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在丰富真实的社会情境、文化背景中或在合作交互过程中才有效,才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并沿着旁观者、边缘参与者到成熟的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到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
2.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认为只有在所学知识产生的情境中学习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背景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经验的互动创造逼真的情境与活动;为学习者创造观察实际生活中专家(或熟练者)演示应用知识的机会和参与模拟的机会;在学习中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搭建“脚手架”;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和合作学习的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在知识产生背景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特别是一些实践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者通过“合法边缘性参与”逐步熟练和成熟的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外在的知识,还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学习到一些重要的“默会知识”。这对自学型课件的情境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想。
二、对自学型课件中情境创设的启示
王文静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情境做了详细的解释和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情境既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情意的、问题的,又可以是物理的;既可以是虚拟的,又可以是真实的;既可以是基于学校与课堂的功能性的,又可以是基于社会的、自然的、日常生活中的。[5]笔者在论文中根据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将学习型课件的情境分为学习前的引入情境,知识学习的情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学习者的反思和知识迁移情境。这里的情境是指虚拟的具有课堂功能性的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各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此课件中不仅要设计能把学习者带入学习活动的情境,还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情境和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及知识迁移的情境。让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变得明确、清晰,便于学习者学习,同时促进知识的迁移。
下面将结合多媒体课件 《地震逃生知识》①该课件已获得2010年度云南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介绍自学型课件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和原则。这个课件是笔者依据情境认知理论设计开发的,讲述了地震成因、我国发布地震信息的单位及大地震到来时自然现象的变化等知识,专门介绍发生地震时在不同的场所应该采取的各种对应逃生技巧。
1.学习者引入情境的设计
课件的引入情境要吸引学习者使用课件进行学习,在设计引入情境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恰当地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感觉到学可致用。比如在课件《地震逃生知识》中,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笔者用一段地震的视频作为课件的引入情境。视频中展示了地震时房屋倒塌等情境,解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其中有一个地方虽然房屋倒了很多,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为他们采取了科学的防震措施和逃生方法,让学习者能够体会到学习地震逃生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使自己在遇到地震时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在设计引入情境时要注意:设计的关键是激发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的情境要能吸引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习者的思维沿着利于学习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避免学习者受到情境的吸引思维偏离学习目标实现的方向。例如视频中对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只做了适当介绍,而重点介绍地震发生时科学的逃生让多数人获得了新生。如果过多地介绍人员伤亡和损失,容易使学习者想到其他而偏离学习目标。
2.知识学习情境的设计
知识学习情境设计的好坏是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关键。知识学习的情境尽量能够提供一种真实的背景,它反映知识在真实中运用的方式;它保持了没有碎片和不被分解的情境的完整背景;它进行探索并考虑真实世界天然的复杂性。[6]在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同时,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专家或者熟手应用知识的情境。这不仅能让学习者观察到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能让学习专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 “默会知识”,吸引学习者从观察者到边缘的参与者最后到共同体中核心成员的角色转变。
在案例课件中,知识学习情境主要是用视频设计。通过视频展示了不同场所的特点,还演示了“熟练者”在真实场景中的逃生过程。地震逃生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技能型知识,由于所在场所的不同,地震逃生时所采取的措施不同。用视频展示真实场所的特点和“熟练者”的演示比起只用文字说明更直观,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来设计,不能随意创设,不以知识的特点为依据创设的情境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情境”的意蕴,它是“人不具备跨越所在的此岸与欲去的彼岸之间的裂缝的方法时所处的一种情境”。[7]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发散思维,使所学的知识能更广泛地应用,特别对一些非良性结构知识具有较复杂的特征,实际环境或者学习者背景环境的不同造成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问题情境设计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也有不同,如果是良性结构的知识,要注重给学习者提供统一的问题背景,弥补学习者之间的环境差异。因为良性结构的问题一般都是有限答案并且都是可以预知的。对于非良性结构的问题,要注重发挥学习者自己的差异,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做出答案。另外,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问题的难度和问题所包含的语言词汇要与当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词汇理解能力相适应。例如在上面案例中,当提到地震级数时,要考虑到学习者是否知道什么是地震级数及怎么标示地震级数等。
4.学习合作情境的设计
自学型课件是相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型课件而言,是学习者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课件。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件情境设计中,做好合作情境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情境性学习环境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因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具有显而易见的教育优势。[7]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合作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方式,因为基于小组的活动鼓励合作,结构不良领域的、开放式问题的解决也要求合作。多媒体课件的合作情境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情境平台,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比如设计教室情境,让学习者设计如何能使大家在地震预警时间内安全逃生。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注意难易度的把握,以保证每个学习者的参与,贡献自己的智慧。
5.反思和迁移情境的设计
反思情境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思考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反思可以通过完成具有较高真实性的任务或内容来实现。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可以通过设计基于真实任务或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实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还能积极分析所采取的策略,探究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修正错误的概念,实现对学习的动态控制。促进迁移情境也可以通过完成较高真实性的任务或内容实现,在完成较高真实性的任务时,也是学习者从观察者到边缘的参与者的一种角色的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
案例中,反思和迁移情境设计为:大地震预警时间内,某一家人所做的各种逃生措施。学习者需要分析情境中的各种行为,哪些是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利于逃生的,哪些是不利于逃生的。通过分析,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举一反三,提高对复杂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
情境认知理论注重真实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情境认知理论并不否认传统教学观念,只是希望弥补传统教学中忽视情境、活动、社会文化对认知学习的影响,为研究学习的本质拓宽视野。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开展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本文的案例也仅是在技能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如何能把这种理论与其他类型的知识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各种利于学科教学的情境,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1]袁可.多媒体课件的分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2]David H.Jonassen and Susan M.Land.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M].Lawrence Erlbaum,2000:65.
[4]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5]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
[3]巩子冲,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6]高文.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J].外国教育资料,1997,(6).
[7]朴雪.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G40-57
A
1673-8454(2011)04-0079-03
(编辑:鲁利瑞)